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周忠菲》俄烏戰事與拜登台灣牌的兩岸解讀

美國「台灣牌」的運作越來越具有「目標中國」的特徵。美國對台政策與對中國施壓、進行外交脅迫的關係,越來越露骨、越來越緊密,挑釁中國的政策特徵日益突出。(示意圖/Shutterstock)
美國「台灣牌」的運作越來越具有「目標中國」的特徵。美國對台政策與對中國施壓、進行外交脅迫的關係,越來越露骨、越來越緊密,挑釁中國的政策特徵日益突出。

文/周忠菲

俄烏戰事已持續近三個月,其代理人戰爭的色彩越來越濃。美國與西方從出錢、出槍、出力,發展到公開承諾保障烏克蘭的國家安全,美俄衝突也將拉開帷幕,天下大變。

時局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美國「台灣牌」的運作越來越具有「目標中國」的特徵。美國對台政策與對中國施壓、進行外交脅迫的關係,越來越露骨、越來越緊密。挑釁中國的政策特徵日益突出。主要體現在將中國具有「侵略台灣」的可能性,與俄烏戰事的走向捆綁在一起。在國際社會拋出「台灣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的命題。國際反華氣焰,甚囂塵上。

對此以俄烏戰事為遮掩的「拱火」意圖,民進黨當局正中下懷,不僅高度配合,而且步步緊跟。民進黨宣稱:「政府正在細緻地研究俄烏軍事衝突」。綠營媒體渲染,台灣軍方「經美同意」,「準備在太平島延長跑道供戰機起降」。2022年4月,台灣相關部門也將退縮的南海政策,調整為對大陸採取攻擊立場,宣稱大陸「堅持以其『錯誤定位的主張』,『在南海進行擴張主權的宣示』,違反了國際法及歷史事實」。就台灣將積極加入美國與西方「重創中國」的陣營,發出強烈信號。

烏克蘭危機實質是美俄衝突

俄烏戰事是拜登政府全球戰略一個組成部分,烏克蘭危機的實質是美俄衝突,這一真相已經越來越清楚。但拜登政府從其「兩洋戰略」出發,仍然企圖借台海局勢的惡化,來實現對美國全球戰略利益的平衡,其對台政策仍然繼續故意釋放錯誤信號,欲蓋彌彰,製造「美國利益與台灣利益高度一致」的錯覺,亞太局勢處於險境。

近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聽證會上就再次聲稱,美國要盡所能「幫助台灣」。突出點是布林肯將重心放在「遏止中國發動戰爭」和「台灣自衛」上。他強調「就台灣本身而言,我們決心確保它能擁有一切必要手段,來保護自己免受任何潛在的侵略」。布林肯還宣稱,美國將支持台灣本土防務的工業能力,重點幫助台灣增強「不對稱作戰」的能力,以起到「威懾作用」。

中國對世界格局有自己的判斷,絕不會被美國所謂「憑藉盟友與夥伴關係形成的優勢地位」,而被「帶節奏」。對受到衝擊的大國關係,對美歐關係、美印關係、美日韓關係、美國與東南亞各國的關係等。中國也有自己的戰略邏輯,中國主張通過外交努力,制止俄烏戰爭升級,立即停止戰爭。中國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強調台灣不是烏克蘭,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還提出,西方國家應該將重點放在維持對己有利的歐洲安全秩序方面。應該說,中國在對美國進行堅決抵制,做好應對衝突方面,已經做好準備。雙方都意識到,中美關係有可能進入「打明牌」階段。拜登政府對台灣牌的運作,必然是重點。

在兩岸關係上,對民進黨的分裂主義立場,對「台獨」趨勢,必須「防患於未然」。試問,如果明天美國命令台灣做動手挑釁大陸的準備,民進黨當局會怎麼辦?難道除了奉旨而行,還有其他選擇嗎?如此下去,台灣與美國要維持的世界秩序,與美國拋出的「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與美國正在推進的所謂「亞洲北約」將會是什麼關係?

