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羅慶生》台幣暴衝 投資人賣美債搞的鬼

文/羅慶生
前兩天台幣驟升,原因和其他亞幣一樣,都是由投資人賣美債將錢匯回本國所帶動。日本人買的最多,賣出也多,升值幅度最大。台灣人買的也不少,升值幅度次之。這在美債市場看不出來,因為美國國債市場很大,日成交量達7、8千億美元,百億之內的賣出影響不了什麼。但台灣匯市很小,日成交量不過幾十億美金,20、30億美元匯回,台幣就暴衝。
投資人為何擔心美債?因為他們之前被誤導。還記得2年前的美債投資潮嗎?台灣投信發行多款美債ETF,許多理財專家或分析師不斷宣傳美債是「送分題」,理由是聯準會(FED)將啟動降息周期,必然帶動美債上漲,正好抄底買進。4個月讓台灣美債ETF受益人從14.56萬增至73.27萬人,規模從新台幣1.20兆增至1.67兆。現在美債下跌,美元貶值,投資人慘賠,卻不見有人出來道歉。
不要將責任推給美國總統川普。川普不是美債問題的製造者,而是解決問題的救火隊長。2年前筆者就注意到美債問題很嚴重,不解為何台灣金融界要鼓勵投資人買美債?當時還曾為文提醒投資人,美債是「陷阱題」,要注意投資風險。
因為美債價格和所有商品一樣,都是由供需決定的,並不是FED的降息。賣得多,買得少,價格必跌,反之就漲。以前美債是最安全資產,FED降息把錢從銀行逼出來,投資人轉買美債,美債價格會上揚。現在美債愈來愈像「龐式騙局」:美國政府不要說還本金了,連利息都付不出,全靠發債,必須不斷有新買家接盤才能維持。
問題是這幾年美國政府要付的利息增加太快,市場已經吃不下。2022財年利息支出7176億美元,2023財年8793億,2024財年1.14兆,已經超過美國GDP的3%。美國這幾年,GDP增長有超過3%的嗎?
這什麼意思?意思是,就算美國全年所增加的財富,都用來支付美國國債利息,都還不夠。美國自己已經撐不起國債了,必須要到國外找「接盤俠」,否則美債必倒。這就是川普政府現在想做的事。雖然川普用關稅威逼各國的態度讓人厭惡,但他真的是在救美國,收拾前任拜登政府所留下來的爛攤子。
美國國債雖然有歷史因素,但會快速惡化,是拜登政府的問題。拜登政府相信「現代貨幣理論」,認為政府有貨幣發行權,可以印鈔還債,和企業必須賺錢還債不同,「財政赤字是迷思」,因此借債花錢不手軟。新冠疫情期間普發補助金與晶片法案、基建法案等種種支出金額都數以兆計,4年任期即增加國債金額高達9兆美金之多,讓財政徹底惡化。現任財長貝森特某次演講即批評:拜登政府的財政收入只佔GDP的18%,支出卻占25%。他還表示所以加入川普團隊,就是看不下去,要幫忙解決國債問題。
是的,馬斯克也是。雖然他領導「政府效率部」揮舞電鋸,大砍美國政府機構與裁員,讓許多美國人恨得牙癢癢,但同樣是要幫忙解決國債問題。他是要清零財政赤字。或許是擔心國債一崩,美元就倒,美國霸權也完了。如果不是有強烈的使命感,好好的「世界首富」不幹,跳到政壇搞得自己一身汙泥,不是神經病嗎?
馬斯克的看法是對的。美國國債的治本之道就是財政撙節,只要每年砍掉2兆美金的財政支出,國債就有救。其他如海湖莊園協議、百年無息美債、FED無限QE買債,都是飲鴆止渴。還沒發揮效果,就先讓國債持有人喪失信心加速拋售。可惜他那把電鋸動到太多人的利益,反彈力量太大。馬斯克的「百日撙節」以失敗告終。
因此,有人擔心美債今年到期高達9.2兆美元,其中6.5兆美元集中在6月,賣出量太大,買家如不多,美債可能崩盤。其實這問題不大,因為美國國債的長期投資者,例如各養老基金,通常到期後都會續買,等於美債展期。舊債到期的部分沒問題。
有問題的是每年增發的新債。包括超過1兆美金的利息,以及其他的財政支出。2025財年上半年,美國財政赤字即高達1.3兆,全年超過2.5兆美金的可能性很高。如果馬斯克的電鋸真能砍掉2兆美金赤字,就只要發行5千億新債。現在要增發2.5兆美金,去哪裡找新買家?而且這是今年,明年還要,金額更高。
川普政府必須找到國外的「接盤俠」。以現況來看,台灣可能跑不掉。但投資人要注意的,可能不只是台幣升值的問題,而是圍繞著美國國債,有個金融風暴隱隱待發,須密切觀察。
(作者羅慶生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歡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