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譚傳毅》水下伏擊高手:超大無人潛航器

中方打造的超大無人潛艦體積約比美國海軍「殺人鯨」(Orca,見圖)超大無人潛艦大了約 6—8 倍。

文/譚傳毅

之前本人曾經提過水下無人潛航器(UUV)「海翼號」,重量僅65公斤,最大潛深超過美軍排水量85噸「虎鯨號」UUV的3400公尺,達6329公尺,可說是潛艦的水下剋星。

當時本文尚未提及這麼輕盈(65公斤)的海翼號如何進行集群(Cluster)作戰,可能是接受常規或核動力潛艦的指揮;這不?馬上就出現了新型超大型水下無人艇(XLUUV),其排水量是「虎鯨」的6至8倍(大約510噸至680噸之間)。看起來,這款XLUUV應該也是無人的。

還有跨介質無人機,有了這個武器,使得空中、水面與水下作戰得以整合在一起,而水空兩個跨介質的指揮節點,正是這款超大無人潛航器。

根據《上報》援引軍事網站《海軍新聞》(Navy News)報導,這款中國XLUUV型號是CSSC-705,被美國衛星在廣州國際造船廠(廣船國際)船塢中被發現,該艇外觀無帆罩,X型尾舵,可能是常規、而非核動力推進。《海軍新聞》推論,由於其巨大艦殼,可能是載人潛艦。以下是3個關於XLUUV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XLUUV是廣船國際建造的嗎?

廣船國際隸屬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主要業務是建造大型民用船舶例如油輪、液化氣船、客滾船、豪華郵輪、特種船舶等,過去並無建造水下潛航器的記載。

本人在網上查找CSSC,發現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的英文“China State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縮寫,是中國重要的船舶及海洋裝備研發製造企業,旗下包括多個研究所和製造單位,而705表示該公司705研究所。CSSC-705是研發與製造單位,並非型號。

705所長期研發水下裝備,包括潛航器、魚雷、水下機器人等,其產品包括軍民兩用。由此看來,CSSC-705應該表示新型XLUUV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705研究所主導;由於705所位於西安,委託廣船國際製造是可能的,以利日後港試、海試、量產。

此外,705所是個研究單位,製造幾個樣品沒有問題,但若要大規模生產,還是交給正規造船廠比較合適;可見這款XLUUV的數量和海翼號UUV一樣不會少。就體型而言,重量僅有65公斤的海翼號,其數量將遠大於XLUUV,而且XLUUV可能是海翼號的指揮艦,形成若干察打集群。

第二個問題:XLUUV的動力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近年中國在工業各領域進步神速,包括核動力(小型化)與常規動力。2018年7月,俄羅斯國防部發佈排水量僅數10噸的核動力無人水下航行器「波塞冬」號最後測試的視頻,預期可作為獵殺航母的殺手。

如果連俄羅斯都造得出來小型化核反應爐,中國沒理由造不出來。事實上,中國已經掌握小型化低溫核反應堆技術,例如電功率達12.5萬千瓦的「玲瓏1號」,提供給廣船國際建造小型化核動力XLUUV毫無問題。

除了核動力,中國XLUUV還可能採用混合動力系統(AIP+鋰電池),可顯著延長XLUUV的水下續航時間(數周至數月),且靜音性能優異,適合進行戰術性任務。不排除在進行短時間高負載任務時,可能採用高能鋰電池。

第三個問題:為何沒有帆罩(指揮塔)?

