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蕭衡鍾》以「安全化」抹紅金廈大橋 才是其心可議
文/蕭衡鍾
這幾天,柯文哲與陸委會在關於是否興建「金廈大橋」的議題上隔空交火,台灣政壇與輿論也熱烈討論。陸委會直指柯文哲此項構想是一種「無知主張」,但其實,無知的似乎是陸委會,因為無法「苦民所苦」。真正無知、真正心態可議的,是假「國家安全」之名,不顧地方發展與民生需求的人。
通橋何來「安全」問題
按陸委會的認知,「小三通」的推動,是著眼於邊境人貨進出的管理,提供人民及企業的便利,最優先考量的原則就是國家安全,包括國防安全及社經秩序安定等,藉由法規及軟硬體等制度的建構,以確保邊境的秩序及安全,所以「金廈大橋」不僅不是「小三通」的延伸,還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難道說,「金廈大橋」一旦建成通橋之後,大陸就會派遣解放軍開赴金門落實「武統」嗎?顯然不是如此,金門雖有其處於台灣海峽的戰略位置,但以台灣現今「重層嚇阻,防衛固守」的整體防衛戰略規劃,以及對於防務資源的部署來看,這個「防衛固守」所要固守的,似乎是以「固守台澎」為考量。
那麼,陸委會怕的是什麼?陸委會稱,「金廈大橋」是大陸基於統戰思維,欲落實「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單方面設想,目的是在模糊金門和廈門的界線,進而讓金門融入廈門,成為福建省的一部分,所以沒有推動金廈通橋的政策及規劃,以確保「國家安全」及整體利益。但事實上,這都是藉口。
因為就台灣地區本身的「地方層級」來看,金門本來就屬於福建省之下的管轄區域,陸委會搞不清楚,意圖模糊金門與福建、台灣與中國的「五緣」關係(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陸委會只會靠「抹紅」來搞政治抹黑的烏賊口水戰,又何來民主可言,倒不如做實事來得重要。就如同柯文哲所言,「小三通」本來是用船在運,靠船運來運去還不如就弄個橋方便多了,以「金廈大橋」做為目前「小三通」的硬體改善。
統獨才是民進黨政府反對通橋的根本
修建「金廈大橋」並非柯文哲首創,最早由金門縣政府提出,準備跨過廈金海峽,以陸路連接,方便兩地民眾來往;而福建省早年提出的《海峽西岸經濟區高速公路網佈局規劃(修編)(2008~2020年)》中,也提出建設廈金跨海大橋,作為福建省「廈門—金門」跨區域聯絡線的一部分。
說到底,陸委會怕的還是統獨政治認同的老問題,怕金門民眾會在中國的「融合發展」下被潛移默化、傾向於支持兩岸的統一。但問題是,尊重兩岸的求同存異、尊重台灣的「憲政體制」、尊重兩岸過去協商和交流互動成果、尊重台灣的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這幾點,不都是蔡英文在2016年第一次就職演說時的宣示嗎!
而去年10月10日,蔡英文在發表演說時提到的「四個堅持」中,也說了要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既然如此,那陸委會又有什麼好怕的呢!就讓金門與廈門落實「融合發展」,把統獨政治認同交給選民決定,如果兩岸「融合發展」得不好,民眾自然不會支持。
從二分法來看,蔡英文挾民意之名,以2020獲取連任的817萬張選票,試圖綁架將近2350萬的「全體台灣人民」,陸委會則持續以「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的認知操作來凸顯「台灣主體意識」的身分認同,卻刻意不提這個「主權」的涵蓋範圍及其認同意涵,不顧金門本身的地方發展與民生需求。就虛與實來說,陸委會以「安全化」的理由,刻意阻撓兩岸交流,才是心態可議。
柯文哲也即將面臨答卷考驗
第三勢力並不是新出來的,以前在地方派系就有了,直到柯文哲出來才把第三勢力拉到了地方首長的高度。當然,中國大陸對於「九二共識」與「兩岸一家親」的表述自然是有所區分的,以對「九二共識」的表態來說,柯文哲作為直轄市市長跟民眾黨主席,尚且是個旁聽生、是合格的,而國民黨則是正式生。
興建「金廈大橋」的政見,看起來像是柯文哲邁向2024年選舉的起手式,藉由在兩岸交流拋出新議題來試水溫,並觀察選民的反應。當然,這是對金門經濟、交通、民生等方面都有幫助的,以話語權跟主體性來說,柯文哲以「金廈大橋」作為對「兩岸一家親」的在地落實,似乎已取代了國民黨、掌握了在兩岸議題上的主動角色。
然而,由於擔任位置的不同,以「兩岸一家親」來表述兩岸,就市長跟黨主席的位子來說,中國大陸是可以接受的,但若是要競選2024年的總統大位,恐怕柯文哲還是需要對「九二共識」有所明確表態的,畢竟「九二共識」已被視之為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已經綠化「九二共識」為「沒有共識的共識」,民眾黨倒是可以撿起來存,作為2024競逐總統大位的重要論述,這樣也許是取代國民黨在兩岸交流上更具主動意識的契機。
(作者蕭衡鍾為國立聯合大學助理教授,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