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蔡鎤銘》美中競爭下的全球EV轉型:地緣政治的新局

上海車展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序言:走向電動汽車的全球趨勢

在當今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電動汽車(EV)的普及被視為實現永續發展的重要一環。然而,這場轉型不僅僅是環保議題,更成為各國政府為了促進本國經濟成長、增強韌性,以及在全球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所進行的地緣政治角力的一部分。

從中國主導的電動汽車市場的崛起,到美國和歐洲為了保護本國產業而制訂的政策,以及日本在供應鏈重新構想中的努力,這場全球性的轉型已經成為各國競爭的新戰場。特別是在面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競爭時,美國和歐洲也在加強本國產業競爭力的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促使一些相關製造商考慮設立海外基地等舉措。

在2023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國大會(COP28)閉幕,達成了首次提及「擺脫化石燃料」的成果文件。該文件擴大了目標範圍,從單純的煤炭轉向整個化石燃料,明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迫切性。因此,各國加速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步伐,採取了各種措施,包括能源轉型、工業和交通領域。在交通領域,許多國家正在積極推動汽車的電動化。

電動汽車(EV)的普及對主要國家的經濟產業產生了顯著影響,各國政府因此積極推動相關政策以促進本國經濟成長和增強韌性。本文總結了各主要國家的EV相關政策,並考慮了地緣政治因素,探討了強化本國產業政策措施的未來方向。

中國製造商的突破

中國政府從早期便開始積極推動新能源車輛(NEV),特別是電動汽車(EV)的發展。2015年,《中國製造2025》把NEV列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並設定了到2035年將EV作為新車銷售主流的目標。這些目標反映了環境和產業政策的雙重考量,旨在解決大氣污染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同時提高中國在汽車工業中的競爭力。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政府鼓勵外資企業投資,促進技術轉移,並推動燃油效率規定和購車補貼等措施的實施。

截至2022年,全球超過50%的689萬輛EV在中國內銷售,中國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EV銷售市場。EV銷售量佔乘用車總銷量的29%,在主要國家中領先。同時,2022年NEV出口量達到約68萬輛,佔總出口量的20%以上。

在中國市場,過去外資企業與中國合資在國內生產的情況主導市場,但近年來,中國國內製造商的銷售量大幅成長,佔EV國內銷售量的80%以上。此外,2022年中國EV出口量較去年成長了2.2倍,主要出口目的地是東南亞和歐洲。

中國政府意識到自身礦物資源的重要性和未來價值,因此推動了相關產業政策,提升國際市場上的戰略價值。隨著EV產業的發展,中國還促進了關鍵零部件產業,如磁鐵和電池的發展,並通過國有企業收購海外礦山權益以滿足需求。中國已成為全球超過一半永磁石的生產國,並且永磁石出口佔全球的68%。

中國的EV市場面臨著過度競爭和海外市場溢出的風險,尤其是考慮到美中對立的情況。因此,中國的EV製造商和電池製造商開始在東南亞等地設立生產基地,以及根據歐美產業政策在當地進行生產。但這些基地的營運和產品的採購仍受到各國的投資審查和產業政策的影響。

美國的動向

川普政府時期推行了大幅放鬆CO2排放管制等政策,但拜登政府重新確定了碳中和目標,並於2021年8月設定了將EV在美國新車銷售中的比例提高到50%的目標。

美國拜登政府繼承了川普政府針對廉價進口產品的安全保障和汽車產業競爭力維護問題。拜登總統指示要確定重要產品的供應鏈風險並加強措施,並在2022年發佈了應對措施,包括車載電池和重要礦物。

美國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 (IRA )提出了支持EV轉型的目標,並建立了美國及周邊國家的供應鏈,降低對潛在問題國家的依賴。這已經吸引了德國汽車製造商和韓國電池製造商等的大規模投資。除了IRA之外,美國政府還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IIJA)以及CHIPS法案和科學法案(CHIPS Plus法案)等支持汽車相關產品的國內生產和自主保障。例如,IIJA投資76.6億美元用於加強電池生產能力,並為電池材料加工和回收等過程提供資助,同時提高重要礦物的利用率並開發替代技術。

目前EV在美國新車銷售中的比例仍不到10%,但消費者對EV的購買意願正在增強。美國政府計劃通過強化燃油效率和排放規定來推動EV轉型,但將謹慎控制EV轉型政策,以符合產業政策的目的。

考慮到中國製造的EV可能湧入市場,美國可能採取獨特的關稅措施。此外,如果政權更迭,可能會加劇孤立主義的美國優先主義,對日本的整車和日系製造商的出口產生影響。因此,日本企業已提前蒐集資訊並研擬對策。

歐盟和日本的動向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應對氣候變化視為成長戰略的一部分,並於2023年2月發佈了「綠色協議產業計劃」,旨在實現2050年氣候中立。該計劃包括強化CO2排放標準,要求到2035年所有新車實現淨CO2排放為零。歐盟成員國也在採取促進內部生產的措施,如法國和意大利的EV購車補貼,以及對車載蓄電池和重要礦物的支持。

然而,歐盟開始對中國製造的價格具有競爭力的EV進行調查,擔憂其對歐洲內部產業的損害。為降低中國製造的EV的價格競爭力,歐盟委員會可以對其徵收反傾銷稅。

此外,歐盟通過電池法規推動蓄電池的回收和再利用,以減少對重要礦物的依賴。各國也在考慮類似的支持政策,以促進本土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在日本,政府和私營部門正在採取措施減少運輸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電動汽車的普及可能對內燃機車相關企業產生影響,因此日本政府計劃支持相關企業的業務轉型,同時推動電動汽車生態系統的建設。

結語

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從依賴政府主導發展到全球出口重要力量,憑借價格和技術競爭力。然而,隨著市場飽和,中國將面臨國內競爭和海外擴張的挑戰。

美國和歐洲通過資金支持和制訂產業標準來增強本國產業競爭力,吸引投資。這些舉措已經帶來成效,如日歐韓汽車製造商在北美和中韓蓄電池製造商在歐洲的投資。

未來,隨著各國對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日益加劇,可能會見到更多投資管制政策的推出,以限制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同時,貿易限制措施也可能會成為遏制中國電動汽車進入國際市場的手段。在這樣的背景下,美中在EV市場的競爭結局當前難以預測,有待長期的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