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共軍陸戰隊部署若攻台 國軍只能抵抗2天
文/譚傳毅
中國海軍陸戰隊是海軍之下的一個兵種,過去20年中,解放軍陸戰隊只有兩個旅,即第1陸戰旅和第164陸戰旅,全部隸屬南海艦隊。
2019年4月,央視曝光陸戰隊擴軍。2017年底的軍改,陸戰隊增加了4個合成旅和5個兵種旅,加上之前的2個旅共11個旅(每個陸戰合成旅人數大約7千人),總人數可能達10萬人,在北部、東部及南部戰區各部署了2個陸戰合成旅,這些合成旅的部署,將決定未來解放軍武統的方式。
集團軍編制的陸戰隊
在2017年軍改中海軍陸戰隊擴編,規模上是個「海軍陸戰集團軍」,陸戰隊司令與陸軍集團軍軍長的級別相同。既然與陸軍集團軍級別相同,陸戰隊也擁有6個陸戰合成旅,但這6個陸戰合成旅不是配屬在同一個戰區,而是分別駐紮在三大戰區(海軍)之下。
第1旅與第2旅:海軍於1980年組建了陸戰第1旅,駐地是湛江。1998年把陸軍164師改編為陸戰第2旅,也駐紮在湛江。配屬在南部戰區。
第3旅與第4旅:海軍戰鬥序列中東部戰區海防11師與海防13師分別改編為陸戰第3旅和陸戰第4旅,配屬在東部戰區。
第5旅與第6旅:青島警備區海防6團改隸海軍,編為海軍陸戰隊第5旅。原濟南軍區26軍摩步77旅改編為陸戰第6旅。配屬在北部戰區。
除了6個陸戰合成旅配屬在三大戰區,其餘5個兵種旅則直屬陸戰隊司令部:炮兵旅、特戰旅、工化旅、保障旅、陸航旅。可以說,至少從2017年軍改開始,大陸方面已經認真思考武統台灣問題並付諸行動,擴編陸戰隊就是這種企圖的展現,這些作戰單位將是武統台灣的先鋒部隊。
至於未來是否組建第二個陸戰隊集團軍,例如在美軍撤出阿富汗之後,中國是否派遣陸戰隊進駐,還需要觀察。過去美軍存在阿富汗,在某種程度上「掩護」了一帶一路西亞段的安全,以後這裡的安全問題以及稀土資源值得深思。
為何陸戰隊部署在三大戰區?
過去2個陸戰旅編在南海艦隊之內可以理解,可以直接處理南海島礁問題;部署在東部戰區處理台灣問題,也可以理解,為何也部署在北部戰區?
兵法裡面有句話:「以正合、以奇勝」。意思是作戰必然在正面發起攻擊,這是「陽」的、是正面的、是公開的攻擊,目的是吸引對手的注意,把主力擺在正面迎戰。因此在正面的攻防必然很激烈,損失也很慘重,此時需要出奇制勝,也就是在側翼或背部攻擊,打亂對手的防禦部署。所謂的奇兵是「陰」的、是隱伏的,是制勝的手段。古代排兵佈陣有所謂的前軍-中軍-後軍、或左軍-中軍-右軍的基本戰鬥序列,就是這個道理。傳統的中國將軍們都很擅長打外線作戰。
根據「以正合、以奇勝」原則,未來解放軍攻台必然先以東部戰區的陸戰旅實施正面攻擊,然後北南兩個戰區陸戰旅從南北進行側翼或背部夾擊。這是中國人最基本的用兵原則,國軍若仍以擊敵於半渡(台海)應對,恐怕要吃大虧。
國內許多人認知,解放軍攻台必然先在福建大規模集結兵力,而大規模集結兵力必然會被偵測感知,台灣或美國可以採取行動反制。根據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的說法,美軍很可能動用駐日軍隊援台,從整備到登船到台海至少需要5、6天。如果美軍援台需要6天,解放軍攻台至少也需要6天的整備,所以國軍必須頂住這6天等待美援。
這種認知與說法明顯的有問題,因為解放軍陸戰隊分別部署在三大戰區,從當地戰區直接登船從外線向心攻擊即可,根本無需到福建集結。因此,6天整備時間應該除以3,意思是從當地戰區發起攻擊所需時間是2天;換句話說,國軍的應變時間只有2天。解放軍陸戰隊部署在三大戰區的目的:第一,外線作戰可以縮短登陸時間。第二,遂行「以正合、以奇勝」。
就算美軍以空運方式每日可以投送1個重裝師兵力,這些兵力擺在哪裡?台灣本島的腹地狹窄,恐怕無法接待這些美軍。若派出兩棲攻擊艦或航母來台,必然成為解放軍的打擊目標,怎麼看都不對。由於戰術上援台不可行,所以美國在戰略上只好採取模糊態度。
