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柳金財》賴清德將「四個堅持」列入黨綱之利與弊
文/柳金財
民進黨主席、副總統賴清德提出勿「疑美論」,顯然無法化解美方「疑賴論」;為進一步化解美方對賴過往宣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疑慮,賴擬將總統蔡英文的「四個堅持」納入民進黨綱,鋪平賴競選2024年總統大選的關鍵阻礙。回顧蔡英文2012年競選總統時,提出「合而不同」、「和而求同」模糊兩岸主張,美方並無法理解其政策核心內涵。及至蔡競選2016年總統大選,倡議「維持現狀」主張及遵循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始獲美方認可。直言之,美國反對兩岸任何一方單方片面改變現狀、不支持台獨。
蔡英文總統於110年雙十國慶大會,發表國慶演說提出「四個堅持」:即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並宣稱這「四個堅持」,是台灣人民給民進黨底線,也是最大公約數。其中「兩岸互不隸屬論」為其核心內容,被視為是現實描述,而非法律定位。相對於既往透過前外交部長李大維提出「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前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提出「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所謂「兩岸互不隸屬論」被批判且歸納為「新兩國論」。
然而,相對蔡英文所揭櫫較為溫和中間路線,賴清德卻倡議「務實台獨」及制憲時刻到來、聲稱要變更大中國憲政體制,其兩岸路線及憲改主張顯得相對激進。現賴清德為競選總統,不得不尋求戰略上退卻,提出「新中間路線」,顯示繼承蔡英文兩岸路線,既有降低兩岸敵對的意涵,也要安撫美國的「疑賴論」動機,更有拉攏中間選民目的。藉此降低「務實台獨」及變革大中國體制憲法訴求,所帶來「改變現狀」的不確定性,此固然追求選票極大化目標,但卻難以重啟兩岸協商及不易化解兩岸政治僵局。
值得思考是,若蔡英文提出「維持現狀」主張,遵循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四個堅持」(兩岸互不隸屬論),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呼籲兩岸進行有意義對話、建設性對話,尚無法解開兩岸僵局及重啟對話,那麼賴清德主張「務實台獨」更冒進,更趨近於「變更現狀」,則更難以促進兩岸和平穩定框架建立,恐兩岸關係只會惡性循環。
惟從既往賴清德的兩岸路線及論述檢視,並非毫無彈性及鐵板一塊,其主張可以「上限」是具有「統合論」意涵德國統一模式,賴曾宣稱德國統一才是真正統一、德國總理來自東德;倡議「親中愛台」、兩岸共同合作防治疫情;尊重泛藍執政縣市以「九二共識」,進行兩岸城市交流;九合一敗選後倡議「和平保台」,試圖替換「抗中保台」路線。至於「下限」則是主張務實台獨、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儘管激進獨派及大佬在政治上支持賴清德,但賴清德依然宣稱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不必另行宣布獨立及變更國號。
賴清德若將「四個堅持」納入黨綱,尤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將《台灣前途決議文》內涵進一步「黨綱化」。根據民進黨的解釋決議文效力等於黨綱,「四個堅持」本身源自《台灣前途決議文》,將「四個堅持」中尤其「兩岸互不隸屬論」列入黨綱,具有重新確立決議文有關中華民國與台澎金馬定位關係,限縮中華民國主權所及領域,實質上等於有效管轄權區域。
這在政治意涵上,顯示賴清德秉持「蔡規賴隨」精神,未來其一旦執政將不會偏離蔡英文兩岸路線。同時,也向美國保證賴清德主政後,不會以台獨路線、變更現狀挑釁大陸,以符合美國不支持台獨及反台獨的兩岸政策宣稱。問題是,若將《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精神加以「黨綱化」,此將面臨1991年通過《公投台獨黨綱》揭櫫倡議以公民投票程序建立「台灣共和國」目標衝突。
一旦將「四個堅持」納入黨綱,勢必面臨修訂《公投台獨黨綱》以公投程序建立「台灣共和國」目標,這預設著民進黨公開主張,從訴求「一中一台」(「一邊一國論」)轉變成「兩個中國」(新兩國論)。這不僅無法化解兩岸僵局,也因公開倡議「新兩國論」,從蔡英文總統原本國慶日政治宣示,到目前執政黨黨綱修正,因違背大陸當局所堅持「一中原則」,反恐遭致更為嚴重外交壓制及軍事威懾。
《臺灣前途決議文》宣稱,台灣「事實上」已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其主權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以及符合國際法規定之領海與鄰接水域」。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既是歷史事實,也是現實狀態」;《臺灣前途決議文》主張,「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決定。就此而論,儘管民進黨承認中華民國為台澎金馬國號,但主權及領域並無與涵蓋大陸,而係主權及有效管轄權皆限縮於台澎金馬。換言之,民進黨界定中華民國領土範圍並無長江黃河。
民進黨若將「四個堅持」納入黨綱,尤其「兩岸互不隸屬論」取代「獨立建國論」,恐引發黨內軒然大波。從「一中一台」走向「兩個中國」,可謂是「一破一立」既廢除或修訂《公投台獨黨綱》,卻又另起爐灶形成《新兩國論黨綱》,從「台獨」走向「華獨」,主權及領土限縮於台澎金馬,切斷兩岸歷史臍帶及社會連帶關係,此亦不符合大陸對台政策「反獨促統」目標,透過「兩岸融合」途徑循序漸進達成「融合漸統」及「融合和統」統一終極目標。
而若是在保留《公投台獨黨綱》的前提下,則更加深化黨綱內部及其與決議文倡議目標之衝突,形成黨綱內既要依據公民投票程序追求獨立建國,又要定位「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一黨綱內部既要建立「台灣共和國」;又要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無重疊主權,豈非國策、兩岸政策體系混亂、目標矛盾重重;更嚴重是,這將造成台灣民眾國家認同混亂,「台灣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難以在國家認同上取得平衡。
吾人以為,將「四個堅持」納入黨綱的難度非常大,比較可行方式通過新決議文強化對中華民國認同,但對領土與主權範圍不應限縮在台澎金馬,而是兩岸具有重疊主權及領域,避免觸發大陸啟動實施《反分裂國際法》。以往民進黨在大選前常會提出新決議文,例如因應1992年國會大選,1991年提出《公投台獨黨綱》,宣稱依據公投建立「台灣共和國」;面對2000年大選,1999年提出《台灣前途決議文》,承認依據現行憲法目前國號為「中華民國」;面對2008年大選,2007年提出《正常國家決議文》,宣稱公投制新憲、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及推動台灣正名。
面對2020年大選,民進黨推出新決議文,批判大陸當局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運用反對「一國兩制」已成為「台灣共識」,邏輯實踐利於選票極大化。據此以論,賴清德為在2024年總統大選取勝,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只提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不提「兩岸互不隸屬論」,則其難度相對小,也比較具體可行;如果不在兩岸領土及主權有所變更,保持兩岸重疊模糊性,則其對兩岸關係衝擊相對少、效益佳。
(作者柳金財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