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蔡炫》民進黨「抗中保台」三種套路 還行得通嗎
文/蔡炫
2024年總統大選只剩下40天,以目前的情勢觀察,最後恐將回歸「藍綠對決」的歷史輪迴,國民黨目前主軸鎖定民進黨的貪腐弊案,要將「討厭民進黨」聲量催化出來。而民進黨依舊透過執政優勢擦脂抹粉,最後勢必祭出「本土路線」的意識形態,拉高藍綠親中、抗中的「仇恨值」,最後勝負恐在人民的一念之間。
過去民進黨挾其「本土政權」的政治價值,利用「一黨獨大」的資源分配,企圖拉攏國內外盟友為己所用。而今次總統大選,已經讓人民看出民進黨再次集結府、院、黨的能量,進行一場合縱連橫的政權保衛戰。其中,總統府是集結境外勢力,行政院是直指中國介選,民進黨則是操作錯假訊息,三種老套路是否還有效,還得看人民買不買單。
總統府-集結境外勢力
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利用一種「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虛幻意識,片面認定在加強國防實力之下,各國才願意與台灣站在一起,包含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英國前首相特拉斯,再到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相繼來訪,已被民進黨炒作成「國際友人挺台」的宣傳樣板,實質目的就是要借外部勢力來進行「大內宣」,所以總統府利用挺台有「價」的外交手腕,說穿了就是一種「集結境外勢力」作為選舉戰術。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為了繼承「國際友邦」選在今年聯合國大會前「錄製影片公開感謝」友邦協助,透過作秀外交取代實質兩岸對話,去年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訪,蔡英文在總統府親自頒贈「特種大綬卿雲勳章」,卻實質幫助裴洛西在卸任前做為抗中的臨時演員。如此操作「接待外賓」的作秀行為,即所謂「台灣隊」的盟友,卻可能是以收買人心,當作國際支持的選舉看板。
行政院-直指中國介選
行政院長陳建仁直指「中國介選」2024年總統大選,已被相關單位有所掌握,直至目前卻未對外公開披露介入選舉的實際案例,不過是對中國大陸接待一些里長去遊覽,卻要動用到檢調單位進行調查,頗有殺雞焉用牛刀之勢。所以民進黨阻撓中國介選的手段,其實比中國實際介選要來得更具殺氣騰騰。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競總發言人陳世凱也以「中國介入」選舉進行批評,先前曾指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赴中國參與論壇後拋出全民調促「藍白合」,加上民進黨前副祕書長林飛帆透過臉書發文指「藍白合」是為中國介選,認定「北京下了很大一盤棋」操作,祭出抹紅策略操作從眾心理。至於行政院宣而不查的詭異行徑,無疑利用中國介選的「假議題」來干預選舉。
民進黨-錯假訊息操作
台灣民間全民防衛組織「黑熊學院」院長暨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提名人沈伯洋,他除了長期宣傳反中操作的「抗敵意識」之外,還置入抗中保台的政治正確進行兩岸兵推,去年吸引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捐助6億資金,宣稱3年以內可以訓練出300萬名「黑熊勇士」,只為配合蔡政府一系列的「戰爭宣傳」,在台灣人民內心種下戰爭種子,這類「虛假勇士」以及「錯誤戰爭」訊息最能影響選舉結果。
另外,民進黨接見來自捷克、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官員與學者所成立的國際共和研究所,雙方就對抗錯假訊息、兩岸關係到2024年總統大選等議題交流,當中沈伯洋表示要成立「民主實驗室」可以對抗錯假訊息,並且追蹤中國大陸對世界各國媒體與社會的滲透程度,卻未列舉中國大陸實際運用哪些錯假訊息介入選舉,以及達到什麼效果。可見這類民間「戰鬥組織」,不過是民進黨的側翼組織,本身就是在利用錯假訊息販賣「亡國感」與「抗中牌」,以滿足競選策略的需求。
哈佛大學教授杭亭頓名著《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指出:「尋求認同與重構種族身分的民族根本上就需要敵人。」民進黨深知鞏固政治地位在選舉上必須致力激化對立,利用一種「中國統一」與「台灣獨立」的相互對立的兩套符號,讓選民產生非黑即白的從眾心理。
這類「台派民主」基於「仇中主義」,並以「自我認同」連結「民族主義」操控選舉,即便今年舊金山拜習會時,習近平否認有2027年或2035年發動攻台行動計畫,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依舊引用美國前總統雷根對蘇聯談判說法「Trust but verify」(相信但要確認)質疑,賴清德登記參選時所喊出的「不走一中老路」的對抗意識,對比賴清德與蕭美琴先後分別表明願意邀約習近平訪台,還要以「珍珠奶茶」以及「台灣水果」招待他,更顯得兩人在選舉策略下的虛偽性。
民進黨選舉策略本質上是集結府、院、黨進行政權保衛戰,分別利用集結境外勢力,形塑「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虛幻意識;直指「中國介選」將會危及台灣總統大選,指責對手勾串中國勢力親中賣台;透過錯假訊息操作,形成民眾無知、理盲、濫情的認知作戰,已經成為民進黨競選的老梗把戲。
蔡英文過去兩次大選都在「反中議題」上展現驚人的爆發性,利用形塑「假想敵」攻擊「現實政敵」的強勢民主,挾著2014年台灣「反服貿」的太陽花學運,以及2019年香港「反送中」浪頭勝選,賴清德今年大選面對「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的芒果乾「迴力鏢」,即便使出抗中保台的老套路,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是否還能發揮戰力,且拭目以待。
(作者蔡炫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獨家報導》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