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周忠菲》季辛吉訪北京,不會空手而歸——重提《上海公報》與一個中國政策

季辛吉是在中美關係最困難時刻來北京的,是在美國對華政策仍然說一套做一套,是在拜登政府繼續不斷挑釁、企圖升級台海衝突時來的。(圖/新華社)
季辛吉是在中美關係最困難時刻來北京的,是在美國對華政策仍然說一套做一套,是在拜登政府繼續不斷挑釁、企圖升級台海衝突時來的。

文/周忠菲

季辛吉百歲了。他歷經百年風雨淬煉,對這個世界早已熟視,對均勢理論在國際政治中的應用,更是「了然於心」。季辛吉「特立獨行」,在其圈內也曾「三起三落」,「有冷有熱」,但他的外交才能與戰略洞見,在與中國半個多世紀的交往中,得到了充分的,淋漓盡致的發揮,是不爭的事實。中美關係的歷史中,始終閃爍著季辛吉的名字。近日季辛吉的北京之行,就是這一濃筆重彩的再現。百歲老人此行,絕不會空手而歸。

當然,也有相反的評論。如有人認為,季辛吉是在中美關係最困難時刻來北京的,是在美國對華政策仍然說一套做一套,是在拜登政府繼續不斷挑釁、企圖升級台海衝突時來的。其中,最大背景,是美國不想讓中國在國際上「發揮跨地區的和平作用」……。

這些判斷進一步認為,季辛吉的北京之行乏善可陳,純粹是為美國政府「跑龍套」。這種觀點還提出這樣的辯詞:即2023年與1972年,有天壤之別。1972年季辛吉來華,是為打開中美關係的大門,而2023年,中美關係被拜登政府包裝為「管控競爭」,季辛吉來北京,是前來「勸降」並「警告中國,如果處理不好與美國的關係,必然遭殃」。認為季辛吉北京之行,對解開中美關係的死結而言,沒有任何新意。

客觀而言,季辛吉北京之行的背景,撲朔迷離,輿論的極端,也有某種刻意為之的考慮。如何透過現象看問題?

本文認為,從美國方面看,這次季辛吉中國之行,應該說收到了某種預設的效果。中國方面,體現在季辛吉重提《上海公報》與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所賦予的含義方面。

中美合作利大於弊

對美國方面的觀察,先從兩個節點開始:

其一,國務卿布林肯作為知華派、對華政策強硬的打壓派,在季辛吉未離開北京前公開表示,說他將在季辛吉回華盛頓後,聽取其訪華報告。這一行政表態是重要的,傳遞出拜登政府的立場。

拜登入主白宮之前,美國對華政策出現交鋒。2019年下半年,《華盛頓郵報》曾刊發了一篇題為「中國不是敵人」的公開信,簽署人包括美國政界的知名官員,如前副總統蒙代爾,重要企業家以及知名學者,有溫和派,也有強硬派。但對華決策層立即發出聲音。有人出面搞了一個要求美國與中國對抗的公開信,成員主要是退役的軍官、情報人員等(當時,中國大陸如上海學術界,也向美國學術界發出了中國不要與美國為敵的公開信)。拜登入主白宮後,美國對華政策從對中國採取「接觸」(engagement),發展為建造「護欄」,責令中國須遵守國際規則的所謂強硬「競爭」政策。

氣球事件後,中美關係降到谷底。美國國內政治,特別是2023年上半年以來,美國媒體宣揚中國成為「不是敵人的敵人」,宣揚中美可能爆發軍事衝突,尤其在美國軍方口中,中國威脅,幾乎達到「直沖宵漢」的程度。

所以,布林肯的講話,是以間接回應的方式表明,白宮接受季辛吉北京之行所定義的,他不回避與中國的人脈關係,不回避與中國現行權力結構打交道,以「老朋友身分」展現的,他認為中國不是美國敵人的立場。出於政治原因,很多人對季辛吉北京之行沒有發表看法,但布林肯表達的立場是清晰的。

其二,季辛吉訪華前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公開宣稱:「美國必須為中美發生衝突做好準備」。7月18日,美國印太司令阿奎利諾在出席阿斯彭安全論壇,回答論壇主持人「美軍是否可邊走路,邊嚼口香糖,應對兩起衝突」時,軍方立場調整為以非正面回應的方式宣稱:「作為一個全球大國,美國能夠履行全球責任」。

這需要舉一個作為反襯的例證。7月16日至19日,美國氣候特使凱瑞訪華。雙方對中美對話合作等議題的定調是「進行了坦誠、深入、建設性的對話」。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中美突然宣布,兩個清潔能源大國將進行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問題。這是除氣候問題本身外,中美從政治角度發出的信號,意味著中美關係依舊緊張,但這種緊張有可能不再被視為常態。意味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合作,除了有利於世界經濟,就中美兩國政治關係本身而言,也是利大於弊。

(2021年11月10號,中美兩國特使在會面30次後,就氣候變化發布聯合宣言。此後,中美關係進入低谷,但氣候合作仍是兩國合作的亮點。2022年8月,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中國對美採取8項反制措施,其中包括暫停與美方在氣候問題上的對話與合作。此後,中美氣候問題的討論「停擺」近一年)。

美基本立場未脫離《上海公報》

回到前面提及的,季辛吉北京之行,中方的收益體現在何處?

季辛吉畢生從事均勢戰略研究。他對中國的「戰略理解」,在於從均勢理論出發,建構中美關係框架,以及研究中國與地區秩序的關係。這次北京之行,根據媒體報導,季辛吉在與中方的會見中,從歷史角度,就中美《上海公報》的發布,就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做了正面表述。

這意味著,季辛吉有意識地強調,在美國對亞太地區秩序的認識中,美國的基本立場,仍未脫離《上海公報》中「海峽兩岸中國人」這一用語所表述的範圍。此外,季辛吉以非軍人身分與被列入美國制裁名單的中國國防部部長李尚福將軍見面,這除了傳遞媒體宣傳的,中美可能恢復軍事互動的信號外,更深的含義在於,傳遞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即•美國如何看待今日之中國與地區安全之間的關係。

眾所周知,中美對抗的主因之一,在於美國升級「台灣牌」。這恰恰說明,美台關係的提升,主要受中國力量上升的影響。問題還需回到中國的發展與中美關係本身。這勢必觸及到地區秩序與台灣問題,包括兩岸關係,當然也包括中國的統一。

季辛吉有他自己對亞太地區秩序特有的見解,中國也有守護地區安全和自身安全的堅定決心。這樣的交鋒,並不妨礙我們的印證:百歲老人北京之行,絕不會空手而歸。

(作者周忠菲為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