關鍵的2天
目前解放軍擁有43艘中程登陸艦、15艘072戰車登陸艦、8艘071船塢登陸艦、12艘半潛船、12艘滾裝船、3艘兩棲攻擊艦(應該視為已經服役),一次性可以運送3個陸戰旅登陸,兩個舟波就運完了6個陸戰旅,再加上84空降軍(共9個旅)突襲,2天之內完成登陸作戰,情勢實在不樂觀。
東部戰區陸戰旅跳過澎湖直接攻擊台中地區,兵分南北兩路前進。北部戰區主力佔領基隆港之後南下,南部戰區陸戰旅則佔領高雄港之後北上,形成三面夾攻態勢。
第一波與第二波登陸部隊的任務是建立灘頭陣地,此外,基隆港、台中港、高雄港以及機場絕對要佔領(但不能破壞),因為還要接待後續的陸軍部隊。事實上,國軍的想定就是「擊敵於半渡」這個階段。
解放軍從登船到登陸需要2天,這2天之內還會發生許多事情,因為解放軍必然搬開登陸之前的障礙,類似二戰時期登陸作戰之前的岸轟和空襲,盡可能的消滅岸上所有的反抗力量,只是現在岸轟和空襲的手段更多了。
在這關鍵的2天中,解放軍將搶奪制海權與制空權,盡可能消滅國軍在本島和澎湖的海空武裝,包括作戰指揮中心、各型雷達站、戰機和軍艦、飛彈陣地、炮兵陣地、裝甲部隊陣地等。所使用武器包括各種電磁武器、網路攻擊、察打一體和自殺無人機、各類導彈、射程達400公里的多管火箭彈等,對所有高價值目標實施全面性覆蓋打擊。
國軍不應該跳躍思考,省下了這2天而直接進入「擊敵於半渡」階段;當海空軍被解除武裝國軍卻毫無反抗能力,陸上高價值目標被摧毀殆盡,而國軍連這2天都挺不住,只能眼睜睜看著解放軍登陸。
為何是2天?
為何本文認為國軍的抵抗時間只有2天,而不是6天或17天、或甚至於「打多久就陪多久」?基於下列三個理由:
第一、料敵從寬原則。國軍對自己做最嚴苛的要求,才能找到致命的缺點,然後逐步改善。在資訊透明的時代裡,在各種感測器和衛星的照射之下,國軍部隊位置早就不是秘密,國軍必須假設解放軍在2天之內解決這些目標不是問題。例如以電磁脈衝彈炸射作戰指揮中心或雷達站,只要讓目標停止工作即使只有幾分鐘也好,導彈就臨頭了。國軍做好了電磁防護的工作嗎?
第二、現在的兩岸關係雖未到戰爭階段,但是已經在戰爭邊緣了,很多人稱之為准準戰爭狀態。既然是處於准戰爭狀態,解放軍各部隊的演習一樣都不會少。若在和平時期,要想發動戰爭機器可能需要好幾天甚至於好幾周,但准戰爭狀態使解放軍各級部隊必須動起來;可能陸戰旅的輕重裝備早就拉出來隨時登船,這就大幅縮短了整備時間。我們所謂的2天,其實並不誇張。
第三、實戰性演習。目前解放軍所有的演習都是實戰性演習,意思是演習沒有想定沒有劇本,完全是由參演部隊背靠背自由發揮,這極大的考驗指揮官的謀略以及官兵的訓練與紀律。既然是實戰性演習,那麼從演習轉入實戰階段的時間只需要幾分鐘。轉化的基準很可能就是國軍所界定的監視區、警告區、摧毀區,確保共機不會進入30海裡範圍。國軍等於把兩岸和平之路走絕了,如果解放軍以無人機飛躍台灣上空怎麼辦?如果共機大機群飛躍怎麼辦?如果國軍真的擊落越境飛行器,是否順勢把解放軍演習變成了實戰、開了武統戰爭的第一槍?這個過程可能不需要2天吧!
結論
現在兩岸關係之惡劣、距離戰爭之近前所未有。此時軍方提出「摧毀區」的宣言,實在不恰當。
「摧毀區」是政治語言,應該由政客來說,當作一個威脅來看。若執行有困難,軍方可以不兌現。可是這句話卻出自於軍方高層之口,那就變成了一個諾言,軍方非得擊落越界的共機不可,否則諾言就是一個笑話了,以後誰還會相信軍人保衛台澎金馬的諾言?
從中國海軍陸戰隊部署三大戰區來看,對台動武的形勢已經成形,此時,軍方還是謹言慎行為妙。
(作者譚傳毅/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本文為國戰會專稿,授權優傳媒與洞傳媒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