帆罩存在的理由只有1個:航行安全。在更多的時候,帆罩就是個「闌尾」,因為艦長可在水滴形艦體內指揮作戰,根本無需跑到指揮塔上面冒著炮火風險。由於XLUUV無帆罩設計,必然大幅提升其在水下隱蔽性,對於我海軍反潛能力的威脅著實不小。

可是潛艦畢竟還是要進出港、上浮換氣、透風和補給,例如在「無害通過」時,潛艦必須上浮並懸掛國旗。若無帆罩登高望遠,可能發生海上事故,或在上浮時,海水可能打上甲板,甚至於海水從艙門灌入艦體。

除此之外,帆罩產生了相當大的阻力,水流在帆罩和艇身的交界處還會產生馬蹄渦,帶來大量的噪音,大大的影響隱蔽性。轉彎時,帆罩還會產生側向升力,使得艦體側傾搖擺。基於航安理由,帆罩就這麼一直留著。反正是無人潛航器,再加上有AI技術加持,這些細節就免了吧!

從無帆罩的設計可以看出,《海軍新聞》認為其可能是載人潛艦的推論是錯誤的,這款XLUUV就是無人的。500多噸的艦體能夠裝載很多小型海翼號、以及其它武器例如魚雷或跨介質無人機(CM-UAV)等,空間永遠不嫌多!

XLUUV之戰略偵察

XLUUV體型雖不及常規動力潛艦,但卻遠大於海翼號,而且具備動力,可獨立自主進行戰略偵察甚至打擊任務。根據網上資料顯示,俄羅斯核動力潛航器「波塞冬號」航程可達10000公里、潛深達1000公尺,可攜帶常規或核彈頭。

據聞,美軍「虎鯨號」潛航器最大潛深達驚人的3400公尺,更是嚇人;而「海翼號」最大潛深達6329公尺,推論中國XLUUV最大潛深並不淺。

XLUUV可利用艦上聲吶、光學感測器、電子偵測設備,秘密測繪海底地形、監控敵方艦艇活動、截獲海底通信電纜數據,有必要時甚至於打擊敵艦。假設中國XLUUV潛深介於波塞冬號和虎鯨號之間,解放軍將其部署在本島東岸,以其最大潛深1000到3400公尺,不但國產海鯤號潛艦搆不著,連艦上MK-48魚雷也打不到,對於本島防衛的威脅不言可喻。

通常魚雷的最大打擊深度在900公尺左右,理論上,雖然MK-48魚雷最大打擊深度可達到900公尺,但水壓對潛艦和魚雷都是極大的考驗,900公尺打擊深度之說大有問題。

XLUUV之協同作戰

XLUUV可部署於關鍵水道例如南海與西太平洋,通過自主聲吶陣列或與其它平台,例如水面艦艇、航空器、衛星和載人潛艦共同組網,形成整個海域的反潛監視網;而XLUUV恰可作為小型海翼號、跨介質無人機、以及其它海空載台之間的指揮節點。

要想成為指揮節點,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通信。一般潛艦通信包括、水聲通信、無線電長波通信、雷射通信、中微子通信、量子通信等;除掉較科幻的中微子通信,比較靠譜的是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確實存在,而且我們相信已經服役。如果沒有這回事的話,為何中國於2016年8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到太空?墨子號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進行三維度的量子通信,以徹底解決諸多通信難點,例如水下通信或者黑障通信(飛行速度達5到12馬赫之間會產生黑障效應,導致無線電通信中斷)的問題。

只要解決通信問題,XLUUV就可透過戰術數據鏈,作為水下與空中的指揮節點,協同各個載人或無人平台之間作戰,甚至於協同極音速導彈作戰都可以。

XLUUV之特種作戰

從XLUUV體型看來,應可攜帶輕型魚雷、水雷、巡航導彈、甚至於小型核彈頭,突擊我港口與海上設施、並威懾美日集團。若有必要,更可為蛙人部隊提供裝備運輸或導航;如果採用核動力推進,可長期潛伏深海,作為移動式核威懾平台。

與國軍有關的,當然就是斬首行動。數十、數百艘XLUUV攜帶無數個跨介質無人機,潛航至淡水河適當地點突然升空,對我實施斬首行動。如此,恐怕海軍再建造100艘海鯤號潛艦也無濟於事。

(作者譚傳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 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