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周忠菲》美國謀求在兩岸政治關係中扮演仲裁角色是癡心妄想

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的重中之重,是中國大陸必須維護的核心利益,中國政府絕不會給美日等外來干涉勢力在台灣問題上,任何暗中生事的機會。(示意圖/達志影像)
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的重中之重,是中國大陸必須維護的核心利益,中國政府絕不會給美日等外來干涉勢力在台灣問題上,任何暗中生事的機會。

文/周忠菲

中國人對歷史規律有自己獨到的認識,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是典型的概括。聯繫到今年,恰好是辜汪會談三十周年紀念,也是2024年台灣大選激戰的前夜。本文試圖從歷史變遷與兩岸關係變化的角度,考察美國謀求在兩岸政治關係中扮演仲裁角色的動機,論證其「美好願景」,終將是癡心妄想。分述如下:

其一,中國政府,絕不會給美日等外來干涉勢力,在台灣問題上任何暗中生事的機會。

近日,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以及民進黨2024年大選的候選人賴清德,藉民進黨參選之事,發表挑釁「九二共識」,拒絕「一國兩制」以及「反共不反中」等講話。號稱白色勢力的參選人柯文哲,放下往日的矜持,遠赴重洋,就其參加2024年大選的立場與美國溝通。國民黨的候選人侯友宜,姍姍來遲。出場後,相對克制,至今沒有赴美「請纓」,但對藍營的選舉大綱,卻始終避而不談,導致藍營內部「疑雲四起」。這些跡象說明,美國因素在台灣政治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而大陸近日舉行的一系列紀念辜汪會談的活動的資訊表明,強調兩岸的共融與堅持反「台獨」鬥爭的並行不悖,是大陸始終堅持的原則。體現了在美國圍堵中國戰略的影響下,大陸對兩岸關係發展變化中,對外來干涉勢力高度的警覺,絕不會忽視美國因素在兩岸關係中的破壞性作用及其運作。如中國大陸外交部、國台辦發表的有關中美關係與台灣問題的講話,除了強調堅持中國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外,也有提醒外來干涉勢力,早日在台灣問題上改弦易轍的含義。

兩岸關係是中國國家統一事業的重要部分,台灣問題中美關係中的重中之重,是中國大陸必須維護的核心利益。不管是2024年台灣大選,還是反華勢力在G7、G20等國際場合興風作浪,中國政府絕不會給美日等外來干涉勢力在台灣問題上,任何暗中生事的機會。

其二、為什麼說美國謀求在兩岸政治關係中扮演仲裁角色

這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

首先,美國的對華政策原則並非一成不變,甘迺迪政府時期,為增強美國在亞洲的存在,美國政府將對中共的軍事壓力調整為以政治與經濟鬥爭為主,前提是在不破壞美台關係的前提下,改善與中國的關係,這成為美國各屆政府遵循的對華政策的主要原則。但70年代的蘇攻美守,迫使共和黨的尼克森政府和民主黨的卡特政府改變了上述對華政策原則,最終結果是中美建交,美國對台灣採取「斷交、廢約、撤軍」的「例外處理」,確定美台為非官方關係。

其次,中美建交時,美國為謀求將來在兩岸政治關係中扮演仲裁角色,預留了空間。具體舉措如:建交後,美國國會通過《與台灣關係法》,一方面確保美國與台灣的經貿關係得以繼續發展,一方面通過安全條款的設置,通過表示美國對台灣安全的「嚴重關切」,為美台政治關係進行鋪墊。

再次,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中,對中國堅持的,台灣是中國一部分這一立場作了讓步,條件是美國表示對台灣問題和平解決的關心,中國同意將和平統一列為首要選擇,以取代過去以武力「解放」台灣為首選的政策(這一基本歷史事實得到幾乎所有美國對華政策專家的認可)。

在外交關係上,中美兩國在關係正常化時,雙方達成了一項默契而明確有效的諒解。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取消對中華民國ROC的承認。不管美國如何玩弄、曲解公美國承認並「認知到」(acknowledge)這段文字,這改變不了事實。

關鍵是,美國一直強調說,這種諒解構成了其「一個中國」政策的核心。而美國回避和不願講明的一點是,美國為其在兩岸關係中,所謂扮演「不採立場」(we take no position.卡特政府時期,國務卿范錫Cyrus Roberts Vance語),以及兩岸發展經濟與政治關係時,美國扮演仲裁人角色,預留了「美國關心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空間。而美國智庫和美國官方常津津樂道,反復強調的,所謂華盛頓與北京打交道時「成功地避免了台灣成為戰略競爭焦點和戰爭觸發器」等敘事方式,就是美國試圖在兩岸政治關係中扮演角色的另一種「典型表述」。當然,對這種改頭換面,試圖將美國干涉合法化的妄想,中國絕不會同意。

其三,美國在軍事、政治、經濟上與中國博弈,同時在兩岸關係上,謀求增強美國影響力。

以辜汪會談為觀察點,三十年來,兩岸關係與1993年時民間達成的四項經濟與文化交流協議相比,有了巨大的飛躍。但先經後政的模式在試行一段時期後,被明顯打斷。幕後主因就是美國在兩岸關係變化中,發揮了作用。

線索如:上世紀90年代,柯林頓政府支持全球化(1992-2000),美國實現了超越資本主義經濟週期特點的,持續8年之久的經濟繁榮。在這一背景下,即使出現美國操縱下的1995年「李登輝康乃爾之行」和1999年李登輝拋出「兩國論」,美國對華政策仍然支持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最終將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與人權問題脫鉤,21世紀初,小布希政府繼續這一政策,支持兩岸加入WTO(中美對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定位為麻煩製造者,並進行共管)。

2008年,隨著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中美衝突加劇,美國對「台獨」勢力加緊支持。歐巴馬為轉移國內經濟矛盾,提出亞太戰略,建立排斥中國的TPP。從川普政府時期開始,美國對華政策原則再次出現重大變化,從過去的政治、經濟鬥爭為主,調整為中美軍事,經濟與政治的全方位博弈,藉此預示,中美關係前景,不容樂觀,也藉此顯示,這是美國自持可在兩岸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底氣」之所在。

造成的影響方面:典型的如太陽花運動(國外調研顯示,這是美國CIA為後台推行的顏色革命之一),香港「佔中」、以及民進黨「親美反中」等政策舉措。兩岸關係受到巨大衝擊,兩岸文化、青年、新聞、教育、宗教等領域的交流等,幾乎停滯。政治與軍事方面,在美國支持下,「台獨」勢力從猖獗走向氾濫,蔡英文強調「兩岸互不隸屬」,美台軍事關係發展到台灣對大陸發出軍事威脅信號。

美國還聯手西方力量強化干涉中國內部事務的立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多個國際場合,一方面虛偽地宣稱美國不會改變一個中國政策,一方面對「台獨」分裂主義進行公開維護,呼籲支持「提升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還公然要求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保持克制」,反復強調,美國將堅持「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距美國公開挑明其試圖在兩岸安全與政治關係中扮演角色,只差一步。

世界局勢動盪,中美關係處於低潮。東亞地區安全格局與台灣政治格局,均處於激烈的分化過程之中。這種情況下,什麼是美國認為的,可以挑明其試圖在兩岸安全與政治關係中扮演仲裁角色的時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美國為了實現自己的圖謀,有可能對2024年台灣大選,進行更深的介入。不能因為是癡心妄想,兩岸就放鬆對美國的警惕。

(作者周忠菲為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