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蔡裕明》從烏克蘭反擊行動 思考魯賓跨境攻擊謬誤
文/蔡裕明
烏克蘭於7月底開始對於俄羅斯的庫斯克(Kursk)地區進行軍事行動。首先進行數天的空襲,隨後烏克蘭的地面部隊於8月6日迅速深入俄羅斯領土數公里。從烏克蘭反擊行動迄今,烏國地面部隊已在庫斯克地區建立足以擴展的據點,控制範圍達到1000平方公里。除炸毀兩座俄軍作為補給的橋樑外,也摧毀大量俄軍軍備,並俘虜相當數目的俄羅斯部隊。
克里姆林宮隨即對該地區調派部隊,但迄今未能阻止烏克蘭部隊的進攻,更遑論將烏克蘭部隊驅逐出俄羅斯領土。此次軍事行動標誌著烏克蘭在對俄羅斯的持久戰中改採更為積極進攻策略,開闢庫斯克地區的第二戰場,試圖減輕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地區,尤其是頓巴斯地區(Donbas)的軍事壓力。不僅試圖削弱俄羅斯的軍事能力,還旨在打擊俄羅斯的戰略心理,動搖其國內的政治穩定。
烏克蘭打破常規的戰略意圖
烏克蘭此役所獲得戰術上的成功,其背後具有多重戰略目的。首先,烏克蘭在庫斯克的行動,已迫使俄軍將其地面部隊從烏克蘭東部與其他關鍵戰區,轉移至庫斯克地區。這種「間接戰略」的作為,通過迂迴和間接的方式削弱對手,而不是直接與敵人在其最強點上交戰,有助於緩解烏克蘭在烏東地區直接面對俄軍的壓力,從而提高烏克蘭在這些地區的防禦和反攻能力。
其次,烏克蘭希望在庫斯克地區創造一個戰略緩衝區,以阻止俄羅斯從該地區向烏克蘭發動進一步的長程導彈攻擊。這一戰略目的在於阻止或減緩敵方力量對本國關鍵地區的直接威脅,使得敵方在攻擊本國核心領土之前,必須先突破這一緩衝區的防線,進而增加烏克蘭的戰略縱深,讓俄羅斯攻擊難度加大,還能保護烏克蘭關鍵基礎設施和城市免受俄羅斯的襲擊。
再者,烏克蘭在俄羅斯境內獲得的領土和軍事優勢,將在未來的和平談判中為其增添籌碼。進一步而言,烏克蘭的行動對俄羅斯軍隊和領導層造成心理衝擊。烏克蘭攻打俄羅斯本土並成功取得戰果,顯示出俄羅斯的防禦漏洞與情報不足的問題,這可能會打擊俄羅斯的士氣,削弱普丁政府在國內的信任度,並使其面臨更大的內部壓力。
也就是說,此次烏克蘭的反擊行動也是基輔對國際支持者展示其軍事實力的一部分,表明烏克蘭仍有能力在戰略層面上主動出擊,而不僅僅是被動防禦。這有助於維持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軍事和經濟支持,從而增強烏克蘭的長期抗戰能力。
敵意、機會與政治的交織
在《戰爭論》當中,克勞塞維茨提出「三位一體」說,也就是戰爭主要由三個核心要素所組成,也就是原始暴力、仇恨與敵意(民眾的情感)、機會與機率(軍隊的運作)、以及政策工具的從屬性質(政府的政治目標)。
就民眾仇恨與敵意的情感而言,烏克蘭對俄羅斯的軍事反擊行動,不僅僅是純粹的軍事行為,更是烏克蘭民族情感的展現。從俄羅斯帝國到如今俄羅斯長期侵略以及對烏克蘭主權威脅下,烏克蘭人民已積累深刻的仇恨與敵意,這些情感成為烏克蘭持續反抗的動力源泉。這次對庫斯克的攻勢,不僅是一場「奇襲戰術」上的成功,更是一種情感上的宣洩與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此種情感之動員讓烏克蘭得以凝聚國內力量,保持高昂士氣,並持續支持政府的戰爭努力。
在軍隊運作方面,烏克蘭對庫斯克的進攻顯示其在軍事策略上的靈活性與創新能力。選擇庫斯克作為進攻目標,顯示出烏克蘭軍隊可以精準知曉與運用俄羅斯防禦薄弱環節。烏軍採取突然且高風險的戰術行動,成功地在短時間內取得並擴大戰果。這種行動既是對戰機的把握,也是一種對運氣和機率的賭注,體現克勞塞維茨所強調的戰爭中機會與運氣的重要性。
從政府的政治目標來看,此次行動的政治目標十分明確,即削弱俄羅斯的軍事壓力,並在國際社會中展示烏克蘭的軍事實力,以爭取更多的國際支持與同情。此外,這次行動也可能是為未來的談判創造籌碼,增加烏克蘭在談判桌上的影響力。因此從克勞塞維茨的角度來看,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次軍事行動正是烏克蘭政府為達成其政治目標所採取的具體手段。
可以這麼說,克勞塞維茲一方面強調防禦是戰爭中更為有效的策略,但在烏克蘭在庫斯克行動中,我們看到他所提到的另一個重要觀點得到印證,也就是只有透過攻擊才能實現戰爭的積極目標。烏克蘭軍隊不僅達到削弱俄羅斯軍事力量的目標,也是為在戰略上取得主動,從而達成更大的戰略目的。
烏克蘭能否翻轉俄羅斯優勢?
