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周忠菲》拜登再言「出兵保台」–「if 模式」及戰略欺騙
文/周忠菲
最近,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美國《時代》週刊專訪時,「出兵保台」的言論,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國際輿論認為,拜登傳遞的資訊是,美國「武力保台」的可能性上升。有大陸媒體認為,拜登「不排除武力保台」的說法,是「弱爆了的表態」(《環球時報》)。台灣媒體,一類認為拜登「閃爍其詞」,「出兵保台」問題,仍然「止步不前」,另一類是來自綠營媒體,認為「美國已承諾出兵保護台灣」。
對拜登表示:「如果中國進攻台灣」,將「不排除動用美國軍事力量」,各種分析已經很多。但大多數停留在美國執行模糊政策的層次。本文用「if模式」為框架(拜登用語中,如果中國進攻……,美國就……),從戰略角度進行分析。意在指出,拜登對「出兵保台」的表述,有多重戰略目的。拜登運用「if 模式」表述方法,展示美國的威脅能力,又規避戰爭風險。充分顯現美國外交的色厲內茬,以及美國對台政策的欺騙性。
一、 提出:何種情況下「出兵保台」,將「視具體情況而定」。
拜登接受採訪時,除了宣稱「如果中國試圖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進攻台灣,美國也不會不保護台灣」之外,還發出「視具體情況而定」的警告。他聲稱:「美國已向北京明確表示,我們同意——我們和歷屆總統都簽署過——這一政策。那就是我們不會尋求台灣獨立。如果中國單方面試圖改變台灣地位,我們也不會保衛台灣」。這後面一段話,拆穿了所講,含義:如果台灣自己「鬧獨立」,大陸動武,「美國將不會保衛台灣」的意思。拜登接著強調:「我們將繼續提供產能(武器售台),我們始終與該地區的盟友進行磋商」,以及「不排除動用美國軍事力量」。
無獨有偶。川普最近也改變了他曾避免回答「是否保衛台灣」的立場。近日,在一場募捐活動中,川普表示:「如果我當選總統,如果中國入侵台灣,我會轟炸北京」。這也是運用「if 模式」。
拜登任內,做過很多干涉台灣問題的事情,從美國國內政治需要出發的角度較多,如滿足軍工集團的利益、期中選舉、民粹主義等。這次拜登再言「出兵保台」,提出「視具體情況而定」,從總統身分的角度看,尤其是任期將盡,可以說傳遞了更多的外交政策信號,包括顯示戰略目的。
二、 「if 模式」與美國現實主義外交的「穩賺不賠」
所謂「if 模式」,是指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依靠所提出的假設作為前提,換取美國對台政策在解釋方面,「獲得足夠的空間」。即美國將採取何種行動,要加上「如果」(if)這個前提。這一假設前提,不但使美國外交政策的「不確定性」,可以冠冕堂皇,而且在迴避風險之後,還賦予美國外交在台灣問題上所謂的「道德屬性」。美國還賦予自己具有「界定中國入侵」行為的「裁決權」。
在if 模式下,「如果」中國沒有「進攻台灣」,美國就不存在兌現「承諾的壓力」。戰端未開,種種可能都有,美國可以「自由發揮」。例如,將中國和兩岸的反應,解釋為美國影響力的上升,美國軍事威懾的成功等。因此,美國兩黨,尤其是總統與外交政策的關係方面,對台灣問題上的「if模式」,都心照不宣地「遵循」。因為這可以保證美國現實主義外交的「穩賺不賠」。
三、 武力威懾,追求多重戰略目的
最近,美國國內輿論對拜登及其在國際舞台上的表現,尤其是外交失敗,提出了許多批評。如處理迦薩援助、俄烏戰爭、中美關係等。批評拜登政府戰略短視,批評拜登團隊的外交能力不足,影響了美國的國際形象,對美國全球戰略產生了負面影響。這是拜登此次談話,注重展示拜登外交信條,追求多重戰略目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具體而言,多重戰略目的主要有:
目的之一,強調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外交上,把中國放在國際秩序的對立面。
拜登的外交信條是「美國回來了」。即:「美國已經準備好,不僅要以美國力量為榜樣,而且將以榜樣的力量,再次領導世界(拜登語)。2022年,拜登在此一信條的基礎上,提出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核心是美西方制定規則。美國用軍事霸權,維持世界的穩定。
從這個角度看,這次表態,拜登是從展示美國維持國際秩序決心的角度,談「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也是圖謀在國際外交舞台,佔據「道德」高度。
目的之二,對中國進行戰略挑釁。例證如,在剛結束的新加坡「香會」上,美國國防部長在中美防長對話時,提出「安全新時代」的說法。強調沒有亞洲的安全,就沒有美國的安全。拜登談「出兵護台」在後。又如,過去拜登做類似表述時,每次發言之後,行政部門會出來「收拾攤子」,解釋說「一中政策不變」,「不支持台獨」等。這次拜登發聲之後,美國軍方做出反應。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言語出格,提出要用無人機艦把台灣海峽變成「無人地獄」。
目的之三,穩住盟國,拋出誘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目的是將中國定位為「唯一有能力全面挑戰國際體系的國家」。拜登政府提出,應對中國的最好辦法,就是建立美國及其盟友的統一戰線,戰略上構建「民主聯盟」,圍堵中國。
近期,美國政要和軍事將領的日、韓、印之行,韓國、日本、菲律賓的美國之行,無不以此為目標,收效不明。這次拜登「視情況而定」的表述,除了顯示美國在亞太地區不會放棄以軍事實力為基礎的對外政策之外,也是向盟友展示,美國的亞太安全政策,有可能出現變化。這一誘餌,對主張「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日本右翼而言,是一個十分危險,又充滿誘惑的戰略信號。
目的之四,說給民進黨聽。520後,賴清德執政的現狀,有令美國擔憂的一面。未來賴清德的執政問題,台灣內部的衝突,「事實台獨」的方向等,無疑會受到來自美國表態的影響。如何理解美國戰略方面的暗示,看美台之間的默契。
四、 結語
美國總統的身分,主要在對外政策上發揮影響,國內影響次之。拜登再言「出兵保台」,目的是提高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強化干涉立場的可信度。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威脅,已證明不起作用,美國試圖安撫盟友,效果也不明顯。對「if 模式」的運用,只能說明美國對台政策的欺騙性。
(作者周忠菲為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天新聞網、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