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文在寅訪美:夾在美中北韓之間將做何抉擇?

美國總統拜登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將於2021年5月21日在美國白宮舉行會談

文/RFA

韓國總統文在寅於5月19日起展開一連四天的訪美行程,外界關注此行的三個焦點分別是北韓政策、中國以及疫苗與半導體合作。分析認為,美國希望韓國在對中政策上加強配合,但文在寅政府對此仍曖昧不明,更希望尋求拜登政府把北韓政策擺上優先位置。

拜登的外交重心調整    

本週五,白宮的紅毯將鋪開迎接韓國總統文在寅。文在寅成為繼日本首相菅義偉之後,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接見的第二位外國領導人。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19日接受韓聯社專訪時強調,這個安排凸顯印太盟友及韓美關係的重要。對比川普時期,白宮首先接待的外國領袖分別是英國首相及約旦國王。

正式邀請韓國加入四方會談?

文在寅的訪美行程從當地時間19日下午開始,為期四天。除了與拜登在白宮的峰會,他還將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以及國會領袖們會晤。文在寅在出訪前的記者會上則強調,疫苗合作將是高峰會談的主要議題。同時,多家韓國半導體、電池行業巨頭高管也將隨行訪美。

媒體預估,文在寅此行訪美的三個重點議題分別是中國、北韓政策以及疫苗和半導體合作。

《日本經濟新聞》5月18日報導,美韓可能就韓國與美日印澳 「四方會談機制」建立合作展開磋商。美國要求韓國在對中政策上加強配合,但韓方只希望雙方合作維持在不會招致中國強烈不滿的程度。

「四方會談機制」著眼於抗衡在軍事和經濟領域逐步崛起的中國。今年三月,拜登在白宮首次召開的四國領導人線上峰會決定,成立有關疫苗、前沿技術和應對氣候變化三個工作組。

韓國一直刻意與「四方會談」保持距離。韓國外長鄭義溶今年三月在記者會上回應,韓國有意加入美國為首的區域合作,但合作領域必須是「選擇性的」 ,比如公共衛生、氣候變遷、綠能等,刻意避開了觸及中國相關的議題。

三月稍晚,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任後的首次出訪選擇日本與韓國,被外界解讀為拜登聯合盟友對抗中國的戰略調整。不過,與美日聲明大篇幅譴責中國獨斷擴張與侵犯人權行徑有所不同;美韓聲明對中國隻字未提,僅強調要 「致力於反對損害和削弱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所有行為。」

坎貝爾19日在與韓聯社的專訪中似乎也為韓國的選擇留了一些空間。「目前美國沒有擴大四方會談機制(Quad)的計畫……自由繁榮的印太地區這一共同價值已被區域眾多夥伴接受,我們相信有方法繼續擴大區域合作,包括與韓國、東盟等區域內其他夥伴的合作」。

韓國的美中抉擇

在韓國內部,如何在美中競爭中尋找定位仍有爭論。2017年,韓國答應讓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而受到中國的貿易制裁,中國目前約占韓國出口量的四分之一,美國則約占八分之一。一些觀察家認為,文在寅政府希望避免觸怒北京;但另一派卻指出,拜登聯合盟友的外交佈局已日趨明朗,韓國政府難以再曖昧不明。

「讓我訝異的是,韓國政府還沒弄清楚自己要站在哪個位置。他們至今仍試圖堅持自己是中立的,這反而看起來像是他們屬於反美聯盟……這可能會給韓國帶來更複雜的情況。」 首爾大學國際研究所國際政策與法律系教授安德根(Dukgeun Ahn) 表示擔憂。

前韓國外交部副部長、現任「國民力量党」議員趙太庸(Taeyong Cho)在上周斯坦福大學舉辦的研討會中直言,韓國應該著手從「非軍事領域的合作」加入四方會談。「我認為,鑒於當今中國在朝鮮半島周圍的獨斷行動,即使韓國加入四方會談有風險在,仍然應該往這個方向推進(加入四方會談)。今日的中國已與過往的中國非常不同,韓國必須認真尋找解方。」

文在寅的期盼

對於即將在明年卸任的文在寅而言,學者認為,北韓問題是他急於尋求突破並留下政治遺產的領域。

近幾個月來,文在寅更換了三位重要的團隊成員,包含外交部部長鄭義溶、國家安保室長徐薰、國家情報院院長朴智元,三位都是自金大中政府以來深度參與兩韓高峰會談的代表人物。

「文在寅希望拜登政府能承認2018年新加坡會議的精神,而拜登可能會這麼做,這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姿態。」 李成賢(Seong-Hyon Lee)分析,川普與金正恩在新加坡的協議為朝鮮半島無核化制定了一個廣泛的目標,文在寅希望在這個基礎上往下走,並在韓國選舉季到來前快速推進。

拜登政府日前宣佈已完成對朝政策的審視。坎貝爾則在韓聯社的訪問中表明,美國的目標仍是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為最終實現該目標,我們已做好了與北韓進行外交接觸的準備,但同時也做好了採取實質性措施的準備,以便在邁向目標的過程中收穫成果。」

另就華盛頓是否考慮放寬對朝制裁的提問,坎貝爾表示,「聯合國對北韓制裁將繼續維持,美國將通過與聯合國及北韓周邊國家的外交努力,繼續實施制裁。現階段作出有關推測為時過早,我們還有更多事情要做。」

曾擔任北韓核武談判代表的前韓國外交部副部長趙太庸(Taeyong Cho)評估,「北韓會試圖表現強硬的姿態,甚至拒絕幾次拜登政府的會晤請求,但我相信最終北韓仍會坐下來談。金正恩已沒有其他選項,他承受著壓力、國庫可能已清空,而且他實際上是一個不願冒險的人。」

趙太庸(Taeyong Cho)還說,在推進美國與北韓對話的過程,也會「需要中國的説明」。

北京的觀望

中國官方近期未就文在寅訪美或是北韓政策發聲。不過,與中國外交部關係密切的智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近期發佈一份《美國拜登政府朝鮮半島政策前瞻》報告。

中國外交學者在報告中評估,拜登政府最可能用「穩定管理北韓核武」方案,因為拜登陣營的主流外交政策專家認為平壤短期內棄核的可能性不大,也不能通過軍事行動清除北韓核武。這種方案意味著: 若北韓在無核化上有積極行動,就採取相應措施並進行談判;若北韓進行「挑釁」,就予以懲罰;若北韓選擇維持現狀,各方就以「殘忍忽視」來應對。

中國官方學者們認為,拜登會部分修正川普的對北韓政策。首先,改變 川普的峰會外交和自上而下的工作模式;其次,前國安顧問波頓曾提出「一攬子棄核」的「利比亞模式」,在北韓明確拒絕下難以持續,拜登將改為「分階段」棄核模式;第三,美國可能為韓國和日本提升威懾能力鬆綁,即在常規武器領域放鬆對韓國和日本發展進攻性能力的限制,以威懾北韓的軍事力量。

韓國世宗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賢(Seong-Hyon Lee)告訴記者,北京仍在觀望,並將會仔細評估文在寅與拜登峰會的成果,評估是否推進習近平在今年訪問韓國。「事實是,韓國的反中情緒異常高漲,這又是文在寅執政的最後一年,這都會讓中國重新衡量與文在寅坐下來談的好處是什麼。」

李成賢分析,習近平是否出訪韓國,可能成為多方政治外交博弈的下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