未來,烏克蘭在庫斯克的攻擊行動可能會呈現幾個不同的發展方向。首先,持續擴展控制區域。倘若烏克蘭能夠成功維持並鞏固其在庫斯克的陣地,並且阻止俄羅斯的有效反擊,烏軍可能可以繼續擴展控制區域,這將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在該地區的軍事能力,並為烏克蘭在戰略上創造更多的機動空間。其次,迫使俄羅斯重新部署兵力。烏克蘭的進攻可能會迫使俄羅斯重新調動更多部隊到庫斯克地區,或再度進行動員解決兵力不足問題,以應對這一突如其來的威脅,這可能減輕其他戰線上烏克蘭部隊所面臨之壓力。
再者,俄羅斯將會進行強力反擊。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可能會加大反攻力度,動員更多的軍事資源來奪回失地。如果俄羅斯能夠成功發動強力反擊,烏克蘭可能被迫撤回部隊,以避免在敵後遭到重創。此外,外交和談判壓力增加。烏克蘭在庫斯克的成功進攻可能會對俄羅斯形成巨大政治壓力,特別是在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中。這可能會促使俄羅斯更認真地考慮談判,從而在未來的外交舞台上產生更多的討價還價籌碼,或者中斷俄烏的談判進程。
最後則是面臨長期消耗戰的風險。倘若雙方都無法迅速達成決定性勝利,庫斯克地區可能成為一個新的持久戰場。這將進一步消耗雙方的軍事資源和士氣,並使戰爭進入更加艱難和漫長的僵持階段。
臺灣能從烏克蘭學到什麼?
就在烏克蘭成功在庫斯克進行成功的反擊行動後,隨即有美國前官員魯賓(Michael Rubin)建議台灣可以效法跨境攻勢。對於台灣而言,可以有以下幾個層次進行思索。
首先,小國仍有對抗大國的戰略價值。烏克蘭成功地利用局部戰術上的靈活性與創造力,對抗比自己強大的敵人,這展示即使在面對強大對手之際,小國仍可以通過精心策劃的軍事行動來達成戰略目的。
但是對於台灣而言,因為有台灣海峽的隔離,大陸跨境攻擊台灣不易,台灣部隊想跨境攻擊大陸更不可能,所以賴清德總統在823砲戰紀念日講話中,明白地說台灣已經不要反攻大陸,因此也不可能跨境攻擊大陸沿海區域,這是台海環境和俄烏邊界連結不同的地方,所以魯賓建議跨境攻擊大陸實在是一種謬誤,我們不能輕信。
其次則是強調非對稱戰略的重要性。烏克蘭的行動強調非對稱戰爭的潛力,尤其是針對敵人的弱點進行攻擊,而且莫斯科也再度面臨到「情報失靈」的窘境。倒是台灣可以從中學到,通過發展非對稱戰略,如使用機動性強的防空武器系統、網路戰和其他新型戰術,可以有效地增強自身防禦力量,並在必要時進行反擊。
再者則是持續獲得國際支持。烏克蘭在庫斯克行動背後的重要關鍵性因素之一是來自西方國家的軍事和外交支持。對於台灣來說,確保國際盟友的支持和維持廣泛外交關係網絡,這是維持安全和增強防禦力量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台灣更為需要整合內部團結與士氣。
烏克蘭從2022年面臨俄羅斯攻擊迄今,仍展現高度國家凝聚力和士氣,這對於長期抵抗外部威脅至關重要。台灣也應該加強國內的團結,提升國民的國家安全與國土安全防衛意識與士氣,以確保在面臨危機時有足夠的內部支持來抵抗外部壓力。
最後則是戰略耐心與靈活性。烏克蘭展示在面對持久戰爭時的戰略耐心,並能夠在適當時機採取靈活的戰術行動。這對於台灣而言則是重要啟示,即在面對潛在的長期威脅時,保持戰略耐心並靈活應對變化,則是確保生存和成功之關鍵。
(作者蔡裕明為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