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滕昕雲】 澎湖戰略地位 還能當台海防禦作戰跳板?

澎湖戰略地位 還能當台海防禦作戰跳板?

文/滕昕雲

一般在講述1949年以後中華民國治權範圍時,常常以台澎金馬來指涉。這也就表示,澎湖、金門、馬祖等離外島,被視為與台灣本島獨立的區域。金門、馬祖等大陸沿海外島,曾一度作為反共復國的最前哨,但隨著國際局勢的幾經改變,今日已不復在台海安全議題上具有實質的重要性。反而是澎湖的戰略地位,近幾年來有逐漸被重視的趨勢。

2020年初,國防部國防安全研究院在《國防趨勢月報》中,發表了關於澎湖戰略地位的評估報告。國安院表示,澎湖由於地緣戰略位置極佳,自古以來便是兩岸間及往來台灣海峽船隻的中繼站;從國際政治的角度看,澎湖戰略地位是第一島鏈防衛最前線。近代史上共發生過4次戰役,分別是1622年「荷蘭攻澎」、1683年「施琅征澎」、1883年「中法戰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當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鄭成功、施琅使用武力進攻台灣時,都選擇以澎湖為戰略跳板。國防院更直言,澎湖一失,台灣西岸將「無險可守」,因此斷定澎湖的戰略地位,已超越金馬等外島。

前立法委員退伍中將帥化民也提出了自己對於澎湖戰略地位的看法。帥化民指出,中共如在未來進行武力攻台,可能採取的模式之一,會是先行奪取孤懸南海的東沙島,如台灣還不就範,共軍接著就會攻打澎湖。帥化民認為澎湖具有歷史意義與實質的意義。明鄭攻打台灣,就是先從澎湖而來,此為歷史意義;而就實質意義而言,澎湖人口有幾十萬人,具有「人質的效益」。

綜合兩種對於澎湖地位的評述,可以得出兩點:第一,認為澎湖為台灣本島的前哨,對台灣西岸構成屏障作用,乃中共所必攻,以作為台灣本島登島作戰的跳板。第二,攻澎湖可以作為中共對台有限度動武的最佳著力點,使中共能在不擴大戰端的情況下,對台進行實質與精神上的恫嚇。

欲對台用武,似不需要以澎湖做為中繼站

以上對於澎湖重要性的論點,將澎湖的重要性提升到了無可忽視的地位,然而卻不免有以古時老舊工藝技術時期的地理與物質條件,強行植入21世紀來檢視當前戰爭的弊端。以現代先進的科技與工藝技術,人類早已經克服了許多地理上的障礙與限制,使得人類的活動範圍超越了古人能夠觸及與想像的界線。所以真不能援引歷史上的戰例,輕易的以古時的條件與標準,來作為檢視今日戰爭的依據。

查國防院研究人員所言之以澎湖做為攻台跳板的四次戰例,都是以原始的風帆載具行之,當時航海技術對於海象的要求極大;而受限於兩棲登陸作戰本質的複雜,進行登陸上岸時也需要良好的天候與海象配合,因此需要一個距離適切的中繼站,做為主要登島作戰的整備基地。澎湖距離台灣本島近,是對台動武的良好躍出基地;且其幅員小,是相對較易攻陷的目標。這些因素,導致了20世紀以前,欲對台動武,則需先行拿下澎湖。

然而以當今海空載具性能之穩定可靠,與其所展現的高效能,欲在短時間內渡過200公里寬的台灣海峽,早已不是難事。而現代精準打擊武器,其射程與精準度大增,甚至可直接穿越海峽而打擊至本島全縱深的所有目標。

尤其是,自二次大戰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地區實施接連的大規模越洋登島作戰之後,兩棲登陸早已經在準則上、戰術運用上、載具與裝備各方面,均已建構了相當成熟的理論與實務基礎。當今各國軍事發展上,大規模遠距的兩棲兵力投射已不是什麼高難度的挑戰。這些事實指明,21世紀的今日,中共欲對台動武,似已不需要澎湖作為中繼站,才能夠遂行爾後的進一步侵台作為。

共軍登島作戰不必先期拿下澎湖

國防院的報告中稱,假如共軍使用飛彈攻擊台灣,澎湖對台海防禦的作用並不大。然而一旦共軍對台實施登島作戰,則必經過台灣海峽。在「重層嚇阻」戰略指導下,駐守在澎湖的海鋒大隊便可以陸基雄風二型反艦飛彈攻擊來犯之敵。換言之,澎湖可作為國軍防禦的前哨火點,對在台灣中部、南部沿岸海域活動的敵軍,以投射火力箝制。所以共軍如欲在台灣中南部登陸,得先行攻陷澎湖。

此說固然不錯,也是澎湖在兵要地理位置上能夠發揮的功能,但卻在戰略的邏輯論證上卻有所缺陷。鑒於澎湖具備打擊來犯共軍的前推火力據點的作用,共軍欲攻下澎湖,共軍必然得先行制壓、癱瘓澎湖島上的防禦火力,否則無從實施更進一步的登陸行動。現在問題來了,假設共軍能夠制壓澎湖島上的國軍投射火力,使其失去效用,則共軍即可以不必實施耗資費時的登島作戰,共軍將逕行繞越失去作用的澎湖,直攻台灣本島。

局部用兵?全面攻台?

