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蔡鎤銘》台灣無人機爆量出口 軍民市場雙引擎啟動

2025年前7個月出口量已達去年全年的7.5倍,累計出貨約2.6萬台,出口總值達1189萬美元,年增率高達749%。雷虎科技、中光電、漢翔、亞航等廠商已完成對波蘭與立陶宛的小批量出貨,並通過美國軍用標案供應商測試。圖為雷虎自殺攻擊無人機。
台灣無人機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成長浪潮。根據財政部關務署統計,2025年前7個月出口量已達去年全年的7.5倍,累計出貨約2.6萬台,出口總值達1189萬美元,年增率高達749%。主要採購國包括波蘭、美國、德國、捷克與香港,其中波蘭占比高達54%,成為最大買主。這些數據不僅顯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大陸化」趨勢中的關鍵地位,也反映出軍民市場對台灣技術與製造能力的高度信任。本文將從出口動能、技術優勢、國防採購、民生應用、制度挑戰與政策建議等面向,探討台灣無人機產業的發展脈絡與未來前景。
台灣無人機出口暴增的背後,是全球對非大陸供應鏈的強烈需求。波蘭作為烏克蘭戰事的前線支援國,積極採購台灣無人機以強化偵察與戰術能力。捷克與德國則在邊境安全與基礎設施巡檢方面展現高度興趣。美國市場則因國防部對供應鏈安全的重視,逐步將採購轉向台灣等可信賴夥伴。
雷虎科技、中光電、漢翔、亞航等廠商已完成對波蘭與立陶宛的小批量出貨,並通過美國軍用標案供應商測試。香港則成為轉運與技術整合中心,協助台灣產品進一步滲透歐洲市場。這些實績不僅提升台灣在國際市場的能見度,也為後續大宗採購鋪路。
台灣在影像感測、電源管理、導航模組與結構件製造方面具備深厚技術基礎,能提供符合美國與歐盟安全標準的高品質產品。廠商也開始結合人工智慧、視覺定位與邊緣運算技術,打造具備即時影像分析與抗干擾導航能力的高階平台。
台灣供應鏈的彈性與快速反應能力,使外商在突發需求下能迅速取得穩定供貨。這種「小而快」的製造模式,正是台灣在全球無人機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2025年7月,國防部軍備局公布史上最大軍用無人機採購案,預計於115至116年間採購4萬8750架,涵蓋五大類型,總預算高達新台幣500億元。此案顯示政府對無人機在不對稱戰力中的高度重視,也為本地廠商提供穩定且長期的訂單來源。
雷虎、中光電、漢翔等廠商已投入軍用機型研發,部分機型具備夜間偵察、目標追蹤與自動返航功能,符合現代戰場需求。軍民融合趨勢亦加速技術雙向流通,降低研發成本並提升整體效能。
台灣無人機在農業與緊急救援領域的應用日益成熟,成為解決人力短缺與提升效率的重要工具。農業方面,無人機已廣泛應用於病蟲害監測、精準施肥與作物評估。高光譜影像與AI分析技術協助農民即時掌握作物健康,提升產量與品質。
在災害應變上,2019年梅雨鋒面造成高雄旗美地區水稻倒伏,農委會首次出動無人機進行勘災,受損面積約380公頃,並在1天內完成空拍與影像判釋,讓農民隔天即可申請災損。此一案例展現無人機在農業災害判釋上的高效率與實用性。
然而,近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因風災溢流,造成多處道路中斷與物資難以送達,雖林業保育署已出動無人機進行堤體觀測,但整體救災過程中,無人機並未被充分運用於物資運送與災區支援,令人遺憾。此一事件原本是台灣無人機產業最適合的實地驗證場域,卻因缺乏跨部門協調與應用機制而錯失機會。
同樣令人關注的是,高雄旗美、美濃、杉林等地因軍方劃設禁航區,導致農民無法使用無人機進行農藥噴灑,引發地方不滿。農業部已介入協調,盼能兼顧國防安全與農民權益。此事凸顯出台灣無人機民用應用在制度面仍有斷鏈,若無法建立明確的跨部門協作機制,將影響技術落地與民生效益。
2025年9月登場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吸引超過300家國內外廠商參展,無人機成為全場焦點之一。雷虎、中光電、漢翔、亞航等台廠展出最新軍用與商用機型,包括具備夜間偵察、自主導航與AI影像辨識的高階平台。
展會吸引波蘭、捷克、立陶宛、美國等國軍方代表與採購商觀展,部分廠商現場即簽署合作備忘錄或技術交流協議。國防部亦釋出未來採購方向,強調「自主研發」、「模組化設計」與「軍民融合」,為產業注入新一波成長動能。
儘管成績亮眼,台灣無人機產業仍面臨若干挑戰,包括上游材料依賴進口、研發人才不足與出口法規限制。政府應建立國家級測試場域,加速產品驗證與上市;提供研發補助與稅制優惠,鼓勵廠商投入高門檻技術;協助業者取得國際認證與合規指引,降低海外市場障礙。
同時,推動產學合作,培育具備系統整合與資安能力的人才;強化民生應用導向政策,鼓勵無人機在農業、救災、物流等領域的創新與落地,擴大社會效益。
台灣無人機產業正處於由「零件供應者」轉型為「系統整合者」的關鍵時刻。出口暴增、國防採購啟動、民生應用拓展、國際合作深化,以及台北航展的技術展示與政策訊號,皆顯示台灣已具備成為全球戰略夥伴的實力。若能在技術自主、制度協調與應用落地上持續精進,台灣無人機的天空,將不只是飛得高,更飛得遠。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