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蔡裕明:拜登政府和台灣的民主對接與對話

文/蔡裕明

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在競選過程期間,曾表示外交政策將採取「完全不同的路線」。拜登在競選過程中的口號是恢復美國「在國內外乃至世界舞台上的尊嚴和受人尊敬的領導地位」。他表示,只有強化美國的民主與體制,才能促進美國的安全、繁榮與價值觀,並領導世界成為面對全球挑戰的領導者。因此,拜登就任後會以民主的道德原則為基礎,重建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

與此同時,蔡英文總統分別在2020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開幕典禮、「美國國際民主協會」(NDI)年度慶祝民主盛會,以及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年終慶祝活動上發表強化台灣民主理念的演說,把與美國的民主對話,視為建立與拜登政府的合作與對話的基礎。

拜登與布林肯的民主價值觀

拜登想要恢復美國的「尊嚴和領導地位」,認為只有強化美國的民主與其體制,才能促進美國的安全、繁榮與價值觀,並領導世界成為面對全球挑戰的領導者。

拜登提名的國務卿布林肯在9月25日的《情報問題》(Intelligence Matters)中提到,「關於美國在世界上的作用,我用三個詞來概括:領導、合作與民主。……拜登將以外交手段重新確立美國的領導地位」。布林肯堅信美國的價值觀,他並瞭解美國的政策如何影響世界其他地區。

布林肯認為,民主「反映了我們是誰,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世界如何看待我們」,並且國內的民主力量關係到美國是否能夠成為世界進步的力量,是否能夠動員集體的行動。從1980年代到2000年之初,經過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所評定的40個多個「完全自由」(Fully Free)的國家當中,有一半的國家出現民主衰退,布林肯也批評中國與俄羅斯利用美國所處的困境,並批評川普擁護專制主義並且詆毀民主黨人。因此,布林肯認為拜登將會在國內重振民主,然後與世界各地的民主國家建立聯盟與夥伴關係。

至於國際間應合作共同對抗新冠肺炎,布林肯認為新冠肺炎的疫情為從二戰後最為嚴峻的挑戰,並且美國出現經濟衰退與經濟蕭條,讓許多美國人失業。未來可能出現新興市場的債務危機、糧食安全問題、移民動盪或人道主義的災難。

布林肯還認為,更多的保護主義、更多的民族主義與仇外心理,這些都會以不同的形式影響美國。因此布林肯認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型流行性疾病本身即是國家安全危機。但是他肯定,要擺脫新冠肺炎的束縛,則需要維護美國的領導地位。

當美國獨自面對中國的挑戰之際,北京則能忽視華府的立場。但是當美國與合作夥伴與盟國站在一起時,中國則很難忽視美國的立場與利益。所以布林肯認為,技術的民主國家更應團結在一起。

畢竟,當代最具決定性的問題之一即是,技術民主國家(techno-democracy)與技術專制國家(techno-autocracy)之間的分界線,包括誰訂定規則、誰的規範以及誰的價值觀,將給全球的人帶來變化,美國必須領導、協調並與其他技術民主國家合作,確保美國而非中國引領世代。

台灣期望以民主理念與美國建立共享的連結與價值

台灣為聯繫與美國新任拜登政府的關係,更強調台灣在民主的維護與台美共享民主的價值觀。蔡英文在美國國際民主協會的錄影演說提到,「正因我們共享的價值觀,讓台關係空前緊密」,並且「美國兩黨對強化台美關係和加深價值觀的連結,展現出前所未見的高度共識」。

這又可以契合蔡英文在今年國慶演說當中所提到的,「我們堅持主權以及守護民主價值的原則,不會改變」。蔡英文總統更在「哈德遜研究所」年終慶祝活動的演說中提到,民主制度為台灣最為寶貴的資產,並會以實際行動向區域傳達台灣民主進程的韌性。

前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包道格(Douglas H. Paal)表示,「如果布林肯成功被任命,台灣在全球經濟、政治和衛生體系中的積極作用將得到適當的讚賞」。在民主的基礎上,拜登政府可能持續強化與台灣的經貿合作,並促進台灣能夠多參與國際組織。當台灣取消對於美國豬肉與牛肉進口的限制時,布林肯即在推特上寫到,「與台灣強化經濟聯繫,有助於支持共同民主價值觀,以及對於區域和平與穩定的共同承諾」。

在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問題上,布林肯在今年5月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採訪時說:「我認為,現在發生的非常不幸的事情之一,就是台灣被世界衛生組織拋在一邊。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如此,因為台灣在處理新冠肺炎方面取得激賞的成功,其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對於當今世界將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圖/布林肯

在川普政府任內,台灣與美國藉由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lobal Cooperation and Training Framework, GCTF),強化雙方基於民主國家的對話與合作,並在於公共衛生、執法合作、增強婦女權益、能源效率和電子商務等議題上,讓台灣可與美國在國際所關注的議題上合作。2020年12月15日台美日三方在台北召開GCTF聯合委員會,確認明年討論的議題包括公衛、執法、綠能、網路自由與數位經濟等,未來台美間更將藉此平台強化合作。

台灣將更為在國際宣揚民主理念

美國候任副總統當選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勝選感言引用美國民主的擁護者之一的路易斯(John Lewis)說,「民主不是一個狀態」。

路易斯認為,「我們政府的職能取決於我們每個人的投票、參與、追究當選官員的責任,並製造「好的麻煩」(good trouble)」。蔡英文總統在「美國國際民主協會」的演說上,也引用路易斯「好的麻煩」一詞,並且提到「我們知道能行使民主權利是彌足珍貴的,這也時刻提醒我們一定要全力保護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因為在人類漫長歷史中,人民選擇自己的領導人,是特例,而非常態」。

拜登政府應會接受川普政府的印太戰略的理念。美國國務院迄今所發佈的印太戰略報告當中多次提到台灣。正如川普政府所提到「自由開放的印度與太平洋」概念是基於三項支柱:透明的經濟、良好的治理與安全夥伴關係。

而鑑於台灣是印太地區的民主模範,美國與台灣在2019年3月共同宣布成立「印太民主治理諮商」(Taiwan-U.S. Consultations on Democratic Governance in the Indo-Pacific Region),並在去年9月舉行首屆對話,該論壇旨在促使美國和台灣之間形式化、正規化和深化合作,並且促進印度太平洋的善政、民主與人權。

此外,也分別於2019年10月與2020年6月舉辦「台美太平洋對話」(Taiwan-US Pacific Island Dialogue),強調台灣在民主與防疫的貢獻,美國在台協會也指出,「台灣是充滿活力的民主社會」。

民主外交已是蔡英文政府刻正推動的台灣國際戰略。由於台灣的自由民主的價值觀,是根植於反抗威權專制的政治歷史,民主外交更可以建立國際社會對於台灣民主化的認識與台灣的韌性,並讓全球民眾與媒體更為關注台灣、同情台灣,讓因政治因素而與主流社會受到隔離,讓其他國家可以更為支持台灣的政治民主。

(作者蔡裕明/實踐大學高雄校區博雅學部/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本文為國戰會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