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蘇秦》習拜峰會 台灣能跨入「護欄」嗎
文/蘇秦
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定11月訪問東南亞,可能藉由這場近三年來首次國際行程,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中美峰會。台海緊張情勢升級之際,美國與中國官員仍持續討論,安排拜登與習近平兩人面對面會晤,是否能化解台海危機,全球都高度關注。
如果拜習會能夠在11月順利舉行,這不僅是習近平3年以來首度海外之旅,也將是拜登上任總統以來,首次與習近平面對面會談。針對該報導,大陸外交部僅回應:「中國支持印尼和泰國主辦兩場會議,願意與各方合作,讓會議達成正面結果。」
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則證實,習近平與拜登在7月底的電話會議中,提出面對面對談的可能性,「並同意由兩邊團隊繼續安排有關細項」。他表示,目前尚無最新消息要宣布,但確定美中領袖預期都會出席今年11月在印尼峇厘島舉行的G20會議。
習近平上一次的國際行程要回溯到2020年1月的緬甸行,當時新冠肺炎的疫情尚未發生嚴重感染的情形。習近平今年曾短暫停留香港,參加7月1日的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活動,但是當日即返回。
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習近平若是長期缺席國際舞台,將更加嚴重地影響中國和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溝通。尤其是中國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之後,舉行對台圍島式軍事演習,更升高台海緊張,引發兩大強權直接衝突的可能性。
不受裴洛西訪台影響 11月峰會為最佳緩解時機
大陸為反制美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在8月5日宣布8項措施,包括:取消安排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取消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取消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暫停中美非法移民遣返合作、暫停中美刑事司法協助合作、暫停中美打擊跨國犯罪合作、暫停中美禁毒合作以及暫停中美氣候變化商談。
不過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在措施宣布當日即解釋,並非所有軍事溝通管道都已中斷,美方會持續確保與北京的溝通管道暢通。現在由美國與中國官員仍持續討論習近平與拜登實體峰會的情形可見,中美領導人都有意穩定雙邊關係。
等到11月中共20大和美國期中選舉皆落幕後,屆時讓北京不滿的裴洛西也卸任眾院議長,是緩和中美關係的最佳時機。
7月中美元首通話顯示習的統治自信
裴洛西訪台的座機和一系列安全保障均由美國國防部提供,美國軍方作出如此傷害中國主權和安全的行為,客觀上已使中美兩軍的交流意義大幅損耗。但是,大陸並未因此放棄中美領導人的會晤計畫,不僅顯示了習近平對於自身的領導極具信心,更表示大陸對於穩定中美關係的決心,並未因裴洛西訪台而有所動搖。
其實在7月份習近平與拜登進行第五次通話,對習近平來說並非沒有政治風險,因為當時正值裴洛西亞洲行前。習近平做出通話的決定,代表著對於裴洛西訪台的風險控管已經完全掌握在手,即使面對國內因疫情及其他政策的複雜問題之際,也展現出強大的實力與穩定性,得以元首通話減緩因為台灣問題而與美國的衝突不必要風險。
在新華社通稿中,習近平提了不少事,但台灣議題篇幅仍是重點,白宮新聞稿更是聚焦台灣問題,相當罕見。而儘管拜登當場提出對於台灣議題非常明確的擔憂,雙方在會談期間並沒有就台灣問題建立任何護欄,也未顯示有任何新的共識,這凸顯了即使中美在許多議題上已經有相當的默契,台灣依然處於可能發生預測之外的危機當中。
中美均欲繼續維持鬥而不破的默契
在裴洛西訪台後,中國高層尋求一種精準的反制,也就是在對台展現壓迫力道的同時,要相當程度與美國維持「鬥而不破」的競逐狀態,避免各方的誤判與不當反應升級,造成大陸的麻煩。畢竟無論是從政府體制或黨內輩分來看,拜登都很難約束裴洛西的訪台行為,而拜登政府至今對裴洛西訪台的公開表態都未曾表示贊同,也是為往後與中國的溝通留下空間。
在對台包圍式軍演的任務完成之後,中國不僅允許中美保持聯繫,更重要的是責成雙方工作團隊繼續保持後續溝通。
在當前全球經濟疲軟、國際局勢動盪情況下,雙方暫時各自安好,各自管好國內的事,已是眼下美中的首要之務,雙方無需過度挑戰彼此底線,既為當前過熱的美中關係降溫,無疑也為未來兩國分歧設下一定的護欄。
北京雖必須對裴洛西訪台有所反應,但在「各自辦好國內的事」大戰略、大原則下,短期內應不至於有過多超越預設的舉動,但長期的政策改變要視明年春季之後北京的對台新政策而定。
中共對台政策或將傾向嚴厲
長遠來看,北京目前暫時不會大幅升級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但習近平將在第三任期之後重新定調對台政策,展現新任期的實力。屆時習近平的領導人地位大幅提升,在面對美國的態度及對台政策的的態度都將更加強硬,當「一中原則」被侵犯時所使用的反制手段都將更為劇烈。
中美實體峰會的計畫已經透露美中已然慢慢找到各自安好的辦法,民進黨政府若是未來仍持續打著「抗中保台」這張牌,將發現美國與其盟友逐漸減少涉入台灣議題,更徒增台海局勢再度升溫的風險。
在習近平與拜登積極地保持溝通以維持關係的國際現實中,台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避免引起大陸對台的誤解,屏除一切可能造成侵犯「一個中國」原則的言行,讓台灣議題逐漸得以被納入美中護欄內,這才是台灣真正獲得和平與繁榮的長久之計。
(作者習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