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評論

【TVBS劉亭廷波蘭採訪後記/7(系列完)】立陶宛的心與台灣同在

與攝影搭檔 FuHua Hung在波蘭總統府前合影。為了聲援烏克蘭,波蘭不少政府機關也都加入了烏克蘭藍黃色國旗顏色的布條。

文/劉亭廷

為何要去立陶宛採訪?除了關心她與白俄邊境的危機,更是因為立陶宛這幾年在歐洲都以「很反俄的形象」存在著、以及她為北約成員國的角色。

這麼剛好,抵達的3月29日,正是立陶宛加入北約18週年慶祝活動。除了各國盟軍代表出席,美軍也搬來120公釐迫擊砲以及軍車,現場孩童直接爬上軍車車頂,現場直接上演「全民國防」教育。

歐洲國家普遍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其中立陶宛民眾更是以最諷刺、最幽默、最打臉的方式,想盡各種方法抗議俄軍行徑,為此我們特別走訪了俄羅斯駐立陶宛的大使館。

我們在維爾紐斯通勤,都是利用BOLT(類似Uber)的手機App叫車,俄羅斯大使館的地址則是座落在「烏克蘭英雄街」上(如果你用Google Maps搜尋也是如此)。維爾紐斯市政府為了抗議俄羅斯,三月上旬索性把俄羅斯使館門口未命名的馬路取了這個新名字。在此之前,俄羅斯使館地址使用的是前面另一條「拉脫維亞街」,如今這「烏克蘭英雄街」的路牌更是直接座落在使館的大門口前。當時的媒體報導還指出,如此一來,俄羅斯使館人員,就必須更換名片,新名片上就會被迫印製「烏克蘭英雄街」的新地址。

抵達使館,外頭有一座小橋墩,欄杆上全部係滿了藍黃色的緞帶,附近的樹上還有抨擊普欽的海報,雖然普欽的肖像早就被撕去。被誰撕的?不清楚。民眾也在使館門口地上用噴漆漆上「普欽,海牙國際仲裁庭正等著你」這句話。不得不說,諷刺、抨擊俄羅斯,立陶宛人可是相當有創意。使館門口有一輛警車戒備,但看到媒體,警察完全沒有下車詢問或盤查身分,幾乎都躲在警車裡,或許也是習慣這幾天很多媒體爭相到現場拍攝吧。

臨時拍板去某個國家,採訪行程都必須滾動式調整,也特別感謝中華民國外交部同仁協助我們與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聯繫,黃鈞耀大使更是全力支援採訪,讓我們可以走訪開箱辦公室。當初他們挑選了辦公室,看了將近20間,最後拍板這棟接近國會的大樓。不過同業既然曾到訪過,如何做出不一樣的角度也考驗著我們。

另外,最感謝的是立陶宛國會議員們。

除了關心立陶宛-台灣關係,立國跟中國關係也是我們關心的重點之一。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Matas Maldeikis更配合與我們在「中國駐立陶宛代辦處」前訪問,指出立國因為制裁而受到的壓力,更談及俄烏戰爭後如改變了國內的輿論。他透露去年訪台回國後,因為國家受到北京政府的各種壓力,例如阻止德商投資立陶宛,因此一度受到反對黨的抨擊,但看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國內的風向瞬間改變,反共成了不分黨派的集體共識。

此外,我們有機會走訪立陶宛的國會,與外交以及國安國防委員會主席分別進行訪問,討論了立陶宛對於北約長期駐紮軍隊的期盼。但立陶宛國會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大會議室內的一幅大照片,場景正是立陶宛國會門口。國會助理跟我們說那是著名的1991年「一月事件」。立陶宛最高議會通過立陶宛通過了《立陶宛復國法案》,決定脫離蘇聯獨立,被戈巴契夫否決,但當時的最高議會發言人維陶塔斯·藍茨伯基斯(也就是現任立陶宛外交部長的爺爺)等人拒絕。蘇聯因此派出軍隊鎮壓,拿下了國防部等重要設施,民眾則自發性聚集,守衛最高會議大樓(現在的國會)、廣播電台、電視塔、主要電話局等重要據點,圍成人盾,每個人都自願當「坦克人」,其中就包括這位助理的爺爺。

立陶宛民眾嚮往自由、民主的心隨處可見,包括路上碰到民眾知道我們來自台灣,他們就會熱情的跟我們說「一定要加油」。碰到年邁的退役校級軍官,他在北約慶祝大會上揮舞自製的巨幅北約旗,詢問、知道我們來自台灣後,他豎起大拇指說「我的心與台灣同在」。

我們此行也前往了立陶宛的外交部,專訪立陶宛駐中國大陸大使米凱維切涅(Diana Mickevičienė)。北京政府因為不滿立陶宛允許台灣設代表處,因此要求立國召回大使,之後也發生了立陶宛駐大陸的外交官們及家眷連夜撤離北京的事件。米凱維切涅受訪時也以自己國家的立場質疑北京政府「雙標」,認為他國與台灣交流沒問題,自己卻被制裁,也強調他們不認為這違反所謂的「一中政策」。

在德國旋風式採訪55小時、在立陶宛待了69小時,這五天兩個歐洲國家的行程也吿一段了。

終於,22天的歐洲採訪行程,從在波蘭的深度採訪,之後轉戰德國,最後在立陶宛畫上句點,衷心期盼此趟有確實給觀眾們不一樣的視角和啟發。

———

在此想要特別感謝我TVBS的各級長官們,願意給機會、資源、空間讓我們發揮,也謝謝各組同事們以及編輯台的全力協助。當然也謝謝我的攝影搭檔FuHua Hung,配合我各項的任務需求以及應變各種臨時突發情況。

當然也感謝沿路碰上的貴人(無論是政界、商界、學界、民間)支援協助,讓此次採訪能順利進行,也謝謝各界捎來的關心,遠在遙遠寒冷的歐洲,收到打氣的簡訊,真的很暖心。

(作者劉亭廷為TVBS記者,本文經作者同意,自臉書貼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