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蔡炫》央廣之亂反思 公共媒體崩壞?

中央廣播電台
文/蔡炫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中央廣播電台9月驚爆官方網站首頁置換為「五星旗」,北檢蒐證調查發現涉案為內部工程師,疑似勾串外部廠商進行不法,甚至傳出雙十國慶意圖故技重施。在這樣的發展下,央廣官網「染紅」不僅是媒體資安的單一事件,更凸顯出通訊設施與國家安全的重大警訊。
央廣網站在首頁出現五星旗可說史無前例,裡應外合破壞公共媒體形象,國家媒體的輕率與失守,反揭開了潛藏已久的資安危機。政府挹注資金,卻仍扶植不了國家媒體?傳播機構內部信任危機,導致新聞室的倫理不在?再到短波電台這項「冷戰遺產」,恐在這起事件凸顯通信系統的戰略漏洞。一旦五星旗取代首頁,內部治理漏洞百出,關乎國家傳播的戰略防線自然逐漸瓦解;真正被取代的,恐怕不是網站首頁,而是公共媒體的專業形象。
政府挹注資金 扶不起的公共媒體?
中央廣播電台的「五星旗風波」並非單純媒體事件,而是一場制度崩塌的公共災難,一旦首頁出現其他國旗,輿論嘲笑國家媒體「自導自演」,我們除了追究是誰動了網站,更該質疑專業媒體會為何淪為全民笑炳?政府年年挹注預算,央廣本身卻在監管、審核與內控上屢屢失能,反映的不只是人為問題,更是公共媒體的制度崩壞。
央廣肩負國家形象與對外傳播的重責大任,卻連網站首頁都無法維護,這場「五星旗事件」不僅象徵資訊管理的徹底失靈,也揭露了官僚體制對媒體專業的疏忽輕視。一旦政府預算堆砌成牆,央廣制度形同虛設,才讓這場鬧劇歹戲拖棚。令人遺憾的是,事後央廣高層僅以記過開除手段,卻無顯著的後續檢討,未來如何建立真正的透明制度與風險預警?整起事件宛如一場「官僚儀式」,充其量是"人走事息,體制如舊 "。
內部信任危機 新聞室的倫理不在?
央廣事件也顯現內部信任的瓦解與管理失能,為何單一人員可以輕易瞞天過海更換首頁,甚至能與外部串聯,體現整個內部體制的權責不清與監督鬆散。在正規的制度下,媒體作業應有層層把關、資料分級與安全控管,央廣卻讓操作權限少數集中,又或間接導致「制度空窗」。身為公共媒體的鬆綁環境,使得內部員工既是執行者,也是破口製造者,當官僚思維取代新聞倫理,央廣這場風波就不僅存在於技術層面,而是整體內部信任危機浮現。
央廣後續雖強調將「加強安全措施」,但對相關強化資安防護細節流於辭令,沒有具體的內控制度、沒有跨部門的檢核機制、沒有政府監管機構主動追蹤。央廣如何在傳播安全的時代挑戰下,掌握短波電台的珍貴資源,避免內耗成災而自斷經脈。
短波電台的戰略隱憂?
這場風暴對於央廣的戰略地位呈現國防破口,央廣具備短波(Short-Wave)對外廣播能力,可以穿透中共封鎖並向周邊地區傳遞台灣資訊,具備「戰時備用通訊系統」的特殊性。短波技術雖然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卻有不必依賴網路、不易遭到定位、不輕易被完全阻斷的韌性,成為國防戰略的傳播工具。事實上,短波比起網路更難封鎖,未來遭遇資訊攻擊的封鎖戰爭,仍能有利維持外部輸出。因此,央廣不僅是公共媒體組織,更是國防通訊的重要工具,一旦網站或系統遭到全面滲透,不只是媒體形象受損,更會影響國家對外資訊流通,影響戰時國際傳播的戰略投資。
從軍事專業角度來看,央廣雖為「公共媒體」,但其運作仍有國防意涵,其中內部人員、資訊管理以及系統安全,皆屬資訊戰的一環。事實上,若能輕易取得資料訪問權限或關鍵系統控制,未來面對戰情傳遞或資訊封鎖,可能間接導致台灣訊息對外廣播受制,最終導致一手軍事的訊息中斷。因此,這起「資安事件」無疑是「通訊攻防」警訊。
央廣官網風暴如何止血?從政府挹注資金,卻換來了公共媒體的制度崩壞;內部信任危機浮現,導致新聞室裡爾虞我詐,當「短波戰略」的通訊系統出現破口,顯示台灣資安環境備受威脅。對於公共媒體而言,這不僅是網站首頁遭換的一場鬧劇,更是一場資訊戰及輿論戰交織的示警。央廣本就扮演國家「對外傳聲」角色,若遭敵對勢力滲透,不僅影響國防安全,更可能成為國防心理戰的樣板。如今,以數位主權為軍武科技的時代,任何微小破口,都有可能淪為成認知作戰的前哨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