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蔡鎤銘》洲際飛彈壓境 俄烏戰爭逼近毀滅邊緣

文/蔡鎤銘

俄烏戰爭自2014年爆發以來,已成為一場持久的混合戰爭,逐步演變為全球政治和安全的中心議題。從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到頓巴斯地區的親俄叛亂,烏克蘭的國土完整與主權遭受嚴重挑戰。2015至2021年間,雖然衝突保持在低強度水平,但2022年的全面戰爭使局勢徹底升級,對國際秩序產生深遠影響。

當前,烏克蘭戰爭已逼近歷史上最危險的階段。隨著西方武器的流入,烏克蘭反擊力度加大,而俄羅斯的核威脅與軍事行動升級,讓這場衝突更加不可預測。全球領導人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維護國際和平與穩定的同時,應對俄烏衝突不斷擴大的風險。

烏克蘭在2023年的反攻行動曾被寄予厚望,但實際進展有限。俄羅斯利用密集地雷陣與堅固防禦工事,阻礙烏軍前進。據報導,烏克蘭在反攻初期付出了慘重代價,裝甲車輛與人力損失高昂。

雖然烏克蘭近期獲得了美國與英國的長程飛彈支持,並首次對俄羅斯境內目標進行打擊,但這些行動也引發了巨大的地緣政治風險。例如,烏軍使用的「Storm Shadow」飛彈對俄羅斯後勤設施造成威脅,但這也導致俄羅斯加強核威脅,試圖對西方傳遞強硬信號。

此外,烏克蘭內部面臨著資源緊缺與士氣下降的雙重壓力。隨著西方援助減弱,烏軍的作戰能力可能受到影響,戰場僵局進一步削弱了和平解決的可能性。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烏克蘭的反攻目前僅能取得有限成效,整體戰爭仍處於膠著狀態。

俄羅斯總統普丁近期多次暗示可能採取更激烈的軍事行動,包括11月19日(週二)調整核武器政策來應對西方支持的烏克蘭行動。特別是接著在11月21日(週四)進行洲際彈道飛彈試射,被外界解讀為對烏克蘭及其盟友的明確警告。普丁聲稱,任何對俄領土或核心利益的威脅,都可能招致俄方的「毀滅性反擊」。

這種言論引發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擔憂。一些專家認為,俄羅斯的核威脅更多是戰略嚇阻的一部分,但隨著戰爭升級,任何誤判都可能導致毀滅性後果。北約組織多次呼籲克制,但也強調將繼續為烏克蘭提供必要的軍事支持,這種緊張對抗使局勢更加複雜。

在這種背景下,國際社會的反應顯得尤為重要。歐盟與北約需要在穩定烏克蘭的同時,設法避免戰爭升級至全球範圍。拜登政府近期加強對烏克蘭的援助,包括提供精準打擊武器與防空系統,但這也進一步刺激了俄羅斯的強硬立場,和平談判的可能性因而更加渺茫。

隨著川普成功當選美國總統,國際對其對烏克蘭政策的態度充滿關注。川普過去曾表示,解決俄烏衝突的最佳方式是通過談判,而不是無限期支持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他曾公開批評北約在歐洲安全中的作用,認為美國應優先關注國內事務。

川普的外交政策可能導致美國援助力度減弱,特別是在國內保守派選民壓力下,他可能重新調整對烏政策,推動快速結束戰爭。這一轉變可能對烏克蘭構成重大挑戰,同時也讓歐洲盟友在援助烏克蘭方面承擔更多責任。

然而,川普的政策可能並非完全偏向俄羅斯。他在選舉期間曾強調,維持國際秩序與保護美國全球利益的必要性。這意味著,即便美國對烏克蘭的直接支持減弱,川普仍可能通過外交手段施壓俄羅斯,促使其做出有限讓步。未來的政策走向將對俄烏戰爭的動態產生深遠影響。

烏克蘭戰爭已不僅是一場地區性衝突,更是一場對國際秩序的挑戰。俄羅斯的侵略行為改變了冷戰後的歐洲安全架構,北約的東擴與俄羅斯的強烈反應之間的對抗正威脅著全球穩定。

除了歐洲,這場戰爭的影響還擴展至中東與亞洲。例如,俄羅斯封鎖烏克蘭糧食出口,對非洲和中東地區的糧食安全構成直接威脅;而北韓則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支持,進一步擴大地區緊張局勢。

此外,中國的角色也受到國際關注。北京雖公開呼籲和平,但其與俄羅斯的經濟與能源合作被認為是在支持莫斯科。隨著俄烏衝突持續,中國是否會在國際舞台上採取更積極的調停角色,仍有待觀察。

儘管各國領導人多次呼籲通過談判結束俄烏衝突,但目前雙方對停火條件的分歧仍然巨大。俄羅斯堅持其佔領的領土地位不容挑戰,而烏克蘭則要求完全收復所有被佔領區,包括克里米亞。這種零和博弈的局面讓談判變得幾乎不可能。

專家建議,國際社會應尋求創造條件,推動有限目標的和平談判。例如,建立停火區或中立區域,為更大範圍的和平協議鋪平道路。然而,這需要各方在安全保障、領土問題與經濟援助上達成共識,短期內仍具有極高難度。

烏克蘭戰爭已經演變為當代最危險的國際衝突之一,對全球和平與安全構成重大威脅。隨著西方支持與俄羅斯強硬立場的對立加劇,未來的走向充滿不確定性。川普的政策方向與國際秩序的變化,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戰爭的持續性與結局。

國際社會需共同努力,減少衝突升級風險,並為和平談判創造條件。唯有通過協調與合作,我們才能避免這場戰爭對全球造成更深遠的破壞,為未來建立更加穩定的國際秩序鋪平道路。

(作者蔡鎤銘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