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蔡炫》向美採購無人機 難以製造「地獄景象」

俄烏戰爭中大出風頭的彈簧刀無人機。

文/蔡炫

美國政府日前公告「攻擊無人機飛彈系統」對台軍售案,台灣政府電子採購網接續公布兩案的決標公告,此次對台軍售彈簧刀攻擊無人機,含685架人員殺傷(Switchblade 300)及291架反裝甲(Altius 600M)兩款型號,履約時間均為今年9月27日起,截止時間分別為118年及116年,得標廠商為美國在台協會(AIT),台美雙方無人機合作雖是商機乍現,卻也凸顯民進黨政府對國防自主的背道而馳。

台灣無人機的研發與運用尚未完全達到國防自主,仍然嚴重依賴美國的技術支持與軍事合作,這導致了政策目標與現實需求的利益矛盾,在當前的國防戰略中,無人機已經成為台灣軍事發展的重要議題,尤其是在面對來自大陸的武力威脅,結合不對稱作戰被視為增強國防自主的策略思維。從台灣無人機發展現況、台海無人機作戰適用以及兩岸無人機進程的落差上,台灣在無人機代工上「助美脫中」,卻難提升國防自主。

台灣無人機發展現況

「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才剛舉行籌備召開誓師大會,經濟部長郭智輝致詞時表示,台灣已正式組成國家隊,發展無人機已是世界趨勢,聯盟將會代表台灣爭取「政府對政府」(G2G)的國際市場訂單。然而,台灣無人機技術的發展仍然存在瓶頸,整體技術整合不夠成熟,例如關鍵技術AI演算及航電系統仍需仰賴國外支援,這使得無人機政策無法達到真正的「國防自主」。

台灣的無人機政策深受美國影響,尤其是在軍工產業的面向合作,美國提供的技術支援,使得台灣得以快速提升無人機的操控性能與戰術應用,但同時也限制了技術發展,這對於台灣的國防自主產生了雙面刃,雖然有助於效能上的升級化,但也帶來了依賴性;台美合作號稱發展蜂群作戰新思維,反而給了美國躲避大陸這條「紅色供應鏈」的代工選項。

台海對峙下無人機作戰

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曾在《華盛頓郵報》透露要以無人機在台海營造「地獄景象」引發關注,美國智庫接力發表專題報告直指解放軍在台海無人機作戰占據優勢,可見無人機在兩岸的地理環境及戰略局勢,在所有的軍武配備中具有高度的應用潛力,也讓台美加緊部署無人機的合作進程。無人機具有低成本與高機動利基,能在台海周邊進行偵察和早期預警,一旦執行軍事任務時也能避免傳統作戰的人員傷亡風險,同時免去大型戰機的高維護費,五角大廈於2023年已在不同領域打造數千套自主武器系統的「複製器」(Replicator)計畫。

台灣擁有一系列中短程無人機,主要用於壓制敵方的雷達系統,例如「劍翔」雖然可以發揮「攻防一體」,但在進行大規模作戰中,仍然存在防空系統、電子戰技術與反制無人機的挑戰,一旦無人機受到干擾或破壞便難以完成預期任務,無人機仍被視為台海局部作戰的武器之首,但在全面衝突中發揮決定效益仍然有待觀察;隨著對岸無人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台灣首先恐要面對大陸在「大規模蜂群」無人機技術的軍武威脅。

兩岸無人機發展比較

大陸在無人機技術上的進步顯著,早已躍升全球發展無人載具的指標之一,尤其逐步開發具有「空中分體」性能的無人機,在大規模生產能力與技術性整合優勢,成為國際市場上關鍵的供應鏈。與台灣相比,大陸擁有龐大的研發資源與靈活的應用環境,可以開發自主作戰能力且攻擊性強的無人機,加上電子干擾技術能夠有效破壞無人機的通訊鏈路與導航系統,迫使「戰術型無人機」引導作戰的環境更具挑戰。

台灣的無人機發展雖然具備一定進程,但無論在生產規模還是技術成熟度上仍然不足,無人機的核心技術依賴外部供應,特別是來自美國的軍事技術,導致台灣在無人機政策上無法完全實現自主國防,與中國相比,台灣的無人機發展更多受到國際政治與軍事合作的制約,甚至可能淪為歐美國家第三方的代工廠;還沒在技術上實現國防自主,恐先成為美中對抗下的「軍事籌碼」。

台灣的無人機政策雖在提升國防能力展現一定成效,卻在依賴美國技術的現狀使得國防自主面臨挑戰,無人機技術的發展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和本土創新,而不僅僅是依賴外國的技術援助。台海特殊的戰略布局與地理環境,對無人機作戰產生嚴峻的軍事挑戰,必須要在無人機技術上投入更多資源,加化自主技術的軍武研發。在兩岸無人機競爭中,台灣除了向美採購之外,技術發展還是不如大陸,以這種技不如人情況下,想在台海製造無人機的「地獄景象」,恐怕只是一種空想主義。

(作者蔡炫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