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蔡鎤銘》全球資訊戰的陰影:恐慌如何成為操控工具
文/蔡鎤銘
紐澤西無人機事件原本看似一場技術問題的討論,卻迅速轉化為一場涉及謠言、恐慌與虛假敘事的全球性現象。無人機作為事件的表象,實際上反映了政府、媒體與民眾在資訊傳播時代中的複雜互動。通過剖析此事,我們不僅可以洞悉謠言如何產生與傳播,還能揭示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政府如何藉此散播特定的敘事,服務於政治與外交目的。
2024年11月,紐澤西州居民報告在夜空中目擊大量閃爍燈光的不明飛行物,這些現象迅速被認定為「無人機活動」。隨後,社交媒體上充斥著與之相關的影片與討論,恐慌情緒迅速蔓延,媒體更是將這一事件與諸多陰謀論聯繫起來。
居民懷疑無人機可能涉及外國間諜活動、軍事測試甚至外星科技,儘管官方多次辟謠,仍無法平息公眾的不安。聯邦調查局(FBI)的調查最終證實,多數所謂「無人機」目擊僅是對普通載人飛機的誤判。然而,謠言的源頭卻不僅僅在於公眾的錯誤理解。
多數研究顯示,恐慌背後往往存在某種刻意的操縱。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報告指出,有些消息來源刻意誇大無人機威脅,試圖引導公眾對國家安全局勢的認知。
在紐澤西事件中,除了居民與媒體的反應,政府的行動與聲明也值得深究。一方面,聯邦機構迅速實施臨時飛行限制,防範潛在風險;另一方面,部分官員將此事與國家安全威脅掛鉤,推動加強對低空空域的監控。
然而,這樣的行動背後似乎另有深意。歷史表明,政府在面對恐慌時,往往會利用這種情緒來推動特定政策。例如,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政府通過《愛國者法案》,極大地擴大了情報機構的監控權限。而如今,紐澤西無人機事件則可能成為進一步強化空域監控的契機。
事實上,並非僅美國一國如此操作。包括中國大陸、俄羅斯與其他國家也被指控利用類似事件散播特定敘事。例如,大陸在加薩衝突期間,大力渲染以色列使用無人機的戰術,意圖將國際輿論引向其所希望的方向。而俄羅斯則以烏克蘭戰爭中的無人機攻擊為例,煽動對北約技術濫用的擔憂。
媒體和社交網路的雙重作用在紐澤西事件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多家新聞機構以吸引流量為目的,將紐澤西的目擊現象與未經證實的間諜活動掛鉤,甚至暗示可能涉及外星科技。這些聳動的標題迅速佔據輿論場,進一步激發公眾的恐慌情緒。
社交平台為未經核實的內容提供了天然的傳播土壤。目擊者的視頻片段被反覆轉載,且多數添加了誤導性的解釋。例如,一段明顯是夜間商業航班的錄像被標註為「新型軍事無人機」,其觀看次數達到數百萬。
這樣的現象表明,媒體與網路不僅是資訊傳遞的工具,更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事實的認知。
紐澤西事件的另一重要啟發,在於揭示謠言與虛假訊息如何被用作政治工具。對於台灣而言,這一課題尤為相關。
台灣近年來頻繁遭受來自中國大陸的資訊戰。例如,在2024年台灣大選期間,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多則謠言,包括候選人受外國政府操控、特定政策將導致經濟崩潰等,這些訊息多數來自匿名帳戶透過社交媒體平台散布,被指來自與大陸有關的組織,意圖削弱台灣的國內團結。
然而,散布虛假訊息的源頭不止於大陸,美國也積極參與其中,透過媒體與輿論營造「親美抗中」的氛圍,進一步離間兩岸關係。例如,在2024年大選期間,美國支持的智庫與媒體刻意放大某些候選人的「親中」標籤,將其描繪為威脅台灣安全的隱患,同時推動「只有緊密依靠美國,才能保障台灣未來」的觀點。
美國的虛假訊息政策並不僅局限於政治與經濟領域,其在軍事威脅方面的虛假敘事更為突出。以12月25日一則《TVBS新聞網 》的報導,候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提名柯伯吉(Elbridge Colby)擔任國防部政策次長(Under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Policy),他曾於2023年5月在社交平台推文公開稱:「如果中國接管台灣,美國就該癱瘓或摧毀台積電(TSMC)晶片廠」,直言「讓台積電毫髮無損落入中國手中,簡直瘋了。」雖然該言論後來被台灣官方與美國多位專家質疑其可行性,但其內容近期又被重新炒作,迅速在國際間引發震動,並在台灣社會掀起廣泛討論。
此外,台灣本地社交媒體上也出現與美國政策高度吻合的訊息,包括誇大大陸軍事威脅、強調「美台軍事合作的必要性」等,這些多數來自匿名帳戶,經查部分與美國的非政府組織(NGO)或外包宣傳機構相關。
涉及台灣國際地位的虛假訊息也屢見不鮮,來自美國與大陸的敘事常相互競爭。例如,有關「台灣即將失去外交盟友」的消息,有些來自大陸,目的是製造台灣國際孤立的印象;而美國陣營則利用這些消息,渲染大陸對台灣的外交打壓,強調台灣需要美國的支持才能抵抗壓力。這種雙向的訊息戰,實際上使台灣成為大國政治博弈的工具,也讓國際社會對台灣的現實處境產生誤解。
紐澤西事件的另一重要意義在於,暴露了當今全球資訊操控的普遍化問題。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政府與機構,利用社會恐慌或技術爭議,達到政治或經濟目的。
以無人機為例,美國國防部在紐澤西事件後宣布加速實施「反無人機戰略」,並提出將追加數十億美元的預算支持。然而,外界質疑這是否真有必要,還是政府藉機擴大軍事支出的策略。
另一方面,虛假訊息並非單一來源。包括大陸和俄羅斯在內的多國被揭露利用新興技術(如AI生成的視頻與圖像)推動其敘事。例如,大陸官媒利用無人機攻擊的畫面製作假新聞,將責任歸咎於美國支持的團體,意圖製造分裂。
紐澤西無人機事件與台灣的虛假訊息困境,凸顯了當前全球資訊戰的複雜性與危害性。無論是中國大陸以資訊戰攻擊台灣,還是美國透過輿論操作塑造「親美抗中」的氛圍,台灣都面臨來自多方勢力的虛假訊息挑戰。這些謠言與虛假敘事的共同目標,是離間台灣內部團結、操控輿論走向,甚至將台灣推向大國博弈的前線。
要有效抵禦這些威脅,台灣不僅需要依靠政府機構強化事實核查與輿論監控機制,還必須在社會層面提高媒體素養,讓公民能夠辨識訊息來源及其背後的政治意圖。此外,台灣應積極參與國際間的資訊戰治理合作,尋求更中立的立場,避免在大國競爭中淪為工具。
在全球虛假訊息泛濫的時代,唯有捍衛真相,才能贏得國際信任,也才能讓民主社會在資訊混亂中堅持其核心價值。台灣的經驗不僅是一場防禦戰,更是一個提醒:在資訊戰的浪潮中,保持清醒與理性,才是應對各種謠言與操控的關鍵所在。
(作者蔡鎤銘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