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羅慶生》航母變身的戰略思維:不對稱戰力難接招

台灣軍購朝不對稱戰力發展,大型軍艦真的已經過時?航母真的將退出戰場?這概念與中國大陸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下水引起全球矚目反差很大。(圖/微博@兵工科技)
台灣軍購朝不對稱戰力發展,大型軍艦真的已經過時?航母真的將退出戰場?這概念與中國大陸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下水引起全球矚目反差很大。

文/羅慶生

日前台灣代表團赴美參加「台美高層軍事安全與戰略對話」的蒙特瑞會談(Monterey Talks),傳出美方建議我全力投資不對稱武器,放棄對戰機、軍艦等大型載台的採購。在此之前,國軍包括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等3項武器採購案,即遭美方以不符合「不對稱戰力」原則否決。

雖然美方作法是要引導台灣防務烏克蘭化,也就是以地面防衛取代以往的制空、制海、反登陸,卻也反映出美軍本身戰略思維向「不對稱作戰」轉變的趨勢。核心概念,是認為海戰型態將改變,大型軍艦已經過時,飛彈與無人機、艦的作戰將取代以往的大型載台。最大型的軍艦就是航空母艦,有美國戰略學者即主張,由於中國反艦彈道飛彈已具備精準定位的能力,嚴重威脅美軍航母戰鬥群,航母在現代戰場發揮作用的日子可能已進入倒數階段。

因此探討台灣軍購必須先連結未來海戰型態。大型軍艦真的已經過時?航母真的將退出戰場?這概念與之前中國大陸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下水引起全球矚目反差很大。雖然中國反艦彈道飛彈技術目前還領先美國,但以美國科技能力,遲早也會研發出類似武器威脅中國航母。如果美國航母因遭嚴重威脅必須退出戰場,難道中國航母就不必?如此福建號豈不剛下水就落伍了?中國建航母是消耗國力的戰略錯誤嗎?據傳福建號之後還有第4艘。

美國戰略學者的看法並不是沒有依據。戰爭型態的確是隨著武器的發展而改變,只要出現「改變規則」的武器,就將使前一代主戰武器系統,因不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而被淘汰。日本二戰時曾建造擁有18吋巨砲的超級戰艦大和號,但因為海戰型態從艦砲互轟轉變為戰機轟炸,因而沒能在戰場發揮什麼作用,就被美國航母的艦載機擊沉。反艦彈道飛彈是「改變規則」的武器,可在艦載機作戰距離外發射而擊沉航母。福建號會是未來版本的大和號嗎?

未來的海戰型態

未來海戰型態將如何改變?老實說沒有打就沒有人真正知道。戰神的面貌多變,通常會出乎人們預期。但我們可以從美軍作戰理念的更新,以及在西太平洋部署的調整,理解美軍是如何準備打下一場,以解放軍為假想敵的戰爭。

首先作戰理念更新,是以「分散式」作戰,取代傳統以航母戰鬥群作為打擊核心的集中式戰法。美國海軍讓所有大小艦艇都具有反艦攻擊能力,只要發現解放軍軍艦就可以發動攻擊。同時,投入大量資金研發具攻擊力的無人機、艦。這些無人機、艦和以往需遙控駕駛的不同,多是人工智慧(AI)操控的無人載具,以及能發動大規模蜂群攻擊的無人母機(艦)。未來戰爭一開始,將是由這些無人機、艦打頭陣。

其次是兵力部署,由以往貼近敵人的「前進部署」轉變為後退部署。因為中國軍事能力遠超過之前的假想敵北韓,愈靠近中國,愈容易遭到中國陸基彈道飛彈的攻擊,所以寧可將部隊駐地後撤,以確保安全。美軍已在關島建設新基地,完工後原本部署在琉球的5000名海軍陸戰隊員將轉移至關島。原本駐防關島安德森(Andersen)空軍基地的B-52戰略轟炸機群也撤回美國本土,以讓「面臨彈道飛彈威脅的可打擊目標範圍縮小」。

同時,美國開始重建關島東北方160公里的天寧(Tinian)島機場。這個機場規模很大,戰略地位也很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對日本的兩次原子彈轟炸都是從這裡起飛。二戰結束後美國空軍選擇駐防關島的安德森基地,天寧島機場於是關閉而日漸荒蕪。重建天寧島機場應是作為安德森基地遭到攻擊時的備用機場,或符合「分散式」作戰理念的空軍兵力調整。

不僅如此,美軍還將目光轉向威克(Wake)島。這個面積6.5平方公里的北太平洋環礁,東距夏威夷3200公里,西距關島2060公里,距中國海岸則有4600公里。除非中國使用洲際彈道飛彈,一般中、遠程飛彈打不到。島上有一條3000公尺長跑道與鋪設海底電纜,目前雖只當作美國空軍的加油站和中轉站,但未來如果美、中在西太平洋開打,各式海、陸、空基或潛射的短、中、長程彈道飛彈或巡弋飛彈四射,可能將琉球與關島都淪為戰場,威克島則距離夠遠,貼近但又屬戰場外,將扮演重要的前進基地角色。

美軍將兵力部署後撤,並不表示戰力退縮。為了向前延伸戰力,海軍陸戰隊發展出「以陸制海」的戰術構想。他們成立新的戰略單位「陸戰隊濱海作戰團」(MLR)。MLR的人數少於以往3個步兵營的陸戰隊團,只有1個步兵營與反艦飛彈連編組而成的濱海戰鬥隊(Littoral Combat Team),但這個戰鬥隊能以排為單位,打造多座分散式的遠征前進基地(EAB)。

