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譚傳毅專欄

國戰會論壇/譚傳毅》解放軍雷霆軍演 台北街景為何入鏡

共軍宣布進行「海峽雷霆-2025A」演練,台北101大樓和疑似漢口街之所以入鏡,表示解放軍做好了巷戰的準備。圖為解放軍軍艦在西太平洋演習。

文/譚傳毅

解放軍又、又、又對台軍演。《人民日報》刊載筆名「玉淵譚天」的微博指出:「解放軍位於台海周邊開展『海峽雷霆-2025A』行動,這是針對賴清德謀獨言行的再一次有力反制。」

東部戰區發言人施毅表示:「(軍演)重點在於演練海空戰備警巡、奪取綜合制權、對海對陸打擊、要域要道封控等科目」。

看起來,未來解放軍對台軍演不會消停,軍演是個過程與手段,不是終點,而且演習烈度將可能就像套在賴清德政府脖子上的繩子,越來越強、越勒越緊。

軍演的目的不是針對人民

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講的很清楚,軍演的目的「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的嚴重警告和有力遏制」,從來就不是針對廣大人民群眾。

對於大陸如此大規模、而且是「懲戒」對賴清德政府的軍演,台灣社會反應平靜,4月1日台股照升,加權指數大漲584.27點(2.82%)。去年解放軍的兩次聯合利劍演習,台灣社會的反應也差不多如此。香港《中評網》指出,與其說台灣社會無感,倒不如說台灣人已經習慣了、接受了。

事實上,未來就算解放軍真的攻台,其所打擊的物件將會是台獨分子,以及為台獨「作倀」的人物,不可能與2300萬人民為敵,因為攻台只是手段,最終目的是為了「治理」,而有效治理又需要民心支援。因此,解放軍任何軍演都不是針對廣大的台灣人民。

打,不如麻痹

從解放軍開始大規模對台軍演,主要打的是消耗戰與麻痹戰。消耗戰很好理解,它像是溫水煮青蛙,不斷削弱台灣軍民的有生力量。由於沒有戰役和戰鬥的殲滅戰,它的目的就是拉長戰線,逐漸降低國軍的戰略優勢和主動。在這種軍事壓力之下,國軍防區不斷撤守。

不能小覷麻痹戰術,它所打擊的是軍民心理,針對軍民心理弱點,例如民進黨政府一再的販賣亡國感的恐懼、以及吃定「解放軍不會對台動武」導致心理鬆懈的雙重背反,逐漸瓦解軍民心理防線,進而消除抵抗意志。看起來,率先麻痹的是台灣人民。

在臨床上典型的例子是受害者「不在乎、無所謂」的自我放逐,就是當被軍演毒害的台灣人民經歷了恐懼、憤怒、無助,乃至徹底的失望,產生出來自我防衛機制。總之,麻痹戰術就是要讓台灣軍民對現狀徹底感到絕望、習慣、接受。

在戰鬥中殺死一個「人」(無論其為軍或民),只不過讓台灣社會損失一個人而已,但是在精神受到震撼與鬆懈的人,就可能會成為恐怖病菌的傳播媒介,造成大面積的分裂、恐怖與鬆懈。兩隻手都麻木或癱瘓的士兵,武器必然會從手中掉下來。精神和意志的軟殺傷,其影響力往往大於真實的武力使用。

發起一場戰爭並不難,看看普丁之於烏克蘭就知道。這就是為什麼晁錯說:「雖然,兵,兇器; 戰,危事也。故以大為小,以彊(強)為弱,在俛昂(俯仰)之間耳。」(《言兵事疏》)。當兵凶戰危之際,發動戰爭就像在「俯仰」之間般容易,但難過的是所有受傷軍兵顛卧於戰場之中,咻噢呻吟,慘不忍睹。這是「打天下」與「治天下」的區別。

在中共人民戰爭初期階段,共產黨可以不考慮「打天下」與「治天下」的問題,但在現代戰爭領域裡面,無論是戰爭指導或武器系統發展,縮小打擊對象、降低戰損規模、有效治理(打天下與治天下)同時存在是可能的,只要時機成熟。

打或不打,由他

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成熟國家,凡戰,必有其正當性、合法性、正義性與道德性,這是作為一個成熟國家對於戰爭的基本態度,「國家統一」是這種邏輯下的產物。

也許台獨勢力也想具備獨立的正當性、合法性、正義性與道德性,但是台獨立論基礎無法獲得共識,面對軍演,毫無能力反制;而最大反對黨國民黨表現出既蒼白又無力的「偏安」思想,注定成為台獨分子的俎上肉。

於是,軍演就這麼來了。我們要知道,軍演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中國統一與有效治理的目標不會變,變動的是手段與方法。中國人的手段與方法與謀略有密切關係,但凡台灣政客或國軍將領們只要熟讀中國歷史和中國兵法,就能具備謀略的基本素養。

例如春秋末「子貢亂五國」。齊國田常欲侵略魯國。子貢奉孔子之命進行外交遊說,他分別出使吳、楚、晉等國,達到了存魯、亂齊、破吳楚、強晉,堪稱「上兵伐謀」的典範。

即使是最下策的攻城也需要謀略,因為攻城耗費時間、人力和物力,若能通過謀略(例如三十六計)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依賴攻城這種高風險、高成本的方式,孫子必曰「善」。解放軍軍演就是軍事謀略的展現。

軍演的最大特徵就是不確定性,不確定性表現在主動性。解放軍完全掌握軍演時機,他想什麼時候來就來,也可以天天都來,他想採取什麼方式就採取什麼方式,今天來的是軍機、軍艦、潛艇、海警船,明天可能來的是無人機、無人艇;在強度方面,它可以雙機來襲,也可能一次來50架軍機。

奪取綜合制權

前述軍演所針對的是台獨分子而不是廣大人民群眾,那麼施毅所說的「奪取綜合制權」就是完全針對國軍部隊。

施毅所謂的「綜合制權」包括制空權、制海權、制電磁權,現在多了一個「制陸地權」。在未奪取這四權之前,解放軍不會輕率登陸台灣本島的。敏感的讀者應該看出四權的危險性:奪取制空權的意思是空軍已被全部殲滅,奪取制海權的意思是所有軍艦已被擊沉,奪取制電磁權的意思是所有的國軍電磁設備,包括雷達站和飛彈陣地均已被消滅,奪取制陸地權的意思,是所有地面抵抗力量均被控制。

會不會出現像二戰時期兩棲登陸戰狂轟濫炸、斷垣殘壁的岸轟和空襲呢?當然不會。可能連「飛彈雨」的概率都不大,最多是消耗東風15/16飛彈庫存,針對高附加價值的目標,其餘都是鋪天蓋地、數以萬計的無人機攻擊,之後是戰鬥機器人、機器狗、機器狼部隊登陸。

這個過程必須速戰速決,否則曠日持久陷入巷戰,就很難善了。台北101大樓和疑似漢口街之所以入鏡,表示解放軍做好了巷戰的準備,我們不止一次說過無人部隊在巷戰中的作用,以鋼鐵之軀對抗國軍之血與肉,國軍能有多少勝算?這是台灣必然要知道的戰爭之殤。

(作者譚傳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歡迎媒體共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