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柳金財》郭正亮退黨 民進黨還有兩岸路線?

日前前民進黨籍立委、體委會副主委郭正亮發布退黨聲明,泛美麗島系「大膽西進」派路線也將淡出民進黨體系。(圖/本報系資料照)
日前前民進黨籍立委、體委會副主委郭正亮發布退黨聲明,泛美麗島系「大膽西進」派路線也將淡出民進黨體系。

文/柳金財

日前前民進黨籍立委、體委會副主委郭正亮發布退黨聲明,語重心長呼籲昔日同志找回從政初心,惟願「堅持自由民主、追求清廉勤政、謀求兩岸和平」。郭正亮離開民進黨,可謂是民進黨重大資產損失,曾經積極參與民進黨重要政治派系、職務及涉及黨決議文形成。這象徵著民進黨黨內傳統泛美麗島系,不僅其權力及路線已趨沒落;同時,黨內拋棄「大膽西進」路線歷史遺產及陷入政策思維僵化、一元化窠臼。

泛美麗島系領導精英圍繞著前主席黃信介及許信良,隨其淡出歷史舞台,許多智囊遠離政治核心決策權,郭正亮的退黨,意味著從此民進黨兩岸路線再難有務實性、創新性、宏觀性、前瞻性之戰略思維及規劃。也象徵著長期主張「強本漸進」派的保守反制兩岸思維,最終碾壓「大膽西進」派的開放前進兩岸思維。

主張「務實台獨」、「強本漸進」的「泛新潮流系」,已從昔日智囊、策士等政治幕僚,翻轉登上政治新貴族,包括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及監察院長(陳菊)。同時,正國會主張推動台灣正常國家運動、台灣正名,則隸屬黨內第二大派系,掌握立法院長(游錫堃)及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

泛美麗島系沒落,黨領導人許信良所提出「大膽西進」、「新興民族」論述漸銷聲匿跡。郭正亮作為泛美麗島系之重要智囊,與其他策士如前黨秘書長張俊宏、前國安會副祕書長陳忠信皆曾扮演者重要黨論述、決議文出台之催生者,例如「地方包圍中央」執政策略、「大膽西進」、「新興民族」創新宏觀戰略思維;出台「台灣前途決議文」,避免民進黨進一步走向「法理台獨」。該系在中華民國體制及獨派追求「法理台獨」間扮演著「和平緩衝」的避震安全閥角色及作用。「大膽西進」戰略思維難以存於民進黨黨內,這意味著黨內傳統派系共治之權力結構趨於衰弱,傳統黨內民主多元化主張,趨於僵化性、一致性。

民進黨黨內多元分層權力結構及路線主張,逐漸邁向「賴核心」權力結構集中化,故而公開倡議「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是「務實台獨」、「九二共識」是「一國兩制」、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混淆視聽。泛美麗島系沒落及「大膽西進」路線消失,促使民進黨從擁有開放性及前瞻性的兩岸政策思維,轉折至保守反制戰略思維。既往兩岸同屬中華民族、一個中華、兩岸統合論、德國模式、聯邦、邦聯及國協討論,呼籲打破「三不」政策主張積極「三通四流」主張,幾乎已無法見容於黨內,如此壓縮及窄化上述主張,更凸顯民進黨傳統「民主進步」屬性讓位於「威權馴化」,今日民進黨封閉保守威權形象,宛如昔日其所批判國民黨一般。

值得關注是,大膽西進思維雖在民進黨內銷聲匿跡,但此開放前衛路線卻影響前台北市長及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兩岸論述及路線,當蔡英文政府採取對抗性、反制性的兩岸論述及路線,導致兩岸關係陷入螺旋敵對時,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曾言及其兩岸路線,相似於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提出「大膽西進」政策。在民進黨內溫和務實路線漸被廢棄之際,西進政策不僅具有拉攏民進黨溫和務實勢力的效果;同時,當國民黨對西進政策噤若寒蟬,深恐被民進黨抹黑抹紅是「親中賣台」時,惟柯文哲堅持兩岸城市交流持續滬台雙城論壇。

柯文哲曾經強調兩岸交流要勇敢、積極地來往,正凸顯當前兩岸交流困境有待突破。無論是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泛美麗島系及作為智囊者郭正亮所建構「大膽西進」戰略;或曾倡議「親中愛台」路線的副總統賴清德,皆曾強調擴大兩岸交流及合作重要,然卻如曇花一現般僅存歷史印記中。賴清德曾主張「親中愛台」、德國統一是真正統一,承認「九二共識」不是問題、廢除「公投台獨黨綱」不是問題,關鍵是不能接受「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也宣稱「和平保台」路線,試圖緩解「抗中保台」路線、「聯美抗中」戰略對兩岸關係衝撞。然而,終究是「雷聲大雨聲小」,這些政策論述缺乏理論架構、實質內涵,給予人輕率倡議而無實質政策規劃。

其中有些看似「大膽西進」戰略思維,雖有模糊性及具中間溫和路線的特徵,但最終不敵「務實台獨」慣性之「路徑依賴」。賴清德主張「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宣稱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這大概是2000年民選總統以來最大躁進、挑釁性兩岸路線及台灣國家定位,混淆「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意義,極力邊緣化國民黨兩岸論述;甚至簡單化「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等於「務實台獨」,這將使民進黨兩岸路線及政策失去戰略上緩衝空間。

蔡英文總統作為民進黨內最高權力者,不僅無法團結黨內,導致許多傳統反對勢力民主前輩,紛紛離開這個標誌民主、進步價值的政黨。蔡英文作為黨政權力高度一體化的實權掌握者,本來可以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及話語權;然卻分化民進黨內派系共治及導致黨內諸多有識之士離開。同時,就政黨政治互動來說,也疏離政黨間國家認同凝聚,導致分歧擴大化,既無法凝聚黨內各派系,也無法團結各政黨。

既往蔡英文兩岸路線及論述,已陷入空洞化、保守化及反制化,最終難以建立兩岸「結構性合作」的「新模式」,反而淪為一片蒼白無力、模糊不清概念堆疊,具體務實可行的政策方案及前瞻思維則復之闕如。這種宣稱具可預測性、一致性、不對抗、不挑釁文青式兩岸論述,一再強調立基「民主、對等、和平、對話」政治口號,實毫無無助於化解兩岸僵局及降低敵意。

我們不禁要反問,若賴清德要繼續傳承「蔡規賴隨」,且更要「深化踐行」之,這恐怕只會激化大陸當局對台政策從「和統」走向「武統」。郭正亮出走民進黨值得令人深思,民進黨若完全無法容忍黨內「大膽西進」路線及包容多元論述彼此批駁,這等於拱手把兩岸關係發展主動權交給其他政黨;最終也因無缺乏兩岸治理能力,從而將政權拱手相送於其他積極政策作為之政黨,豈能不深深地反覆思慮呢?

(作者柳金財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