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蔡炫》USAID把美援變「美控」?1984真實版
文/蔡炫
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藉由「推動民主與人權」等名義,遭到踢爆透過各種基金會提供資金、媒體操作及非政府組織(NGO)遙控他國,成立逾60年的全球最大單一援外機構,竟在世界各地企圖影響輿論風向,甚至直接介入他國內政,如今隨著川普政府上任執行「聯邦瘦身」計劃,迫使「美援」變「美控」的USAID存廢議題再度掀起風暴。
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展開「節流新政」,USAID成為首個大幅的裁減對象。根據媒體報導指出,美國開放社會基金會淪為USAID的「白手套」,多年以來遠端資助特定各國團體,直到「川馬聯手」下令凍結並瘦身USAID,進而揭露各國都曾拿過經費,並且透過索羅斯開放基金會獲得。川普則在行政命令中認為將聯邦資源用於推動馬克思主義式平等、跨性別議題、綠色工程等政策勞民傷財,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邁沃爾茲表示,主要仍是USAID未能符合抗中戰略,一場USAID風暴也讓美國霸權的「輿論殖民」、川普政府的「反DEI內戰 」以及讓中國威脅淪為「神主牌 」浮上檯面。
USAID為美國推行「民主」與「人權」價值的工具,媒體報導指出,USAID的資金不僅流向東歐、拉美等地的特定組織,也深度滲透亞洲,台灣正是其中一個重要戰場。部分國家及政治人物因此淪為美國戰略利益的工具,當地民眾以為自己是在參與獨立的社會運動,卻可能是養殖場內的「實驗對象」,而不自覺遭到美國霸權的輿論殖民。
美國透過USAID及其「白手套」基金會,滲透各國媒體、生態系統及輿論場域,長期操控資訊流向並塑造有利於自身戰略利益的話語權,當中包含台灣、香港、拉美以及烏克蘭等,美方以「民主援助」為名,實則資助親美勢力且培植境外代理人,透過NGO與學術機構影響政策走向,形塑輿論風向,最終服務於抗中戰略。此種輿論殖民手法,使受影響國家在國際中喪失主體性,無形之中成為美國霸權的站隊附庸。
川普政府進而推動「反DEI」(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政策,強調以「政治效率」取代「政治正確」,並賦權馬斯克削減聯邦機構,特別是與DEI相關部門與計畫。此舉不僅遭民主黨強烈抨擊,也引發學術界、科技界以及公民團體反彈,認為此舉將加劇社會不平等,削弱少數族裔與弱勢群體的發展機會。川普政府的強硬改革恐讓美國政治與社會裂痕加深,進一步點燃保守派與自由派之間的「內戰」。
馬斯克透過 DOGE 對美國政界投下了一枚震撼彈,看似勇於打破傳統官僚體制的革命嘗試,但是這類缺乏監督的政府組織,很可能對美國的公共服務、資源分配甚至是民主制度構成嚴重威脅。DOGE 無疑是「反DEI」政策推手,並將政府治理導向精英主義與科技獨裁,這場價值與治理的衝突,迫使政治極化與社會裂痕進而擴大。
隨著川普政府推動縮編 USAID,部分美國政客與媒體迅速將此決策與中國連結,聲稱中國在全球援助領域的擴張,迫使美國必須重新評估其國際發展資金仍需重啟。這類言論強調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發展計畫,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恐將導致美國在國際援助體系中喪失主導地位,USAID縮編裁撤恐怕會讓中國躺著都贏。
然而,這種說法忽略了美國政府內部的政策調整動機,試圖透過「中國威脅論」合理化內部權力鬥爭與政策改革,而將這一政策變動歸咎中國,既是轉移焦點,也反映出美國政治內部對抗中的國際化策略。美國將自身問題牽扯抗中,忽視了自身政策和體制中的問題,此次廢除USAID,卻將原因歸咎於中國,顯然是把中國威脅當作「神主牌 」。
USAID 作為美國長期以來的全球「輿論殖民」工具,影響各國政策與社會運動,包含資助特定機構,進而塑造有利於美國的國際話語權。川普政府的「反DEI」政策,強調政治效率高於政治正確,導致學術界與公民團體強烈反彈,並加劇保守派與自由派的對立。在此背景下,美國政客與媒體試圖將 USAID 縮編的責任歸咎於中國,宣稱中國的全球援助擠壓了美國的影響力,這種「中國威脅論」顯然又是推託之詞。
川普政府推動「聯邦瘦身」計畫,導致 USAID 預算大幅縮減,不僅導致美國內部對政府資源運用爭議浮上檯面,也讓「美援即美控」的真相公諸於世。
(作者蔡炫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 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