無論大選結局如何 法國必定向右轉
文/德國之聲
自由在法國消失了嗎?作家施特拉森伯格是這樣認為的。法國週日舉行第二輪選舉,現任總統馬克宏和極右翼國民聯盟候選人勒龐將爭奪總統之位。施特拉森伯格認為,勒龐並非沒有勝算,而無論誰成為下屆總統,法國政治走向勢必偏右。
關於法國總統大選 你應該知道的
德國之聲:你寫了一本書,名為《別了,自由——我的法國是如何消失的》。「你的」法國是什麼樣的?
施特拉森伯格(Romy Strassenburg): 就像許多年輕的德國人,尤其是女性一樣,我對法國抱有幻想。我認為這是自由和享受生活的地方。我在德國一直有點懷念這些東西。後來我住在這裡時發現,這樣的法國不見了。或者說,我意識到,一方面這是一種幻覺,這個社會的等級制度比我在德國看到瞭解的還要嚴格。另一方面,自由以一種非常真實的方式消失。2015年巴黎恐襲案更是凸顯了這一點。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在這裡實際沒有多少自由,尤其是我當時就職《查理週刊》。
德國之聲:目前是什麼造成了法國的分裂?
施特拉森伯格:差距非常大。有些人日子拮據到得精打細算考慮怎樣還能在月底維持基本生活。我一直喜歡用能多益榛果巧克力醬Nutella這個例子:2018年,農村的大型超市做促銷,榛果巧克力醬被搶購一空。社群網站上發布的影片引起熱議,有人取笑這些人,說,天哪,他們吃的這麼不健康,還愛佔小便宜!在巴黎,許多人都這麼說。然而,我同事的一些採訪對象這樣說:「對我的孩子來說,Nutella是一種奢侈。在這一年的其餘時間裡,他們只能吃廉價的替代品。 這個簡單的例子充分凸顯出差距:巴黎的一些人在評判某一群體,而這個群體中的許多人不得不精打細算的過活。再加上能源價格大幅上漲的事實,使得差距進一步擴大。
德國之聲:哪些擔憂目前尤其對總統選舉投票產生影響?
施特拉森伯格:如果我能說是對勒龐的恐懼就好了,但不幸的是,事實並非如此。她成功的可能性很大。真正的擔心是,人們不會站出來投票反對她。有一段時間對烏克蘭戰爭的恐懼感非常強烈。然後大家再次肯定馬克宏,因為他是在國際會議和談判中唯一能想像到的合適人選。誰想在這樣的場合看到澤穆爾(Eric Zemmour,在第一輪總統大選被淘汰的極右翼候選人)或勒龐?誰想讓勒龐與普丁進行談判?恐怕沒幾個人!
對烏克蘭戰爭的擔憂,對購買力下降的擔憂都給選舉帶來影響。現在,在週日第二輪投票之前,你可能認為人們擔心勒龐成為下屆總統。但不幸的是,這種恐懼並沒有大到我可以覺得這種情況能被阻止,就像五年前那樣。
德國之聲:為什麼文化在這次選舉中,甚至在選綱中都發揮了非常小的作用呢?
施特拉森伯格:不幸的是,在競選方案中,諸如福利國家、生態、氣候變化等我們真正應該處理的、在民調中也將其列為優先事項的話題,幾乎沒有得到提及。
作為一個作家、音樂家或音樂人,應該要思考,我擔起的責任應該多大?我在社會中的角色、任務是什麼?我不認為自己是一個作家,我的書是從記者的角度出發,基於經驗,收集的一些記憶。當然,我寫的是我認為對國家的未來是正確的。但我也沒有明確呼籲要投票給什麼人。我認為許多藝術家和表演者都面臨這樣的困境:我能做什麼? 雖然在雨果之後,左拉之後,知識分子介入公共事務(intellectuel engagé)在法國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但不知怎麼,藝術家漸漸沉寂無聲,這是我的印象。德國的情況甚至比法國更甚。
德國之聲:大選之後法國的發展會是怎樣?
施特拉森伯格:最壞的情況當然是勒龐勝選。她想重新談歐盟條約,想擁有更多主權。那麼我會對烏克蘭戰爭有點悲觀… 假設不會走到這一步,馬克宏成功連任:由於兩個極右翼候選人收獲了人氣以及共和黨候選人瓦萊麗-佩克雷斯(Valérie Pécresse)的存在,法國的政壇氣氛已經發生了變化,基本上,向右轉是肯定的。
德國之聲:左翼候選人讓-呂克‧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已被淘汰,他的支持者在第二輪選舉中扮演什麼角色?
施特拉森伯格:在這次選舉中,讓-呂克-梅朗雄在第一輪投票後採取了比2017年更明確的立場。 他呼籲「不要投給極右翼!」 當然,他沒有說 投票給馬克宏。但許多人擔心,他那些現在搖擺在左翼邊緣的選民們可能會轉向右翼。因此,梅朗雄的表態可能不是壞事。實際上我們已經在展望五年後的下一次選舉。向前看。看看我的書《別了,自由》,我希望馬克宏,如果他成功連任,能對選民心存感激,不要進一步限制自由,而是要為他們著想。
作為一名記者,被禁止拍攝警察並陪同他們巡邏,這是非常可疑和危險的。以前沒有這樣的規定。馬克宏沒有遵守諾言,我們不能做我們想做的事。可以說,女性藝術家和記者沒有被納入在他的項目之中。我相信,新冠危機和「黃背心「運動的確帶來挑戰,但馬克宏在許多方面的做法是毀滅性的。
採訪內容略有刪減。
施特拉森伯格(Romy Strassenburg),記者兼作家。她曾獲得2008年度德法新聞獎,並曾擔任法國政治諷刺雜誌《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德國版的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