再進一步,如果民進黨把「印太戰略」四個字等同於「對付中國」,那麼,日本的再軍事化問題與台灣前途問題將演變成什麼關係?海峽周邊、南海、兩岸的和平又怎麼辦?兩岸蒙受的衝擊、損失是什麼,台灣其他政黨能夠提出替代方案,打破「親中賣台」的魔咒嗎?

對於上述每一個情況,民進黨當局是絕不會進行細緻思考的,更不會提出什麼應對方案。民進黨有言在先,底牌也早準備好,那就是將台灣的一切,包括台灣的未來,統統交給美國「堅如磐石」的承諾。民進黨政要不是已經表態了嗎,哪怕「以掃帚應戰」,他們的「自衛能力」也能交給民眾一個「更安全的台灣」。這種不怕穿幫的詐術,令人扼腕,遺憾的是卻大有市場。因為民眾的知情權被掌握在民進黨手中。

拜登政府台灣牌運作特徵

所以本文認為,有必要將俄烏戰事背景下,拜登政府台灣牌的運作特徵,即如何利用民進黨所持的抗中立場,對大陸進行施壓、挑釁。將民進黨視為馴服工具,使其為美國脅迫外交「鋌而走險」的對台政策實質,曉之以眾。

從以下角度,探討兩岸應有的解讀:

一,俄烏戰事背景下,拜登政府將其「兩洋戰略」,披上「北約全球化」的「虎皮」。顯示依恃「印太戰略」,美國有能力把戰火燒到亞太,有能力將歐亞大陸,開闢為「歐亞戰場」。美國對華強硬派虎視眈眈地揚言,「如果改變不了中國的體制,就要重塑中國的周邊戰略環境」。

拜登政府宣稱「21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其實就是宣稱,美國要締造符合自己利益的新的世界秩序。其全球戰略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聯合西方,「回師東向」,拉幫結夥,阻斷中國的崛起,以維護美國的地緣利益。為此,拜登政府打出將北約向印太方向擴展的大旗,賦予美國印太戰略強烈的,具有製造戰爭能力的威懾性。目的是向世界顯示,美國在應對世界和地區性危機方面,其立場是選擇加強干涉而不是減少干涉,赤裸裸地將美國對外政策的脅迫性,公諸於眾。拜登一副霸道嘴臉,強調在他的領導下,美國要「憑藉自身實力加盟友的特殊優勢地位」,「絕不允許中國超越美國」。

2022年3月28日,拜登向國會提交的2023財年預算案,國防開支高達8133億美元。美國國防開支首次突破8000億美元,實現了美國有史以來最高年度軍費預算。拜登政府執政初期那種以競爭名義,全方位強化對華遏制、打壓與威懾,同時也在中美關係中顯示一些合作需求,表達出避免衝突願望的對華政策基調,在俄烏戰事後,明顯變化。中美關係急劇地朝消極、競爭對抗、難以避免激烈衝突的方向發展。其中,拜登政府還借俄烏戰爭生事,就台灣問題,提出很多先決條件。

冷靜觀察,這些現象背後的關鍵,在於拜登政府是否能夠同時打贏歐洲、亞太兩場戰爭。從俄烏戰事與美國全球戰略的關係的可能性,從歐洲存在的各種政治野心,美國國內政黨政爭的尖銳與惡化程度看,應該說,這樣的可行性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二、顯示美國將從「利益交換」角度,干預台海問題

拜登政府繼承了川普政府「目標中國」的定位和對華政策的基本思路,其基本特徵就是「不講邏輯」。因此,這種所謂「更可持續的對華競爭戰略」,本身就是不可持續的。俄烏戰事以來,拜登政府對此卻進一步發揮,為迫使中國改變烏克蘭問題上的中立立場,顯示美國將從「利益交換」角度,干預台海問題。美國政府和政客、媒體,從各個層次把烏克蘭危機與台灣問題混為一談,驅動中美關係朝衝突的方向演變。

