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柳金財》「和平保台」應超越「抗中保台」

「世界民主大會與台灣民主」論壇主講人,呂秀蓮副總統。(照片截自YouTube 直播畫面)
「世界民主大會與台灣民主」論壇主講人,呂秀蓮副總統。

文/柳金財

最近蔡英文總統應邀出席「世界民主運動」全球大會,並致詞指出「世界民主和全球秩序正面臨冷戰後的最大挑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見證極權政體的恣意妄為,台灣則面對來自大陸日益升高的文攻武嚇。」與此同時,長期關注兩岸關係及女權運動先驅者,前副總統呂秀蓮則在參加另一場「世界民主大會與台灣民主」論壇中,呼籲「愛和平、保台灣」,並提醒「台灣現在已經陷入,中國龍跟美國鷹,爭霸全球的漩渦當中。」值得關注是,呂秀蓮不認為習近平的講話讓人對和平絕望,相比之下並沒有太嚴厲,習雖大聲喊戰爭但事實上是留下「和平的窗戶」。

這樣兩種保台戰略思維頗為南轅北轍,蔡英文強調是一種對抗思維,呂秀蓮則提出一種和平路徑。一般言之,「抗中保台」路線恐「引戰」而非「避戰」,徒增台灣安全的風險係數。呂秀蓮則提醒中共高層的人事佈局應給台灣警惕,習近平在其任期內徹底處理台灣問題,問題是台灣人民「要戰爭還是要和平」呢?

首先,美國尋求代理人戰爭,強化民進黨「抗中保台」路線。蔡英文倡議「抗中保台」路線,與美國印太戰略鑲嵌,自然成為美國圍堵中國戰略前沿,陷入馬前卒、棋子角色,恐淪為中美龍鷹之爭下犧牲品。美國固然聲稱力挺台灣,包括總統拜登前後四次公開宣稱保衛台灣,但美政府又宣稱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儘管外界普遍美國對中政策已從「戰略清晰」走向「戰略模糊」。從美國介入俄烏戰爭過程來看,美國通過法案以預算撥款方式支援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及號召西方國家經濟及金融制裁俄羅斯,但美國及北約並無出兵馳援烏克蘭,而是尋求戰爭代理人方式間接介入。

這種「聯烏制俄」、「以烏耗俄」尋求戰爭代理人模式,既耗損俄國家競爭力,使其在全球霸權爭奪賽中趨於劣勢;也造成烏國生靈塗炭、難民四竄、糧食出口下降及重大設施因戰爭遭破壞,未來烏國重建之路相當艱辛且遙遠。美國界定中國為「修正主義國家」、「戰略競爭對手國」,從歐巴馬總統開始提出「重返亞洲」、「亞太戰略再平衡」,到川普總統提出「印太戰略」,拜登總統在「印太戰略」框架上疊加「印太經濟框架」,強化與盟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因而水漲船高,這強化民進黨「聯美抗中」戰略的底氣,也增加捲入「被戰爭」風險。

其次,中美兩大國戰略競爭,增加台灣安全風險。美國從國會到行政部門、民主黨到共和黨,皆充斥「反中」政治氛圍,這提供民進黨政府對抗大陸的底氣。隨中國國力上升、經濟名列第二、軍事第三,經濟總量為美國七成,美國因霸權殞落心態視中國發展為「威脅論」。故而,民進黨政府「抗中保台」路線、「聯美抗中」戰略,恰恰與美國「印太戰略」、「聯台制中」策略相向,但此「一邊倒」失衡戰略恐因中美兩大國戰略競爭,進而衝擊台灣的安全及發展。

無論是蔡英文總統公開否認 「九二共識」、不接受「一國兩制」,公開倡議「抗中保台」路線、「大陸別國論」、「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論」,這些言詞悖離蔡所說其兩岸政策具有一致性、可預測性、不具挑釁性,刺激大陸對台政策之「敏感政治神經」。儘管民進黨政府呼籲與大陸當局進行「有意義對話」、「建設性對話」,但因無「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無法進行溝通、協商,即使恢復兩岸兩會、國台辦與陸委會協商皆不可得,更遑論「蔡習會」呢?

再者,大陸當局視「九二共識」為「定海神針」,否認必須承擔代價及成本。蔡英文強調大陸當局「從軍事恫嚇、網路攻擊、經濟脅迫到灰色地帶活動,和影響力操作」;但卻讚譽「然而台灣人民即使面對,持續不斷的威脅,卻從未迴避,來自威權干預的挑戰」。這種鼓舞「抗中保台」思維,易激化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架構的建立。二十大期間,中共外交部公開宣稱,已從台灣拔除九個邦交國,國際社會的「一中體制」日益穩固,台灣國際生存空間日益萎縮。

前副總統呂秀蓮所倡議「和平,保台灣」路線,不同於蔡英文「抗中保台」路線。呂秀蓮長期倡議以和平方式建立台灣為「東方瑞士國」、在美中日間建立「永久中國」,跳脫「一邊倒」採取均衡的外交戰略。「和平,保台灣」立基於「民主和平論」立論基礎,兩個自由民主具有共同價值國家,更不會隨意爆發戰爭。就此而論,中國民主化發展,與台灣前途和平解決具有密切關聯性。

最後,台灣的國際戰略應不是奉行「聯美抗中」失衡戰略,而是採取「友美和中」均衡戰略。呂秀蓮呼籲國內政黨應先團結,共同面對外界最大的威脅。呂直言「很明顯台灣已經被全世界認定是第二個烏克蘭,我們要逆勢而行,而不只是單純批評攻擊。」即使面對美國,呂也認為台灣不能百分之百追隨,要能對等地談「Yes or No」。同時,也要與大陸當局對話,甚至可以與習近平見面,讓習知道台灣人民需要和平。就此而論,呂副總統對於當前台灣「一邊倒」向美國的戰略依賴,反而使台灣陷入「烏克蘭情境效應」,徒增台灣「被戰爭」風險。

總體而言,「世界民主運動」全球大會在台舉辦,也顯示出台灣民主成果贏得國際社會肯定,這來自當時國民黨主政者願意放棄鎮壓及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及以民進黨為主反對運動者努力推動台灣民主化進程。

從地緣經濟來說,兩岸經濟貿易互賴已經非常密切,且社會文化教育等交流也非常頻繁,兩岸民眾屬於同文同種同屬「一個中華」,兩岸差距在於政治民主化及公民社會自主性發展。

一般言之,民主國家對待政治異己或對內部分裂主義勢力,相對更具有包容性,即使是屬於一國內部事務性質,也會尊重轄區人民依據民主程序決定,例如蘇格蘭試圖脫離英國、魁北克跳脫加拿大,皆允許其依據民主程序投票表決之。至於第三波民主化較晚國家西班牙,中央政府決不允許加泰隆尼亞地方進行獨立公投。

中華民國本身是主權獨立國家,不存在激進獨派倡議「獨立公投」或推動「台灣正名」之必要性,這只會刺激對岸採取「以法制法」方式反對及遏制台獨,最終引發兩岸緊張對立。中共已在黨章中明確納入「一國兩制」及反對及遏制台獨。職是,採取「抗中保台」路線,不僅難以真正達到「保台」目標,反而因被解讀為推動「急獨時間表」,更將會招致「急統時間表」的武統襲擊。

呂前副總統所提台灣勿陷入「烏克蘭情境效應」,應要「避戰」方案而非積極主動「引戰」,台灣必須謹慎因應二十大後中共對台政策轉變,強調反台獨及反干涉。就此而論,「和平保台」路線比「抗中保台」路線更具可行性,更能帶來兩岸和平紅利。

(作者柳金財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