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雙汪」講話 中國對台政策正在調整?

汪洋

文/蔡裕明

2021年中國對台工作會議,日前於1月17日至18日於北京舉行。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指出今年對台工作重點,除仍重申「一個中國」原則與「九二共識」外,還包括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與「融合發展」。這段言論相較於從去(2020)年7月以來「武統論」的論述顯然緩和不少,加上全國台灣研究會新任會長汪毅夫所言「不容妄議對台方針」,可以合理推測中國試圖在拜登政府時期的美中台三邊關係當中,除化解來自美國「聯盟抗中」的壓力外,也試圖調整中國的對台政策。

汪洋兩次對台工作會議的變與不變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於去(2020)年1月19日與今年1月17日皆出席對台工作會議並發表講話。在時間的意義上,去年正剛好台灣民進黨取得中央執政權與國會過半席次,今年則面臨拜登即將就職,以及去年兩岸關係正處於最低點以及「外部勢力干涉」的狀況,由此所造成結果便是去年有多份民調不約而同皆指出,台灣民眾認為中國較美國不友善。

陸委會於去年11月所公布的民調指出,有74%的民眾認為,中國大陸政府對台灣政府不友善。也就是說,中國的對台決策單位與幕僚,應該有看到其政策的「誤區」,或者外圍媒體或單位「言說」所造成兩岸之間威脅認知的轉變與敵意螺旋的上升。

汪洋在去年的對台政策講話當中有提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但在今年的對台政策講話當中,提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跟去年汪洋幾次的講法當中,似有些許的轉變。

中國對於台灣的政策乃是建立一個框架,促使台灣接受一中原則實質化。在2008年6月之前,中國方面不評論「九二共識」或「一中各表」,而在2008年6月後開始要求「九二共識」。隨後,時任國台辦主任王毅表示將堅持「九二共識」,更在2009年3月,中國進一步表示堅持「九二共識」就是堅持雙方對於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認同。

原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9年《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講話指出,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但在香港歷經反送中事件與民進黨在總統與國會的勝選過後,「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就少被提及。取而代之的便是汪洋在去年所提回到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今年再回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而不是「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雖然僅是一字之別,但似乎顯見中國對台政策似有和緩象徵。

「不容妄議」對台方針

再加上汪毅夫指出「絕對不能容忍全面妄議中央對台大政方針、全盤否定對台工作成績」。「妄議」一詞出自於《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46條,「妄議黨中央大政方針,破壞黨的集中統一的」,並可以再區分情節較輕、情節較重與情節嚴重等情況。也就是說,「妄議」一詞在中國官場上相當嚴厲與沈重,多指黨中央建立輿論「上位」,以紀律為底線,懲罰批評黨或國家政策或作為的個人。

實際上而言,從去年年中開始的「武統論」除造成兩岸關係緊張外,也讓台灣與美國的進一步深化彼此間的關係外,也讓各個國家或區域組織紛紛建構以中國為對象的「印太戰略」。

對此,汪洋進一步則認為應當結合台商台企參與區域發展計畫,參與第十四個五年經濟發展規劃與實施,並且支持福建兩岸融合發展。而這是延伸去年汪洋所言「提高惠台利民政策舉措的實效,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和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換句話而言,中國目前對台政策試圖擺脫去年激進主義的武統論的掣肘,並在拜登就任前對美國釋出善意,強調兩岸關係仍可朝向有意義的情況發展。

兩岸開展新局的可能性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1月23日表示,呼籲中國與台灣進行對談,拜登核心幕僚坎伯(Kurt Campbell)也表示期待兩岸恢復對話。蔡英文總統於2021年的新年演說也提到兩岸對話的可能性。她說「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也就是說,在美國呼籲、中國改變立場以及台灣有意願的三方共識情況下,兩岸在今年確實有開展新局的可能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汪洋在今年的講話當中提到「時」與「勢」都站在中國這邊,這也呼應習近平在十九大的報告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也就是一個更有自信的中國已經站立起來。現階段中國應該回到深化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對台政策,其中的兩岸的經濟融合是兩岸發展的前提與基礎,才能進一步推動兩岸經濟合作的制度化。

2021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年,並於2020年1月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亦是中國希冀台商與台企能夠多參與十四五計畫當中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福建作為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基礎。

只不過是台灣仍然不太相信來自中國的善意或政策調整。在理論上,「安全」是一種信念,涵蓋安全感、不安全來源以及增加安全條件等內容。其中在形成不安全感的信念當中,包括兩種現念。一種是對於事件、狀況的評估,以作為威脅或危險的指標,另外一種是對於現有防禦措施或應變能力而察覺到的威脅或危險。

根據台灣國防部表示,去(2020)年中國軍機騷擾台灣西南空域超過380架次。並且1月23日與24日中國軍機還大規模擾台,雖可能是針對美國羅斯福號航艦的反制或例行性演練,但這卻提高台灣民眾持續將中國視為威脅,反而不利於兩岸建立對話的可能性。這更可能讓兩岸之間的敵意螺旋上升,台灣就只能強化軍事戰備或倚靠美國協助台灣的安全事務,美國才能順勢將台灣置於美國國內立法與政策言說當中,並逐漸賦予「準國家化」資格。

《伊索寓言》中「北風和太陽」常被用來形容兩岸關係的發展。實際上而言,從馬英九政府到蔡英文政府均主張與中國建立友善的關係,並緩和兩岸間的不安全感,兩岸間需從對話、協商與進一步建立共識,才能化解各自對於對方的不安全感。

(作者蔡裕明/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本文為國戰會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