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評論

年輕人拋棄文在寅,是因為他打擊了門閥政治

韓國總統選舉當選人尹錫悅。

文/小眾觀察者

觀網有個熱帖,叫《年輕人為何拋棄文在寅》,這個帖子讓我想起了以賽亞伯林的一句話:專制最大的問題,不是不能湧現優秀的統治者(精英),而是經常培育惡劣的反對者(暴民)。

這句話也往往被說成:專制盛產暴民。

而且啊,左翼其實也認同這個規律。只不過左翼站在人民這邊,沒有和賽亞伯林這種政治保守主義者一樣講述,而是採取了美化的說法。左翼的那句話更著名:壓迫越深,反抗越激烈。

另外還有一個西方保守主義政治學派的經典名句,叫:專制往往在它最開明的時候倒台。

比如慈禧太后獨攬大權時,大清朝不僅消滅了太平軍,而且實現了同光中興(陳寅恪語)。慈禧還政光緒後,居然發生了光緒皇帝被兩個處級幹部忽悠,搞激進改革,一夜之間解雇了中央政府一半以上高級官員的鬧劇,也就是所謂的戊戌變法。

這之後,大清朝上層就亂套了,列強趁機加深了對清朝內政的干涉。

這是清朝倒台的根源。

同樣,一戰以後,英法美認為,戰敗國德國的戰爭罪,主要是其皇室和貴族煽動民族主義造成的。對於德國這個戰犯國家,不僅要經濟懲罰,軍事制裁,而且要改變其國體,皇帝要退位,體制要變革,要引入民主分權機制。

所以一戰之後,英法美主導下,戰敗德國出現了魏瑪共和國。而且英法美刻意資助扶持德國內部搞民運,魏瑪共和國時代的德國民主,遠比同時期英法美要繁榮。那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奧地利小鬍子靠著網羅工廠保安,血汗工廠流水線操作員(衝鋒隊隊員最早的來源)組建的小政治團體,最後居然贏得了德國大選。

小鬍子在發動二戰之前,長期對美國是卑躬屈膝的姿態,後世史學家解釋為偽裝。小鬍子進攻法國以後,主動保護法國文化寶藏,被後世解讀為收買人心,或者什麼基因人種認同。

這些後世的解釋,其實真的未必。也太繞遠了。

最簡單的原因,小鬍子真的是感謝英法美資助德國搞民運。因為沒有英法美外力干涉,以德國那種保守的社會氣氛,小鬍子那個邊緣黨派根本無法控制德國政壇。這就像蒙古大軍滅國無數,唯獨南宋皇室是被優待的。

為什麼?

最簡單直接的原因,南宋為了搞垮金國,長期向蒙古出售糧食和武器。

蒙古從原始部落發展到軍事強權體制,南宋功不可沒。

同理,韓國政治走向也有這種規律。文在寅為了打擊門閥政治,大量扶持和發動了各種民間團體運動。也就是俗稱的民運。這些民運社團在文在寅時代,就像注射激素的養殖雞一樣,瘋狂被催大了。

那麼門閥政治的力量(保守主義)被衝擊掉以後,此消彼長,激進主義就會抬頭。

希特勒當選總理,是因為希特勒可以承諾更多的不切實際的政治口號。

尹錫悅當選,也是因為尹錫悅不像文在寅那樣,四平八穩,左右逢源,而是敢開腔叫囂單邊政治極端路線。

這些恰恰都能極大滿足年輕人對激進訴求。這在世界各國都是通用的。

所以說,文在寅打擊門閥政治,解放了年輕人,釋放了激進主義。激進主義拋棄文在寅在中美兩國之間左右逢源的路線,選擇更激進的路線跟著美國搞單邊政治的押寶投機路線。這是很常見的政治生態流變規律。

保守主義政治,不必然走向更保守。激進主義政治,必然走向更激進。這是歷史經驗和政治學的基本常識。

韓國社會目前的政治生態走向,應該可以和一戰之後,德國魏瑪共和國時代比較。一個是長期全方位壓制社會各種利益訴求的門閥系統,在政治中的影響力逐漸下降,一個是社會實際利益分配依舊固化,中下層平民和年輕人有極強的利益訴求衝動,並且有了一絲通過「鬧政治」(民運),實現利益訴求的機會。

這個時候,更多的極端政治蠱惑,是最容易湧現出來的。

印度是同樣的道理。種姓制在印度政治中的影響力下降,大量各階層年輕人成為政壇票倉,於是印度民族主義成為政治主旋律。誰敢提出最激進的政治口號,表現出最強硬的政治姿態,誰就會獲得好評。這也是印度這些年公開在中國邊境上採取強行措施的緣故。

為什麼專制往往在它最開明的時候倒台?因為激進主義必然走向更激進。

對於韓國年輕人來說,三座大山,反封建(朴大姐)已奏凱歌;反帝(中日),反官僚(文在寅),還需要再加把柴火,把火燒的更旺一些。尹錫悅的單邊主義政治投機,滿足了了年輕人對更加激進和狂熱的偏好。

女強男弱怎麼了? 一窺韓國總統大選背後「比誰最厭女」

文/中時新聞網 徐沛琪

韓國是已開發國家中性別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20幾歲的男性中就有高達9成的比例反對女權主義或不支持女權。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20屆總統大選的人口統計中,性別平等是一個極具爭議且兩極化的問題,關鍵在於20至30歲左右的年輕搖擺族群,民調顯示年輕女性傾向執政的自由民主黨,男性則偏好保守的人民力量黨。

昨(10)在野的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以48.6%的得票率險勝對手的47.8%,兩人的差距僅0.8個百分點。這場被評為「最不受歡迎的選舉」,同時也代表著一場性別之爭。BBC報導指出,尹錫悅與李在明雙方都被指控「厭女症」,尹認為韓國不存在結構性的性別歧視,上週他在電視辯論改口稱:「我不能說沒有,重點是大家不要將男性和女性分割成不同群體,應視為性別平等問題。」尹將韓國低出生率歸咎於女權主義,他認為女性在職場上擁有更多機會讓自己比強過男性。

尹錫悅承諾廢除中央行政機關「女性家族部」,一舉橫掃20多歲年輕男性票倉,不過也因此激怒了女權主義者。女性家族部旨在促進性別平等,項目包括提供性虐待及家暴受害者的保護,韓國一名社運家指出,尹的政策不僅將這些女性置於危險之中,對於改善社會前景沒有太大的幫助。她說道:「我們的生存取決於誰當選。」

去年(2021),韓國知名連鎖超商GS25一項廣告文宣引發仇男爭議,「一點點」手勢的宣傳海報被直指類似激進女權論壇網站Megalia的標誌,當時延燒出一波罷買潮。

據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導,近十幾年來韓國在性平方面確實有很大的改變,儘管如此,男女工資差距及女性參政比例仍遠不及其他已開發國家。韓國勞動部統計,2020年韓國女性平均月薪是男性的67.7%。

連結:女強男弱怎麼了? 一窺韓國總統大選背後「比誰最厭女」 – 國際 – 中時新聞網 (china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