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蔡裕明》美日菲壓縮中國在南海的戰略自由

日本菲律賓外長防長會談,同意加強應對中國。圖為日本防衛相濱田靖一(中)與菲律賓防長加維斯(右)在東京防衛省外檢閱儀隊。(路透社)
日本菲律賓外長防長會談,同意加強應對中國。圖為日本防衛相濱田靖一(中)與菲律賓防長加維斯(右)在東京防衛省外檢閱儀隊。

文/蔡裕明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R. Marcos)於2023年2月8日協同第一夫人路易絲•阿拉內塔•馬可仕(Louise Araneta-Marcos)訪問日本。在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會晤日本天皇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此為小馬可仕總統於2022年6月30日就任菲國總統後首次訪問日本。小馬可仕曾經兩次會晤岸田文雄,第一次為2022年5月與其舉行首次會談,同年9月在紐約舉行元首層級的會談。

日本與菲律賓均希望藉由兩國元首會晤深化兩國合作關係。菲律賓與日本簽署7項雙邊協議與文件,這些協議內容包括基礎設施開發合作和30億美元的貸款計劃,以及與國防、農業、資訊和通信以及救災相關的協議,菲律賓允許日本軍隊參加自然災害和人道主義相關訓練與演習,確認並強化菲律賓-日本戰略夥伴關係(Philippines-Japan Strategic Partnership),以及促進兩國在國防、安全、政治、經濟和民間等實質聯繫關係。日本目前為菲律賓最大的官方發展援助夥伴以及最大的投資者之一。

日本與美國的印太戰略菲律賓角色

菲律賓現已在日本與美國印太戰略扮演重要角色。對美國而言,從歐巴馬的第二任任期以及歷經川普政府,華府放棄布希主義(Bush Doctrine)而改採新的國家戰略並重新界定外交優先選項,將中國視為對美國之潛在威脅,並攸關亞太地區之地緣政治穩定。

因此在軍事領域,從歐巴馬政府時期的「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包括兩個主要的「拱心石」。首先為美國進行陸海空軍的軍事現代化,以及擘劃反制中國的東風-16與東風-21型飛彈的防禦系統。除重整軍備外,美軍戰略理論規劃對中國的「整合嚇阻」(integrated deterrence),並在戰術與作戰層次上加強美國在中南太平洋地區(夏威夷、關島)以及美國在亞太地區盟友關係,其中包括日本、南韓、台灣與菲律賓,共同對抗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擴張主義傾向。

在菲律賓方面,美國已將菲律賓視為戰略上不可或缺位置。菲律賓位於南海諸群島與關島之間,並且緊鄰南海兩個海峽:呂宋海峽(Luzon)與馬六甲海峽(Malacca),這是唯一進出這個海域的通道,其中,呂宋海峽連接南海與太平洋海域,馬六甲海峽連接南海與安達曼海和孟加拉灣。

在此種戰略規劃下,歐巴馬政府開啟美國在南海的「軍事存在」計畫,並於2014年與菲律賓簽署《加強國防合作協議》(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 treaty, EDCA),並於日前美軍取得菲國四個基地的使用權。對於美國軍方而言,美國空軍已於位於巴拉望島(Palawan)的安東尼奧包蒂斯塔(Antonio. Bautista)空軍基地部署薩德導彈系統,未來也希望可以部署F-35戰鬥機、B-52轟炸機和P-8波賽頓海上巡邏機。除安東尼奧包蒂斯塔基地外,另一個關鍵的軍事基地為呂宋島中部的麥格塞塞堡(Fort Magsaysay),因為該基地距離呂宋海峽較近並可嚇阻北京對於台北之威脅,或作為後方支援、反擊或情報蒐集的角色。

這些基地均為華府在南海保持軍事存在重要的「資產」。此外,美國在該海域附近的軍事演習或美菲聯合軍演,特別是肩並肩聯合演習(Balikatan Exercises)來擴大美軍在該地區的實質存在。