一般認為澎湖為獨立島群,自古即被視為與台灣不同的地理區劃,因此認為對澎湖用兵,將可以收局部動武之效,於是中共可在不全面犯台下,對我軍民起到實質威懾的作用。這點似乎也與現實條件有悖離之處。

由於澎湖距離台灣本島近,距大陸海岸線遠,中共對澎湖用兵,很難排拒來自台灣本島國軍海空兵力的反擊。國軍決不會坐視澎湖丟失而無所作為,必然派遣以台灣為基地的海空兵力進行支援。同理,為使攻略澎湖容易,中共解放軍也不可能不對台灣本島目標進行攻擊,以削弱、阻止國軍本島兵力對澎湖實施救援的作為。所以說,預想對澎湖用兵,將之視作為一次有限度的局部動武,這個論點以台澎的地理位置、今日的工藝技術條件而言,將不太可能成立。

所以說,對澎湖用兵,應是對台全面動武的先期行動,並無法簡單的當作單一的獨立作戰。任何在澎湖及其周邊海空域的戰爭行動,都必然會升級為台海全面大戰。

以台海的天然地理條件而論,在澎湖用兵,對哪一方有利?

以上所討論者,為對澎湖在台海防禦作戰中所具有的地位與作用,以地理與物質等客觀條件為基礎,所進行的邏輯性之戰略分析。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敵方為達成特定目的,而刻意針對澎湖用兵的可能性。因此也必要探討假如澎湖發生戰端,對於國軍與共軍雙方所可能具有的優劣形勢分析。

在澎湖地區用兵,對台灣有利之處有以下數點:

第一,澎湖距台灣本島相對為近,我本島之防禦兵力可就近支援。

第二,在澎湖用兵,係在台灣海峽內的半封閉環境作戰,作戰空間因海峽的地理形勢而受限,共軍所能夠投入的海軍兵力將因此而受到拘束;且其外援兵力欲進出台灣海峽,其路徑固定明確,易為我方進行截擊。

第三,中共武力犯台,其沿海兵力部署基本上對台灣及周邊海域構成了外線的地位,中共的海空兵力可由西、北、南面向台灣實施攻擊;而近年來中共海空軍積極培植遠程攻勢能力,原被視為台灣後院的東部海空域,也將受到威脅。然而僅只針對澎湖用兵,將放棄有利的外線作戰態勢,而糾結於台灣海峽內的單個固定點上作戰,對其並不盡然有利。

第四點是,即便共軍打下了澎湖,假若台灣當局與軍民仍不降伏,共軍還是要面臨台灣本島之登島作戰,不如一開始就對本島實施的全面攻擊,捨棄攻略澎湖這種串場戲,效益要來得更大。

最後,中共實施武力攻台有時間上的壓力。由於外來因素介入的可能性無法排除(美軍或者他國兵力的干預),時間拖長對解放軍並不利,所以攻台作戰必須在最短時間內一氣呵成。對澎湖用兵將可能使共軍在武統過程中,平添更多的不預期變數。

在澎湖用兵對共軍有利之點,則有以下:

第一,中共只要在一單點上作戰,就能夠吸引國軍投入大部兵力,如此可迫使國軍海空軍主力提前進行決戰。

第二,解放軍總兵力大於國軍,即便在澎湖海空域的戰鬥中共軍受到相對為大的損失,但只要仍能給予國軍一定的打擊,即可削弱國軍遂行本土防禦時可動用的有生力量。

假如欲避免以上這兩點情境發生,則我方戰略規劃上,就必須設定澎湖在遭到共軍攻擊時,島上守軍將遂行獨立作戰,如此國軍主力才能完整保留於本島防禦作戰中使用。然而,澎湖一旦缺乏來自本島的外援,其失守只是時間的問題。澎湖一失,則國防院研究報告中所陳述的那些負面的影響,反而將成為現實。

(作者滕昕雲/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博士,本文為國戰會專稿,授權優傳媒與洞傳媒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