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王崑義專欄

國戰會論壇/王崑義》砲轟鄭麗文 賴政府也在做「認知作戰」

「認知作戰」這個概念,現在許多人都以為是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所創造,但不過是他的「拿來主義」,把西方學者早就在做的研究內容拿來使用罷了。

文/王崑義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出席馬場町公園,追思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秋祭活動,果然招來綠營的強力反擊,把她的行為視為是祭拜「共諜英雄」,混淆國家認同,雖然鄭麗文已經一再解釋邀請函裡面,並沒有註明祭祀對象包含共諜吳石等人,但是對民進黨來說,只要藍白重要政治人物犯錯,即使扭曲歷史、雙標,都是利用來做認知戰的好素材,所以,他們從來不會放過得之不易的對手犯政治錯誤。因此,鄭麗文不管是不是落入圈套,民進黨只要打出認知戰,絕對讓她百口莫辯。

「認知作戰」早已變成民進黨打擊異己的最廉價政治工具,不僅是對鄭麗文,過去大陸對台祭出惠台措施,不管好壞,民進黨一律以認知作戰概括抨擊,前不久外媒不斷地刊登對台不友善的訊息,民進黨也是使用認知作戰糊弄過去,卻不去思考或反省為何外媒會刊登對賴政府不友善的新聞。這種思考怠惰的作為,顯現民進黨連續執政將近10年以後,國家機器已經出現彈性疲乏的狀態,如果再不加以思考改進,2028換人做做看,應該只是剛好而已。

「認知作戰」這個概念,現在許多人都以為是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所創造,以便合理化民進黨抗中保台的藉口,進而做為對抗與汙名化大陸所有惠台措施的抗爭工具。畢竟,大陸有統戰的名稱用來概括所有他們想要友好的人與事,民進黨若沒有抗爭工具,只會處於挨打的份。沈伯洋適時舉出認知戰,於是增添民進黨抗中保台的力道。但是,認知作戰並非沈伯洋所創造,不過是他的「拿來主義」,把西方學者早就在做的研究內容拿來使用罷了。

1990年代,美國兩位研究資訊戰的學者阿奎拉(John Arquilla)和倫菲爾德(David Ronfeldt)曾提出一個「新腦皮層戰爭」的概念,意旨在不破壞敵方組織的同時,通過影響,甚至調整敵方領導者的意識、理解力和意志,從而設法控制和塑造敵方組織的行動。也就是改變敵方領導層的指揮與控制的思維,進而操控他們的認知,達到解決衝突的方法。

為此,阿奎拉兩人就提出三種病毒作為比較,包括「生物病毒、電腦病毒與認知病毒」。這三種病毒都是可以改變人們思維的方式,生物病毒著重在基因改造、細胞、DNA改變等。電腦病毒則含括機器指令、電子信息、軟體程式、作業系統等。而認知病毒包含心理病毒、心靈政治、文化傳播、信息意象等。這三種病毒都是可以作為認知作戰的工具。

其中比較新穎的是「認知病毒」,在網路世界的虛擬想像中,可以藉此注入所欲傳達的認知想像,網路世界的人們在想像的共同體中,很容易就融入相同的想像世界裡,最後就引導同一個網路社群的成員,化為可以有共同認知的群體。這也是「認知作戰」這個概念的來源。

從1990年代至今,30幾年隨著網路的發展,不同的社群發展正如阿奎拉兩人的設定一樣,網路社群中幾乎都是同一屬性的成員聚集,不同政治認知的人們很難在不同的想像世界中生存,所以網路社群變成是一個個同一性的團體,並非往多元性發展,這也是後來認知作戰得以施行的條件。

「認知作戰」的原理看似高深,但是正如美國學者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提出的「想像的共同體」一樣,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夠生存在一起,主要是人們透過社會建構的共同體,而由他們認知自己是團體的一份子,這群人們藉由想像的團體所建構而成。網路世界也是一群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們,在虛擬的社群中建構而成。對網路作戰行為者來說,這個「建構」就是可以施為的場域。

所以,傳播管道與訊息內容,其實正是認知作戰的要項,問題是要對誰做認知作戰罷了。民進黨把大陸視為境外敵對勢力,因此,所有大陸傳達過來的訊息,都是被視為是認知作戰的行為。

但是,近來從美國媒體傳播過來對民進黨政府不友善的訊息,又如何被稱為對台做認知作戰呢?例如,美國《時代》雜誌刊出美國布朗大學華生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中國倡議主任高德斯坦 (Lyle J. Goldstein) 所撰寫名為〈美國必須防範魯莽台灣領導人〉(The U.S. Must Beware of Taiwan’s Reckless Leader),指出賴清德因為發表激進的台獨言論,所以稱他是一個「魯莽的領導人」。

比較嚴重的是,高德斯坦認為台灣並非美國重要的國家安全利益,各種地緣戰略或經濟理由都不足以冒著「潛在災難性大國戰爭」的風險去保衛台灣。這個言論被視為是美國新的「克制論」(restraint),但其實與過去的「棄台論」不約而同,也就是為避免美國與中國的潛在競爭傷害美國國家安全,美國不應對台軍售,美國駐軍應撤退到讓中國不再感受到威脅的地理位置等。

這個新的「克制論」可以說是近來對台最嚴重的指控之一。而先前在10月14日,美國蘭德公司所公布的一份名為〈穩定美國—中國的敵對關係〉(Stabilizing the U.S.-China Rivalry)報告,在這份報告的第77頁直接點名賴清德總統,曾多次宣示「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與推動反制中國滲透措施,導致北京對台軍事與言辭升溫。

在報告中更主張,美國既要嚇阻中國動武,也應防止賴清德藉美方支持採取挑釁行為。華府可利用其軍事援助與政治支持作為槓桿,要求台灣為維護台海穩定負責,並對賴清德等官員的言行設下支持界限。

除了學者之論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報導說「林佳龍部長於聯大期間在紐約出席招待會,但預期出席的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皆未現身」,部分國內媒體及立法委員引用 CNN 報導,並提及「外交部在美國設宴,美方官員卻無人出席」等內容。林佳龍接受立委質詢時,只是四兩撥千金的說,這是一項「認知作戰」。問題是外媒為何要對林佳龍做認知戰,林只是推說有人在放話,他還表示「我們有適當的掌握」。

不管林佳龍掌握的訊息,是否為立委所猜測的是吳釗燮在「衝康」他,但是政府內鬥變成美國主流媒體在對台做認知作戰,這恐怕是愛說笑吧。賴政府愛美國愛到五體投地,到頭來還要被美國主流媒體與學者所嫌棄,只能用嗚呼哀哉來形容。

但是,嗚呼哀哉歸嗚呼哀哉,政府碰到外媒與美國學者的指控,一切推給有人在做認知作戰,而不去思考為何今天賴清德執政變成萬人嫌?但是,民進黨已經思考怠惰,只是隨便用一個認知作戰,就想要對外媒的指責糊弄過去。同樣的,鄭麗文祭拜白色恐怖受難者,民進黨一樣以認知戰伺候她。一個簡單的概念絕對無法放諸四海皆準,民進黨對內對外都使用認知戰的不變手法,終究要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裡。

(作者王崑義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同步刊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