拜登對華政策挑釁性依然明顯

繼中美領導人「雲會晤」後,拜登政府美國對華政策挑釁的動能,依然明顯。美國財長葉倫和國務卿布林肯先後表示,中國如果不站在「反對侵略」、「主持正義」、「維護民主價值」的西方陣營一邊,中國政府就不要指望「他關於維護自身利益的主張」,「會得到西方國家的尊重」。這種幾乎挑破大國關係交往邏輯的外交信號,在傳遞方式上,已經具有法律意義上,「即將超越」美國歷屆政府「一個中國」政策的含義。同時也毫不遮攔地顯示出,美國將從「利益交換」角度,干預台海問題。在中美「雲會晤」後,美國連續派出重量級政客組團訪台,將對台政策與實現拜登政府的地緣戰略目標,公開掛勾。針對這種態勢,中國對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遏制、打壓和挑釁行為,進行了堅決鬥爭。

三、拜登對民進黨「不斷加持」,公開助其「獲勝的能力」,遭到削弱

拜登政府的台灣牌,大體可分為三個層級:一是從所謂普世民主價值角度,給民進黨當局提供政治上的支援,如將「支持烏克蘭抗俄」與「支持台灣民主」並列。二是加強美國與台灣在經濟、軍事合作,防疫和國際空間等方面「全方位」的「政策協調」,對民進黨「台獨理念」,提供「信心」支援。三是對台政策向配合美國以中國為戰爭對象的對華政策傾斜。第三個層級是其重點,是拜登對台政策與民進黨親美抗中路線的結合,也可稱之為「目標中國」。

例如,利用俄烏戰爭背景,拜登政府一方面給民進黨當局抗中路線「打氣、撐腰」,一方面賦予民進黨「制止大陸武統台灣緊迫性的關鍵角色」,另一方面,又給民進黨塗抹上「維護台灣民主價值,抵制專制主義的正義性色彩」。拜登政府聲稱:美國與西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目的,是「努力減少與中國開戰的可能」。聲稱美國與西方「對台灣的承諾不變」。實際上,是企圖將台灣「烏克蘭化」,勒索中國。以達到藉台灣牌配合美國的戰爭威懾手段,配合美國維護印太地區秩序方面的戰略需要。

對拜登政府挑釁度極高的對台政策,中國及時推出了強度極高的反制手段,給予美國最嚴重的警告,基本達到了使拜登政府對民進黨「不斷進行加持」的能力遭到削弱的目的。集中體現在不久前,美國第三號政治人物,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原定於3月10日,《與台灣關係法》40周年之際到台灣出席紀念活動。在中國大陸發出警示後,裴洛西以「新冠陽性」推遲訪台。替代方案是由美國國會6人團從澳大利亞返美途中,折道訪台。對民進黨當局不斷向美國戰爭威脅政策靠攏,無疑也是當頭一棒。

結語

俄烏戰事是一個觀察點,不是中美關係的全部。但作為一個側面,可觀察到中美作為競爭對手,雙方就共同關注的議題發生尖銳衝突的前景,幾乎不可避免。在這場衝突全面展開的過程中,台灣問題無疑是焦點。

這裡不討論美國「北約全球化」的大旗能夠打多久,也不討論拜登政府的「虎皮」,是否能夠確保歐洲幫助美國看住俄羅斯。從兩岸角度觀察,美國的印太戰略,目前是雷聲大、雨點小,美國在亞太要打代理人戰爭,自己卻不會出兵。正因為有這些瑕疵,所以,拜登要將重點放在台灣牌的運用上,要通過對準「目標中國」,來追求美國劃定的,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戰略利益。

然而,事態說明,台灣不可能被包裝為烏克蘭,中國大陸也不是俄羅斯。如果拜登政府想在台灣海峽複製俄烏戰爭,中國一定奉陪。不過拜登政府自己也要想清楚,這將使全世界看得明白,即美國帶給台灣的,絕不是其承諾的所謂「更加安全」和「台灣有能力自衛」,而是「台灣更不安全」。美國是海峽和平的肇事者,卻一心只關心如何成為獲利者,美國對民進黨不斷「加持」,目的是要兩岸人民付出發展的代價,承擔蒙受戰火的損失,以保證美國「遙遙領先」的世界地位。天下有這樣的邏輯嗎?

(作者周忠菲為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