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王崑義》國民黨轉型 看侯友宜這一戰
文/王崑義
近日侯友宜支持度有所上升,但在3位參選人中仍墊底,為何在國民黨內名列前茅的侯友宜,被提名後聲望卻未能順利爬升?這個問題可以從國民黨的精英結構轉型來思考。
回顧2019年,國民黨提名韓國瑜參選總統,「韓國瑜現象」崛起,當時我稱這是「俚人主義」的現象。「俚人」的根源是由美國已故政治學大師杭廷頓所提出,意指當舊有政治結構被打破後,原先的統治菁英階層潰散,新的「俚人」就在破碎結構中竄出。而「俚人」既非一般俗民,也非對政治完全不接觸者,他們是過去「被邊緣化的政治菁英」,因為舊結構打破了,才有機會闖出頭。
打破國民黨政治精英結構者,恰好是民進黨處置國民黨的不當黨產。蔡政府把國民黨精英結構賴以維生的黨產充公後,正如毛澤東所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徹底瓦解國民黨長期掌權的精英結構。
韓國瑜就是在舊有結構瓦解後所出現的典型「俚人」。他年輕時有從政經驗,雖沉寂10幾年,但在台北農產公司以「賣菜郎」的身分經營下,很快回復精英角色,只是在藍營宮廷政治與精英主義不死下,國民黨舊有精英對他若即若離,導致2020總統大選韓國瑜無功而返,只能再次無奈離開藍營精英階層。
事實上,國民黨精英結構自威權解體後就已逐漸鬆解,2000年連戰、宋楚瑜之爭,讓陳水扁低空當選後,已經出現第一次解體。2004年連宋合落敗,未能挽救蔣經國提拔台籍精英所構成的舊式政治精英結構。2008、2012年雖有馬英九當選的迴光返照,國民黨威權體制所產生的結構終究要走向歷史。
而韓國瑜「俚人主義」出現後,2020年的總統大選碰上香港反送中運動,再加上民進黨藉以成功營造出「亡國感」氛圍,讓韓國瑜在選戰中功敗垂成。
但韓國瑜的失敗,並未改變國民黨走向「俚人主義」的方向,侯友宜被徵召提名為2024年的總統參選人,就是「俚人主義」的再度實現。侯友宜跟韓國瑜最大區別就是省籍不同,韓國瑜出自底層的外省族群,侯友宜則是出自底層的本省族群,外加侯友宜拘謹的個性,兩者形成比較大的反差,所以侯友宜至今還尚未展現出類似韓國瑜的爆發性,得以快速吸引一批「侯粉」跟隨。
因此,這應當是侯友宜被提名之後,為何在各項民調中聲望顯得乏力,一直排名在綠營的賴清德、白營的柯文哲之後的原因。但無論如何,侯友宜在這次選戰能否勝出,攸關國民黨「俚人主義」的結構轉型能否成功,如果最終失敗了,預料2028可能還得再經歷另一次的轉型。
(作者王崑義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