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蕭衡鍾》和平才是台灣最大公約數
文/蕭衡鍾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9月4日舉辦的「中共軍事演習與台海安全」民調發表會,民調數字反映出台灣人民想要安居樂業、兩岸和平發展不要戰爭的真實想法。顯然地,兩岸和平、台海不要戰爭是台灣民眾普遍的心聲,也是台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
及早投資和平方能避免走向衝突
今年至今最大的國際事件無疑是二月下旬爆發的俄烏戰爭,由於以美國和北約為主的西方國家竭力支持烏克蘭,形成長期的「代理人戰爭」,並對俄羅斯實施全面經濟制裁與外交孤立,希望大幅削弱俄羅斯,擴大北約聯盟及其影響力,進一步改變歐洲的權力分配,但是似乎收到美國所不願看到的效果,助長了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在地緣戰略與地緣政治經濟上的亞歐整合。
早在俄烏戰爭前,台海已被《經濟學人》稱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俄烏戰爭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一直縈繞在台灣上空,理由是自蔡英文政府上台後,因其台獨意識形態作祟,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協商大門關閉,兩岸建立的正式溝通管道不通,民間正常交流也受到政治及疫情的影響而降到空前低點。
由於台海兩岸在政治上的岐異、在國家統一與民族發展觀點上的對立,使兩岸在軍事上的對抗思維與行動頻次更形升高,加上國際上以美國為首、聯合其印太地區盟友與歐洲若干國家對於中國的遏制,頻頻以「自由航行」為名干涉東海、台海與南海事務,更促使台灣被推向了戰爭邊緣,成為大國博弈、戰略競爭的衝突焦點。
數十年來,台海兩岸在經貿、社會、文教等領域的交流都發展出熱絡有序的關係,得之不易,不應走回猜疑、對抗、仇視甚至是兵戎相見的老路,這是不符合兩岸人民最大利益的,在兩岸關係低潮、風險增加的情勢下,更應在和平時期就先維持、鞏固與強化和平,不要等到武裝衝突與戰爭發生後才來想要和平,屆時恐就為時已晚、追悔莫及了。
定期追蹤的民調已展現台灣民意
國戰會所舉行的「台海安全」系列民調,迄今已執行了4次,皆顯示多數台灣民眾仍希望兩岸關係能夠和平相處、對話交流的民意,前3次由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聯袂舉辦,第4次則是由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單獨舉行,累積4次的民調資料,在台海安全議題上具有追蹤價值與政策意涵。
第一次是於2020年10月24日舉辦「台海安全」民調發表會,對於兩岸未來的發展,如果要選擇一個關鍵字來描述兩岸關係的願景,有高達9成、90.4%的受訪者選擇了「和平相處」,代表台灣民眾大多仍希望能夠與中國大陸和平共處。
第二次為2021年3月20日舉辦「拜登新局與台海安全」民調發表會,也有高達77.9%的台灣民眾支持「兩岸能夠開啟對話」、「春暖花開」;對於美台關係升溫,美國表示會協助台灣維持防衛能力、參與國際事務等「幫助」,只有21.3%的台灣民眾認為美國是真誠的,卻有61.1%的比率認為美國是別有用心地想要利用台灣。
第三次則是在2022年3月15日舉辦「烏克蘭戰爭與台海安全」民調發表會,對於歐美與台灣一直在操弄「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說法,僅有26.1%民眾表示認同、有61.6%民眾並不認同,顯示多數台灣民眾並不認同這個說法,同時,仍有高達77.3%的民眾認為兩岸應維持「和平往來」,只有16.1%的民眾認為要繼續「抗中保台」。
另外,也只有36.7%的民眾認為美國是真心想支持台灣,有46.9%的民眾認為美國並非真心。而當被問及若美國可能協助台灣的4種方式時,台灣民眾認為美國會「提供武器裝備」的比例最高、占了61.5%,其次為48.5%的「公開聲援」以及44.1%的「情報支援」,比例最低的就是「派兵支援」、只有26.1%的比率。
第四次就是2022年9月4日舉辦的「中共軍事演習與台海安全」民調發表會了,只有18.2%的台灣民眾認為要繼續「抗中保台」,有66.4%民眾對解放軍的克制還有兩岸和平有一定信心,不認為解放軍會像民進黨與蔡英文政府恫嚇民眾的那樣、藉由演習機會攻打台灣,更有高達75.0%的民眾認為台灣應與中國維持和平往來。
此外,有超過半數的民眾表示支持兩岸要盡速恢復協商往來,對於前副總統呂秀蓮所提出的「兩岸無冤無仇,我們不要戰爭」主張,有高達80.4%的民眾表示支持此一說法,而不支持的民眾僅有13.9%,比認為要繼續「抗中保台」的人還要少。可見,通過台海安全系列民調的定期追蹤,已展現台灣民意所向。
對於兩岸民意誤解與民粹對抗的加深,台灣應與大陸共同尋求合作與融合之道,通過兩岸領導人與各界、各階層、各黨派的溝通對話,有效管控分歧、避免誤判,軍事上防範戰略風險的意外、避免擦槍走火,使兩岸民間能夠更自在地交流合作,經由兩岸共同發展來催化民心融合,方能避免兩岸人民對立與敵意螺旋的加深,這才是對台灣最有利的選擇。
就像呂秀蓮也認為,中國的「融合發展」這個詞對於兩岸和平來說更具意義,她認為可以從中尋找台海和平的窗口,呼籲要以此來凝聚台灣內部的新共識。因此,兩岸可以從建構台灣民眾對於「兩岸共同體」的「共同體意識」著手,落實兩岸的區域整合,使台海和平、讓台灣「避戰」。
(作者蕭衡鍾為國立聯合大學助理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