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王崑義》解放軍走向實戰化的軍演

4月1日中共解放軍展開的新一波的對台軍演,明顯的不僅具有威嚇,更有走向實戰化的效用。圖為海軍田單軍艦監控共軍山東號航母畫面。

文/王崑義

一般軍事演習主要目的,可分為威嚇與實戰化的作用,4月1日中共解放軍展開的新一波的對台軍演,明顯的不僅具有威嚇,更有走向實戰化的效用。從沒有冠名,僅以「進逼」作為口號,到組織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向台灣周邊逼近的聯合作戰行為,解放軍何時轉向奪取台灣,不為人知,這樣可能讓台灣沒有預警的時間,這是國軍需要增強應變的地方。

解放軍從2022年的「圍島軍演」,2024年的「聯合利劍A、B」兩次軍演,再到今年不冠名軍演,解放軍已經實質的把台海視為內海,他們來去自如,打破過去以台海中線作為分界線的默契,完全不讓台灣對台海戰事有預警的時間與空間。

美國重量級的中國軍事專家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近日才指出,台灣應發展能抵擋中國登陸30天的能力。在解放軍已經「進逼」到台灣周邊,而且是採取陸海空信息等部隊聯合作戰的行動,整個台海的制空、制陸、制海權,甚至制信息權,若都被解放軍掌控,國軍想要抵抗解放軍30天的攻擊行動,確有難處。

過去台海作戰因為有台灣海峽作為天塹,所以解放軍想要登陸台灣,並不容易,因此國軍早年作戰想定是殲敵於灘岸。陳水扁時期提出「決戰境外」,都是想把解放軍阻絕於台島之外,不讓解放軍有登陸台灣的可能性。

蔡英文執政時期,國軍又發展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戰略想定。「防衛固守」屬於戰爭行為,展現出國軍將以最大決心確保國土安全;「重層嚇阻」是戰爭行為的預防,主要運用優勢作為,陷敵於「多重困境」,並藉此威脅敵人以達到有效嚇阻的目的。

如今,解放軍對台灣的「進逼」行動,使用包括航母等的所有作戰工具,演練海空戰備警巡、奪取綜合制權、對海對陸打擊、要域要道封控等科目,就是要檢驗部隊聯合作戰的實戰能力。解放軍目的就是要突破台灣「重層嚇阻」的阻絕能力,一旦突破攻台的「多重困境」,解放軍隨時可以由演轉戰,如此不僅國軍無預警時間,美軍想馳援也會變成聲聲慢。

當然,解放軍攻台行動,不可能像「零日攻擊」一樣,有過多的時間讓執政者做出危機反應的時間。若依照小布希時期的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所提出的「倫斯斐準則」,即3天內集結,3天內攻擊到伊拉克的巴格達,3天內完成撤軍。這項速戰速決的準則,依靠的是美軍實力,其中尤以著重於「距離、火力、精準度,以及實戰經驗」為優先,這是實現美軍能夠稱霸全球之因。

解放軍學習「倫斯斐準則」,所以透過圍島軍演、聯合利劍演習,以及目前的「進逼」行動,逐漸把台海距離拉近,並以聯合作戰方式集中火力,強化打擊的精準度,就是要完成台海實戰化的攻擊目標。

面對解放軍的步步「進逼」,台灣人民依然無感,把解放軍的軍演當成愚人節的遊戲,所以股市照漲,舞照跳。這種麻木的行動應該不是對戰爭無感,而是相信解放軍只會攻擊台獨,不會攻擊一般人民。

事實上,4月1日解放軍配合軍演,還秀出動漫戲稱台獨是 : 「借殼毒台、空殼禍台、破殼毀台」,而東部戰區發佈的動漫《殼》更稱——「借殼欺世綠轟衝,倚外謀獨攘內瘋,造孽一家隔兩岸,逆施民主毀繁榮」的打油詩。

由於解放軍的軍事行動都是針對台獨,才會讓台灣人民無感,只要解放軍做到完全的人臉辨識,並實現精準打擊能力,那麼以軍事實力對台進行斬首行動,應該不遠矣!這是台灣必然要面對的真正「零日攻擊」。

(作者王崑義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歡迎媒體共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