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蔡炫》歐美「組團抗中」-科技關鍵材料戰的通膨警示

美國和歐盟正商討合力爭取資源豐富國家的支持,以便與中國大陸一爭高下。

文/蔡炫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美國與歐盟正在商討合力爭取資源豐富國家支持「組團抗中」,針對未來科技至關重要的材料領域,合併歐盟「關鍵原物料俱樂部」概念,配合拜登政府主張「礦產安全夥伴關係」,只為與中國一決高下。此一科技關鍵材料戰恐將蔓延世界,美國延續抗中政策,結合歐盟高階政策,也是對於全球關鍵材料通膨的警示危機。

「俄烏戰爭」開打之後已經釀成科技業的材料價格暴漲,美國倡議「礦產安全夥伴關係」,旨在協調已開發國家的買家與資源豐富國家,合作納入經濟安全戰略的其中一環,尋求反制中國在關鍵礦產供應鏈的主導地位。美國攜手比利時等,希望創造其他國家在中國之外的替代選擇,要讓西方減少依賴加工關鍵礦物鋰、錳、鈷等,歐盟已與英國、法國、德國、澳洲、芬蘭、印度、日本、加拿大、義大利等加入美國領頭的「礦產安全夥伴關係」,此舉將在資源大國站隊、新政治經濟學、守勢現實主義下逐漸掀起科技關鍵材料的全球通膨危機。

資源大國站隊

美國承認不可能完全取代中國的礦產霸主地位,主要在於礦產開採或冶煉過程成本高昂,由於中國優勢地位可能會持續數十年之久,美國站在國家利益考量上與各國聯手,甚至透過各種國際級會議「組團抗中」成本最低。美歐目前預計本月達成協議關鍵原物料上的國際合作,雙方還要各自爭取資源豐富國家,顯然是對其他國家的檯面威脅,對於中國合作的強迫表態,上演「資源大國站隊」的國際角力。

美中科技關鍵材料戰從「出口管控」、「投資管控」再到「站隊管控」,美國為求去除風險先是採取「脫鉤政策」明哲保身,以晶片封鎖的戰略為例,美國早在去年集結,聯合荷蘭與日本等在半導體製造上對晶片設計以及製造工具實施箝制,展現「資源大國站隊」的團體攻勢。

新政治經濟學

美國與歐盟商談雙方合作的核心包含資源豐富國家以及關鍵礦產供應商參與,尋求簡化未來技術關鍵材料領域對抗中國主導地位,對比全球科技業與晶片廠商「跨界合作」已是各國合作模式,半導體經營者扮演意見領袖(KOL)進行「國是訪問」製造話題所在多有,回顧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去年周遊列國引起旋風,帶動科技獨立的AI主權,礦產等關鍵材料勢必引領一股「新政治經濟學」潮流。

美中科技關鍵材料戰已經造成國際市場的「雙面刃」,在政治管制與經濟獲利上陷入兩難,一旦進入礦產供應鏈的「站隊同盟」,無疑擴散地緣政治中心對壘,只為了讓中國礦業「更加孤立」。美中之間在國家安全與地緣政治風險已成常態化,如今透過其他國家跟隨效仿的「市場分散」來做掣肘。

守勢現實主義

美國一再祭出高科技禁令封鎖中國增加自身安全,反而擴增其他國家的不安全感,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簡稱美中戰略競爭委員會)去年成立,已經象徵拜登政府針對美中競爭強烈回應,除了宣示對於中國戰略與經濟的外交轉型,也結合了歐盟與其他國家簽署礦產協議,凸顯一種對於抗中戰略布局的「守勢現實主義」。

美中科技關鍵材料戰也觸動了連鎖效應,歐盟率先簽訂鈷供應占全球約70%的剛果以及尚比亞,恐將迫使未來若干科技業的材料價格水漲船高,表面上是迎合美國對抗中國,事實上是藉此壯大軍事武器材料的整體國力,美國一方面想維持現有軍事科技的絕對優勢,卻讓其他次要敵人暗度陳倉也強化了「守勢國力」。

美國總統拜登2021年宣誓就職,一份蘭德公司在國家安全政策與國防安全戰略具有聲望的政策報告《自我克制:改變美國區域安全政策,採取實事求是的克制大戰略》指出,美國在東亞政策上「全面退縮」與「有限收縮」,並非建立他國因應威脅的防衛能力,一味保持美國透過軍事的介入能力,提供盟友軍事的行動戰略,偏向「守勢現實主義」。

美國在「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透過戰爭「代理人」的角色退居戰爭線後,如今,對抗中國採用「科技禁令」再到「組團抗中」的科技關鍵材料「中盤商」,透過殺雞取卵大打科技關鍵材料之戰,最終只會淪為全球經濟通貨膨脹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