這麼說吧,一旦戰爭開始,陸戰隊官兵將搭乘V-22旋翼機或其他隱匿艦艇快速在太平洋的無人島上部署EAB,他們配賦反艦飛彈,由具備強大通信、情報監偵與網路資訊作戰能力的MLR團部指揮,打擊通過附近的解放軍艦隊。美國陸戰隊將配合向前推進的空、海軍無人機、艦群,打一場「不對稱」的海上游擊戰。

從美軍戰法更新與部署的調整,可理解美軍現在的戰爭想定,不再是以往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而是解放軍會不會對美軍基地發動先制攻擊的問題。80年前美軍沒有預想到日軍會偷襲珍珠港而遭到重大損失,這次他們不想重蹈覆轍。但現在太平洋上空衛星遍布,航母沒有偷襲機會,所以美軍以「料敵從寬」而且非常寬的原則,假設解放軍在戰爭爆發之初將以各式飛彈對琉球與關島的美軍基地發動能癱瘓防空系統的「飽和攻擊」。美軍將難避免在第一擊下遭到損失,所以寧可後撤與分散,以降低風險。

現在問題來了。在這種「分散式」戰法下,以往作為戰力核心的航母戰鬥群將扮演什麼角色?看起來似乎沒有角色。既然反艦彈道飛彈無法攔截,那麼不要說航母本身,即便一艘巡洋艦或驅逐艦被擊沉或重創,就可能造成數百人的傷亡。要避免損失的唯一途徑就是不進入戰場,只在戰場外巡弋,作為指揮無人機、艦或其他如陸戰隊、小型艦隊甚或盟軍部隊作戰的海上基地。

美軍如此,那麼解放軍的航母戰鬥群就敢進入戰場了嗎?同樣不敢。因為中國也承擔不起大型軍艦被擊沉的風險。未來美、中的西太平洋海戰,可能就是雙方彈道或巡弋飛彈互轟與攔截的比賽,以及無人機、艦之間的戰鬥。至於是否會升級與如何升級,就要看戰神如何變臉。

航空母艦的未來角色

美國採用新的「分散式」戰法與部署,意味著他們認為未來航母將退出海戰舞台,不再扮演決定性角色。美國如此,中國也將一樣。但這是否表示中國花巨資打造航母是戰略錯誤?未來福建號將步上二戰時大和號的後塵,難逃被時代淘汰的命運?

不然。因為不在海戰中扮演角色,不意味在海軍中不扮演角色。海軍並不是每天都打仗。事實上,當代絕大多數的美軍艦艇從服役到退役,終其一生都沒真正打過仗。但是擔負「非戰爭軍事行動」或稱為「低強度衝突」的軍事任務卻真不少。

美軍獨強時期的「低強度衝突」軍事準則,列舉了從支援叛亂與反叛亂到特種部隊進入等各種任務型態,其中包括「旗幟展示」。也就是派出部隊到對手或潛在對手附近展現實力,必要時再試射武器「讓濺起的石子打到對方臉上」,以威懾對方。什麼部隊最適合執行這任務?當然是航母。一個航母戰鬥群開過去舉行一下演習或試射飛彈什麼的,就可以威懾絕大多數的中小型國家不敢蠢動。所以只要有危機發生,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提供總統的備選行動方案,幾乎一定有,先把最近的航母戰鬥群派過去再說。

現在對中國這種高軍事等級的競爭對手,同樣也是如此。只不過一個航母戰鬥群威懾不了中國,要多派幾個。

今年初美國聯合日本,調度了5個航母等級的戰鬥群在菲律賓海舉行聯合軍演,就是旗幟展示,讓中國看看美國聯盟的肌肉有多強壯。即將在夏威夷附近海域舉行26國參與的「環太平洋2022」軍演,同樣也有威懾中國的意義。

要想威懾對方,肌肉就要夠強壯。假如美軍派一艘3000噸不到的濱海艦到南海執行「自由航行」任務,中國出動一艘1萬2000噸的055型驅逐艦應對,那恐怕就威懾不成,反被威懾了。

所以戰爭型態改變航母就沒有作用了嗎?非也。航母仍有作用,只不過不是用來打仗,而是用來威懾或反威懾。但從美國拜登總統口口聲聲稱要建立「護欄」,避免戰爭造成兩敗俱傷,可預見未來大國競爭,戰爭將不是常態,「非戰爭軍事行動」才是。中國發布《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試行版本不是沒有理由。未來中國3艘航母完成整訓,具備「初始戰力」後,將可看到她們在日本海、菲律賓海,甚至關島、威克島、夏威夷島附近秀肌肉的身影。屆時美軍仍要出動航母或大型軍艦應對,而不是無人機、艦群。

同樣的道理,美軍限制國軍只採購「不對稱作戰」武器將不能滿足台灣的防衛需求。台海戰役會不會打、何時打、如何打,仍有高度不確定性,但解放軍在台海秀肌肉將會愈來愈頻繁,卻是可以預期的。將軍事資源全部投入不確定的台灣地面防衛,卻不顧極可能面對解放軍採取「非戰爭軍事行動」對台進行威懾,是正確選擇嗎?

用「不對稱作戰」武器打仗,可能好用也可能不好用,但肯定不適合威懾或反威懾。當解放軍戰艦越過海峽中線沿台灣外海航行時,國軍以岸基反艦飛彈追瞄驅離,將不如海、空軍大型載台到現場跟監來得具說服力。美軍戰略思維應更宏觀與全面,避免急速轉向而帶來的風險。在可預見的將來,航母不會落伍,大型軍艦還是有用的。

(作者羅慶生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