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蔡炫專欄

國戰會論壇/蔡炫》國家機器操控下的罷免盲區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現身「罷瑤」總部,進菜市場徒步收連署書,力挺日前交保的「罷吳四騎士」之一賴苡任,並拜託大家連署。

文/蔡炫

國民黨青年軍因罷免民進黨立委吳沛憶與吳思瑤遭到清算,才到中選會領取第二階段連署書,宣布要在40天內達成目標,調查局卻傳出前往罷免案召集人李孝亮、劉思吟等人住處,只因傳出涉嫌連署造假而大肆搜索。隨著藍綠陣營罷免角力愈演愈烈,已讓國家機器下的罷免盲區逐漸浮現。

李孝亮對於國家機器介入在臉書上表示「我們絕不屈服!」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司法風暴,「雙吳爭罷」尚未進入準第二階段連署審核,檢調便已大張旗鼓進行查辦,如此力道之重又舉動之快,難怪引發外界揣測,究竟是依法行政,還是以法懲敵?大眾早就自有評斷。然而,這並非台灣首次爆發政治罷免風暴,過去高雄市長韓國瑜的「罷韓」案例,也曾上演幽靈連署的荒唐鬧劇,一度激起政治風暴與社會漣漪,反而不見檢調積極介入。如今,雖然號稱是民間發起,對象從縣市首長進階到立法委員,也是翻轉朝小野大的絕對契機,難怪國家機器已經傾巢而出。

李孝亮與劉思吟,兩位罷免「雙吳」行動召集人,被控涉嫌偽造連署,近日遭調查局突襲搜索,引發外界一片譁然。所謂「偽造連署」的具體指控,等於在立案階段之前就先安上罪名,如果並非經由查驗退回連署,而是事前就已進行查辦,難道沒有射標畫靶之嫌?罷免「雙吳」連署尚未成案送審,就有司法行動超前部署,也讓民主社會的罷免運作,嗅到一股濃厚的政治司法氣息。

罷免「雙吳」因為涉及亡靈軍團的死亡連署而被盯上,對比罷免傅崐萁的公民團體,也被指出連署書約4000份格式有異,還有特定人士宣揚補簽,甚至傳出「偷跑偽簽」之說。這票手握連署書的公民與志工,難道沒有破壞制度?但檢調真有「一視同仁」的勇氣嗎?同樣都是第一階段的罷免行動,卻能借調國家機器全面清查,在司法雙標與寒蟬效應下,難掩罷免「站隊」之嫌。

民進黨在這次罷免行動中,運用中央資源與地方組織皆斧鑿明顯,先以公民團體作為前鋒,針對特定立委率先攻擊,欽點立場鮮明的領銜人塑造「非政治化」的中立形象,最後就連司法機器都傾巢而出,已令外界質疑檢調單位介入罷免。當中央政府與司法機關分進合擊,由中選會向罷免案查對,再向最高檢察署逕行告發,只因高達四成錯假率而歸咎發起團體,無視可能來自對手從中做梗,或是小白民眾誤中圈套,卻拿李孝亮與劉思吟率先司法祭旗。

依照《選舉罷免法》第20條規定「選舉人名冊,由鄉鎮市區戶政機關依據戶籍登記資料編造」,選舉名冊產生錯誤的比例偏低,罷免名冊因有鮮明對手,出錯比例偏高也是意料之中。因此,第76條規定罷免提議人名冊及表件,需具國民身分證號及所在戶籍,一旦表件不合或是不足,僅有規定選舉委員會應不予受理。第79條規定選舉委員會查對提議人名冊,出現不合身分或是偽造情事應予刪除;刪除之後,不符規定人數,便不受理。無論是真偽造還是假反串,司法檢調恐怕已是操之過急。

中選會遞交最高檢偽造文書案39件,檢調搜索卻對罷免綠委的公民團體緊迫盯人,接連兩天可說馬不停蹄,新北市國民黨區黨部又傳六人遭到聲押,對比藍營代表早就告發馬文君等案,司法依舊「辦藍不辦綠」,已經造成社會信任度全面潰敗。當司法體系淪為政治工具,其「公正性」就會形塑選擇性道具,李孝亮與劉思吟遭到查辦,偵辦過程若無公開透明,恐將陷入檢調內部的密室審判,而讓法律檢調成為打擊異己的工具。

當人民開始懷疑「連署造假」指控背後的政治動機,將是民主機制的危險時刻,檢調動用如此規模陣仗,鎖定尚未成案的罷免行動,先聲奪人企圖釀成寒蟬效應。罷免若真涉及瑕疵,依照比例原則可處限期補正或罰鍰等方式,甚至不予成案,為何直接上綱刑事重罪?依照經驗法則來看,權貴司法恐怕已經給出答案。

國家機器下的罷免盲區,可從「雙吳」的搜索行動窺知一二,已非單純行政程序攻防,而是一場政治正確辦案。當國家機器淪為司法罷免形成「站隊」 、未查造假還是反串卻已心證、司法工具化而違反比例原則,民主的核心價值早已搖搖欲墜。

台灣正陷入一場「白色恐怖2.0」的悄然復辟,罷免制度應是憲政民主的最後防線,如今卻成了國家機器剷除在野的極權手段,這場民主聖戰的壓力測試正在醞釀,如果我們還想作為旁觀者,恐將成為下一個被清算者。

(作者蔡炫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歡迎媒體共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