對於日本而言,日本相當倚賴出口來實現經濟成長並確保海上交通線的安全,因此需要與擁有海上霸權的美國結盟。此種擴大結盟關係可確保西太平洋與印度洋間之連通性,保證日本的經濟安全,並保護日本國土不受威脅。

不一樣的日本

日本於2022年12月16日通過《國家安全保障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國家防衛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以及《防衛力整備計畫》(Defense Program)三份文件。根據這三份文件,日本正在跟隨西方趨勢,在國防戰略上變得更加積極與自信。正如前首相安倍晉三所誓言的一樣,日本的國防預算將增加到其目前國內生產總值的2%左右,已與部分西方國家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預算將用於採購美國戰斧導彈,這是一種進攻性武器,可增強日本打擊敵人基地的能力。

日本為強化自身與東南亞國家共同面對來自中國在灰色區域的混合威脅,東京一直在加強與越南、菲律賓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海上安全合作。這些作為主要包括出售非攻擊性的防禦型裝備,以及提供海上安全的訓練合作計畫。

前者包括日本海岸警衛隊向東南亞海岸警衛隊提供更大與更堅固的船隻。例如,2013年,日本向菲律賓海岸警衛隊交付10艘日本製造的44.5公尺多用途快速反應巡邏艇;2021年日本三菱重工交付為菲律賓打造96公尺大型多用途巡邏艦(large multi-role response vessel, MRRV)。此外,東京已向越南交付6艘二手漁業巡邏船,到2025年還將再交付6艘。日本還在2020年向印尼海岸警衛隊捐贈一艘499噸的巡邏船,此外2021年印尼曾打算從日本購買多達8艘最上級護衛艦。

後者則包括日本海上保安廳對東南亞國家的海岸警衛隊,提供國際海洋法、民事執法和國際海事戰略方面之培訓。

除海上安全合作外,日本與東南亞國家在其他領域的合作也十分活躍,包括日本以財政和技術支援東協面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加強東協災害管理人道主義援助協調中心(ASEAN Coordinating Centre for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on disaster management)的合作,以及文化與商務領域之合作。。

壓縮中國在南海的行動空間

在小馬可仕總統的領導下,菲律賓相關官員已開始為中國可能入侵台灣制定應變計劃。從美國與日本的角度而言,菲律賓已成為關鍵性的地緣戰略焦點。除菲律賓作為海上交通線的樞紐地位外,菲國戰略價值還有兩項原因。第一,他在地理上緊鄰中國的兩大熱點地區:台灣與南海。第二,美國可以預先部署部隊,而有助於減少軍隊過度集中的問題,因為過度集中的部隊可能易於受到中國的飛彈突襲。而日本則作為東南亞地區副警長的角色,透過日本與東南亞的海巡合作強化東南亞國家,特別是海上東協國家,對抗來自中國灰區混合威脅。

2023年是日本與東協開啟交流50週年,這是日本重申對東南亞和平與穩定的承諾的好機會,而且預見日本將與東協的合作水平從戰略夥伴關係提升到全面戰略夥伴關係(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CSP)。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日本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東京一直是亞洲譴責俄羅斯的國家。儘管在東協保護傘下的東南亞國家在戰爭和經濟制裁問題上與日本看法或許不一致,東協國家一致認為國家主權和完整不可侵犯,並認為必須尊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其實,東協也面臨戰略困境。外部有四方安全對話(Quad)、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AUKUS)和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等雙邊或多邊機制,這些均挑戰東協希冀作為印太地區核心的角色,內部還有南海主權與緬甸的人權問題,因為成員國對於安全與主權的觀點並不一致。

菲律賓總統曾經於今年1月訪問中國並簽署14份合作文件,顯示菲律賓仍擺盪在是否支持日本或中國在東南亞所欲扮演的角色與地位。但對菲律賓而言,馬尼拉與北京尚存在海事糾紛,並仍寄望以其自身的地緣優勢來換取日本的經貿與非傳統安全合作,使得中國在南海的戰略空間,逐漸為成形當中的菲日美安全合作所壓縮。

(作者蔡裕明為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