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黃惠華》九合一選舉「抗中牌」打不過「道德牌」

王毅針對美國總統拜登近日發表的台灣政策立場時指出,「在美方插手和縱容下,台獨勢力滋生蔓延,不斷改變大陸與台灣同屬一中的根本現狀,進而對台海和平穩定構成最大威脅」。(路透)
王毅針對美國總統拜登近日發表的台灣政策立場時指出,「在美方插手和縱容下,台獨勢力滋生蔓延,不斷改變大陸與台灣同屬一中的根本現狀,進而對台海和平穩定構成最大威脅」。

文/黃惠華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9月23日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與中國外長王毅會談,會後美國國務院發佈新聞稿指出,布林肯在會中強調美國對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承諾,並闡述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攸關區域乃至全球安全與繁榮。

但是,王毅前一天在美國紐約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總部的演說中,就針對美國總統拜登近日發表的台灣政策立場時指出,「在美方插手和縱容下,台獨勢力滋生蔓延,不斷改變大陸與台灣同屬一中的根本現狀,進而對台海和平穩定構成最大威脅」,他還提到,「台獨這頭破壞力極強的灰犀牛,正在向我們衝來,應當予以堅決制裁」,並稱將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美中在聯合國以台灣為題進行新一波的較量,原本讓蔡英文可以再次撿到槍,再化身一次「辣台妹」以挽救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日益衰敗的景象。只是9月20日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公布一份民調顯示,蔡英文的聲望最新顯示,20歲以上台灣人中,44%基本上贊同蔡英文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43%不贊同;贊同者比不贊同者只多0.9%,已逼近新執政困境的臨界點。目前蔡英文聲望低迷並非好預兆,到底是中國大陸因素、美國因素,還是道德因素?這些因素是否衝擊年底選情?

美國總是擔心中國試圖影響選舉,但是想要主導台灣選舉結果的卻是美國,日前美國總統拜登又表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將保衛台灣」,這是自2021年上任以來,拜登第4次表達了美國將在軍事上保衛台灣的看法。拜登一邊說著要出兵防衛台灣,底下的官員連忙著否認,總統表態戰略清晰;官員則要戰略模糊,讓人摸不著頭緒。

實際上美國想要煽動台灣與中國大陸對立情勢,持續在台海問題上大做文章,大打中國牌持續至2024年總統大選。美國擴大對台政策,各種法案、軍售、關鍵技術合作一把抓。

在美中衝突發展的背景下,美國持續提升台灣地位別有目的。自從2018年川普執政時期,美中貿易戰開始,美國通過了《台灣旅行法》,允許台美官員進行正式訪問與會晤。因此最資深、最有份量的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才能來台訪問。為了對抗中國,美國國會一邊推出反中法案,一邊推出與台灣有關的法案,2022年9月14日美國參議院外委會通過將全面重整美國對台政策的「台灣政策法案」,「台灣政策法案」可以說是《台灣關係法》2.0升級版,表面上這是美國給予台灣外交、經濟與軍事支持。

實際上美國要持續擴大對台軍售,根據 1979 年《台灣關係法》有義務確保台灣安全,美國是台灣武器供應者,但不代表美國有義務出兵協防台灣,現在有了2.0版的「台灣政策法案」,美國能夠明正言順擴大對台軍售,台灣反被當成凱子。

中國對於美台軍事行動,絕非無動於衷,這次台海出現前所未有的危機。夾在兩強中間的台灣,蔡政府為了降溫,昔日的「辣台妹」只好選擇軟弱回應中國大陸,根據台灣國際戰略學會9月初民調顯示,民眾對於蔡政府這次面對中共軍演的應變處理表現不滿意44.6%,大於41.9滿意,反而失去了民眾信心。

影響台灣選舉主要經濟與中國因素,在台灣沒有左右派之分,只有泛藍與泛綠之分,兩岸關係的立場是政治選擇因素,其他還有經濟、社會議題的看法、候選人的特質,但這些都沒有比經濟、中國因素來的明顯。例如2018年地方選舉,因為民進黨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改革政策得不到民心,慘遭滑鐵盧。2020年因為香港反送中,蔡政府趁選舉大賣「芒果乾」,得到多數選票,連任成功。

2022年11月26日地方選舉,伴隨著中國大規模圍台軍演的危機,選情反而相對冷淡,主要原因是各個政黨候選人大打候選人「道德」缺失,相互找出對方的論文抄襲問題、誹聞問題,試圖讓選民產生對候選人負面觀感及厭惡感,例如原本被看好的政壇黑馬,前新竹市長林智堅因此中箭落馬,「道德牌」反而成為這次選舉的特點。

這次2022地方選舉,打著「抗中保台牌」,反倒看不出效果,因為兩岸關係並非縣市長可以決定,所以中國因素影響性可能不大。要是年底的執政黨選舉失利,可別又拿中國當藉口,只能怪自己道德缺失讓選民討厭,失去民心。

(作者黃惠華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