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柳金財》維護台灣安全 民進黨應提凍獨案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吳峻鋕宣稱「台獨黨綱已是歷史文件」,不必再另行宣布「台獨」。若民進黨能夠凍結「台獨黨綱」,藉此表示政治善意,應可緩和兩岸關係螺旋敵意上升。(示意圖/美聯社)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吳峻鋕宣稱「台獨黨綱已是歷史文件」,不必再另行宣布「台獨」。若民進黨能夠凍結「台獨黨綱」,藉此表示政治善意,應可緩和兩岸關係螺旋敵意上升。

文/柳金財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吳峻鋕,在兩岸及海外華人學者共同與會線上講座宣稱,「台獨黨綱已是歷史文件」,不必再另行宣布「台獨」。此說法並非新意,從通過「台獨黨綱」後,尤其2000年至2014年黨內不斷釋出解釋,稱為「公投台獨黨綱」或者要求廢除或凍結之。甚至蔡英文執政後,連續多年黨內溫和派提出將「維持現狀案」納入新黨綱修訂,但激進派則提出「撤廢中華民國案」,最終皆猶如石沉大海般,難以撼動根深柢固「台獨神主牌」。

此次「台獨黨綱是歷史文件」說法,也引發國民黨高度疑慮,宣稱民進黨從既往到現在皆是「說一套做一套」,呼籲民進黨主席及當選總統賴清德,能夠公開承諾「反對台獨」、「廢除台獨」,未來也不會「支持台獨」,同時也不會實質「推動台獨」。尤其民進黨再度取得執政權,賴批判這是大陸介選失敗,也顯示國民黨基於「九二共識」兩岸政策是錯誤。甚至選戰過程中,賴直指持守「一中」會帶來戰爭,其當選兩岸戰爭風險最低,最能維持和平,此種兩岸論述實悖離政治現實及經驗法則。

針對民進黨與大陸接觸,國民黨表示歡迎;然弔詭是,當民進黨與大陸接觸,國民黨並不會標籤化及污名化民共交流「親中賣台」;但當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赴陸參訪交流,藉此協助解決台灣民眾在陸所遭遇問題,尋求維護其權益緩和兩岸緊張,民進黨卻又「抹紅」國共交流係「親中賣台」行為,「在地協力者」、受到大陸統戰及「認知作戰」影響。民進黨對國共交流及民共交流之評價,呈現極端反差及明顯雙重標準。

事實上,民進黨建黨初期,黨內領導精英對兩岸關係終極制度安排,頗具多元思維,包括維持現狀、國協、邦聯及聯邦、獨立建國、德國模式、歐盟、兩岸共同市場等,皆是方案之一。随新潮流系在黨內膨脹發展、台獨聯盟組織從海外遷回台灣,「土獨」與「洋獨」匯合,逐漸升高黨內主張台獨聲勢;黨內主張兩岸統合方案,包括林正杰、朱高正、傅正、費希平、余登發等等,或因黨內派系權力競逐退黨或精英老成凋零,逐漸退出黨權力核心,自此民進黨成為純粹「台獨黨」,失去多元兩岸未來選擇方案。

民進黨通過「一黨綱兩決議文」,作為政治選舉工具。1991年「台獨黨綱」宣稱要建立「台灣共和國」,直接導致1992年國代選舉慘敗;2000年總統選舉為爭取中間選票,於1999年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承認依據憲法現行國號為中華民國,達成首度政黨輪替目標;為贏取2008年總統大選,2007年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倡議公投制新憲、台灣名義參與聯合國,致總統大選得票率偏低。2016年蔡英文提出「維持現狀」,未以激進台獨主張作為選舉訴求,再度達成政黨輪替目標。這顯示民進黨選擇中間路線,始能獲取「選票極大化」目標。

進一步言之,「一黨綱兩決議文」標誌著民進黨追求相異的國家認同,及國家選擇。黨綱揭櫫:「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的主張,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無論是陳水扁總統宣布「四不一沒有」,其中一項涉及不會進行「統獨公投」,或蔡英文主政修訂《公民投票法》,皆未將「統獨公投」納入。顯見從政治現實及憲政體制運作檢視,根本難以推行「統獨公投」,「台獨黨綱」並無法做為黨兩岸政策最高指導綱領。

「台灣前途決議文」則主張,「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其主權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無論是陳水扁總統所倡議「一邊一國論」,或蔡英文總統提出「大陸別國論」、「中華民國台灣」、「兩岸互不隸屬」主張,源自上述決議文精神。

值得關注是,在「台獨黨綱」與「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礎上,民進黨又提出「正常國家決議文」,積極推動正名、制憲、加入聯合國、落實轉型正義與建立台灣主體性等作為,以實現台灣為正常國家。「正常國家決議文」比「台獨黨綱」更加激進化,若是「台獨黨綱」是歷史文件,則「正常國家決議文」也是歷史文件嗎?台灣不會因推動獨立公投促動大陸援引《反分裂國家法》,授權訴諸「非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嗎?

至於「台灣前途決議文」提出主權及管轄權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明顯悖離「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前言」明載「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主權及領土及於大陸,此決議文可謂是違憲。民進黨通過「台獨黨綱」,選擇建立「台灣共和國」為終極目標;「台灣前途決議文」宣布承認「中華民國」,但其主權及領土範圍限縮在台澎金馬。

可以說,「台獨黨綱」及「正常國家決議文」,與「台灣前途決議文」所追求目標相衝突,這也是民進黨仍被批判擁抱「法理台獨」之依據。黨綱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台灣前途決議」文則是認同中華民國,「正常國家決議文」則是追求台灣為正常國家目標。民進黨已取得三次政黨輪替執政,執政黨政治主張公然違憲、違法,這將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及選擇,帶向徬徨「十字路口」。

民進黨運用「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鑲嵌美國印太戰略,成為軟圍堵大陸的民主組成員;也運用「親中賣台」標籤化藍白政治勢力,不斷以去中、反中、抗中獲取政治紅利。「一黨綱兩決議文」造成台灣政黨政治難以規範化,國家認同分歧化,難以建立「台灣命運共同體」及凝聚國家認同感,造成兩岸互動關係敵意螺旋及治理危機。

此次,台灣大選前美國重量級美中關係學者葛來儀、白潔曦與柯慶生三名學者,共同聯名在著名「外交事務」期刊發表論文,文中也呼籲賴清德若勝選,應考慮凍結「台獨黨綱」,及宣稱遵循蔡「維持現狀」之主張,此顯示美方知名學者之疑慮,也可印證美國確實仍存有深深「疑賴論」。賴清德主張「務實台獨」、「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更加深大陸對其疑慮。

觀察賴當選後,大陸立即宣布與諾魯建交;單方片面宣布M503航線偏東移,打破維持兩岸和平及台灣安全的海峽中線默契;宣布金廈水域為非「禁止、限制水域」,對台政策越來越單邊行動,「融合和統」主軸失衡漸減,「反獨促統」、「武統」機率提升。若民進黨能夠從善如流,採取凍結「台獨黨綱」或整合「一黨綱兩決文」做法,藉此表示政治善意,應可緩和兩岸關係螺旋敵意上升。

(作者柳金財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獨家報導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