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王崑義》賴清德「台獨無膽、民主無量」

文/王崑義
過去民進黨人喜歡譏諷蔣介石「獨裁無膽、民主無量」,從賴清德總統上台以後,賴政府表現出來的更像是「台獨無膽、民主無量」,特別是在313「賴17條」祭出之後,這種現象更加激化。
賴政府從推動大罷免的仇恨動員,對藍白政治人物莫須有的指控是「中共同路人」、「中共走狗」,再到排斥陸配、獵巫北一女國文教師的行動,賴政府除了敢對人民「動粗」之外,又哪敢跨海去抗中?所以「台獨無膽、民主無量」已經成為賴政府被釘上歷史恥辱柱上,這是事實,只會遭後人唾罵。
蔣介石之所以「獨裁無膽、民主無量」,畢竟那是國共鬥爭延續的時代,在戰爭是政治延續的思維下,蔣介石實行白色恐怖自有它的時代背景與政治需求,所以在戒嚴體制之下,蔣介石抓匪諜也有他的道理。只是蔣介石白色恐怖時期,所抓的匪諜,大多是跟隨蔣介石播遷來台的外省籍人士,本省籍受波及者相對較少。
如今,賴政府所施行的「綠色恐怖」,把矛頭指向陸配和外省籍教師,跟蔣介石的白色恐怖沒什麼兩樣,造成陸配或在台的外省籍人士,變成是兩岸分裂、敵對的受害者,難道這是他們的宿命。
賴清德既然是台灣人民選出來的總統,原本有保護人民的義務,但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在和平時期宣布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這不僅超越憲法所賦予總統對和、戰時期界定的權力,也讓台灣人民有如重回戒嚴體制之下。
當然,也許受到美國抗中氛圍的影響,東亞地區從韓國前總統尹錫悅宣布短命的戒嚴,菲律賓抓捕前總統杜特蒂,造成該國內部的政治混亂與動盪。賴清德因為有尹錫悅的前車之鑑,所以不敢輕易宣布戒嚴,但是民進黨推動的大罷免和「賴17條」,對在野黨的清洗,以及對陸配與外省籍的排斥,跟尹錫悅宣布戒嚴有何不同,只差還沒有用軍警包圍立法院罷了。
所以,賴清德若真的有膽,直接宣布台獨,或者來個統獨公投,讓人民決定要統或獨,不必拿國家機器在台灣製造肅殺氣氛,這跟蔣介石搞白色恐怖的作法有何不同?
從內環境來看,這或許就是政治最弔詭的地方,民進黨從街頭起家,賴清德所屬的新潮流系更是街頭抗爭的始作俑者,當年他們結合新社會運動,一起在街頭與掌控國家機器的國民黨進行抗爭,最終促成台灣的民主化。但是掌握國家機器的民進黨卻忘了街頭的民主誓言,最終也可能走上國民黨的威權體制,這是「台獨無膽、民主無量」的翻版,跟蔣介石的「獨裁無膽、民主無量」有異曲同工之處。
國內政治如此肅殺,國際環境卻不見得與賴政府同步。現在賴政府對大陸採取零合對決,因此也被認為是全球最擁抱川普者,這種現象沒有之一,只有唯一。但是川普2.0,他雖然繼續走單邊主義路線,卻公開呼籲中國協助結束俄烏戰爭。美國對中國政策,包括貿易戰、科技戰的主要目的,也只是阻撓中國的發展,而不是和蘇聯一樣,採取完全的零和對決。所以美中可以共存,美中對話的重要議題也納入共同管控台海安全。
有論者就認為,在當今世界上,除了民進黨政府之外,包括美國的盟友,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完全站在美國一邊,都在竭力避免選邊站。
而從近日美國國防部被曝光的戰略指導備忘錄,可見賴政府唯美是從的狀況:其一是,對台灣採取的「拒止防禦」(Denial Defense)策略,包含透過潛艦、戰機、無人船、以及美國陸軍及海軍陸戰隊的特種部隊來增加駐軍,並且著重運用炸彈摧毀強化及地下目標。
其二是,對台灣施壓,讓台灣大幅增加國防支出。賴清德已經宣示提高國防預算至GDP的3%。
可見,賴政府政策不但對美一邊倒,讓美國不斷武裝台灣,也採取跟中國零合對決的姿態,這種姿態才是真正扮演一個「引戰者」的棋子角色,以作為美國消耗中國發展實力的馬前卒,這種背離世界潮流與價值的作法,只是滿足賴清德個人剛愎性格的私慾,絕非是造福人民、造福國家。對於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的標籤,一點都不務實,反而顯得冒進。
阿扁無膽,所以他說「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賴清德若有膽,不如試試看統獨公投,別只會做美國人的棋子,或被譏諷是蔣介石白色恐怖的翻版,讓後人對他的銅像噴漆、丟石頭。
(作者王崑義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歡迎媒體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