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李路》公投綁選舉 綠騙得到年輕選票?
文/李路
台灣18歲公民權修憲公民複決,將在11月26日綁九合一大選同時舉行,本次修憲需跨過高門檻965萬張同意票,才能讓18歲年輕人享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權。同時也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人民直接參與修憲,18歲公民權投票能否闖關,值得關注。
但是台灣18歲公民權公投真的有賣點嗎?根據2022年8月,「壯闊台灣」舉行第一次民調,當時40到60歲民眾的支持比例不到一半落在42%,選戰前一個月的二次民調表現48.4%僅微幅進步。10月25日公布第二次民調結果,發現40到60歲族群對於同意下修公民權的支持度還卡在48.4%。根據最新11月3日民調顯示18歲公民權公投支持率約45.8%,還不知道的民眾佔了近51%。
年輕選民向來是蔡英文與民進黨鐵票族群,大選綁公投也是民進黨選舉伎倆,想把公民權下修到18歲,看起來像是打著年輕人選票的算盤。相對多數家長認為18歲的年輕人,無法為自己的選票負責,更怕政治因素影響子女學業。
從民主支持者的角度來看,公投不是民意調查,而是公民社會的一環。公投議題應該是多數人有關的公共事務。民進黨認為,公投可以解決爭議的社會現象,所以上次2018年公投最尖銳問題是同性婚姻合法化。在野的國民黨發起了一場反對擴大同性群體權利的宣傳運動。老一輩台灣人認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危險,怕破壞社會價值觀與社會和諧,結果公投結果大約70%的選民投下反對票。執政的民進黨在承諾不改變現有的《民法》之下,隨後通過《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同婚法),贏得不少支持同婚的年輕族群的民心。
對於公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其實有很多的爭議,2018年九合一大選被稱為「公投元年」。選民可在投下心有所屬的縣市首長與民代的同時,可以就公投提案表達身為公民的看法,手中的那張公投票,是履行公民參政權的實踐。
當時,在選前一天,知名律師呂秋遠在媒體上發表〈這次公投最重要的貢獻〉一文,指出由於《公民投票法》就公投結果「如期未制訂法律」,並未定有罰則,因此,就算公投票開出來,但相關機關若未就該結果「為必要處置」,也僅有政治責任,而無相應之法律責任。
對於台灣公投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昂貴的民調,沒有實質的意義。今年推動的18歲公民權公投,看起來在台灣社會尚未形成集體共識,更多人不清楚其意涵為何,更多的是騙年輕人選票的算計吧?
中國因素影響不了選情
影響台灣選舉主要是經濟與中國大陸因素,其他還有經濟、社會議題的看法、候選人的品格、人格特質。2022年11月26日地方選舉,民進黨唯一能動員選民的論點是與來自中國威脅,也就是「抗中保台」。然而,8月大規模圍台軍演的危機,選情反而相對冷淡,各個政黨候選人大打候選人人格瑕疵,互打學歷缺失或者不良關係。
根據一份網路民調顯示,高達65.6%的民眾最在意的「選舉地雷」是貪汙賄選,第二、三名則是學經歷造假41.7%與暴力行為33.4。無論是貪污賄選、學歷造假或者暴力行為都跟候選人特質有關,候選人人格特質反而成為這次選舉的特點。所以,一些原本被看好的政壇黑馬,因此失去民眾信任感,不是辭去民代身分就或者退選。
對於政黨來說,為了拿到選民的選票,在選舉策略上,只要讓選民、讓候選人產生負面觀感及厭惡感,就能打敗對手。2022地方選舉,打著「抗中保台」牌,反倒看不出效果,台灣民意基金會10月底民調結果顯示,曾經是蔡英文與民進黨鐵衛隊的20至34歲年輕選民,與7月相比,20至24歲選民贊同蔡英文處理國家大事方式的人下滑高達26.1個百分點。
原本想要用18歲公民權公投,吸引年輕人支持,如今鐵票流失,看來公投已非爭取年輕選票的萬靈丹。這次地方選舉,既騙不到年輕選票,操作中國因素,影響不了選舉,年底選情已露出敗象,岌岌可危。
(作者李路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