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張明睿》台灣選邊?應慎防「烏克蘭陷阱」

美國新聞週刊記者John Feng,以〈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美國憂心中國複製俄羅斯〉的標題,報導了川普的評論。「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譬喻,很快的在台灣被傳播開來。圖為烏克蘭持續遭受轟炸。 (圖/美聯社)
美國新聞週刊記者John Feng,以〈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美國憂心中國複製俄羅斯〉的標題,報導了川普的評論。「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譬喻,很快的在台灣被傳播開來。圖為烏克蘭持續遭受轟炸。

文/張明睿

俄烏開戰時刻,人在海湖莊園籌款的川普,批評拜登的軟弱。並稱「就是你的原因方有烏克蘭。就是你的原因方有中國。你將會看到同樣的事情,台灣是下一個。」川普的評論,被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記者John Feng,以〈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美國憂心中國複製俄羅斯〉的標題,報導了川普的評論。「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譬喻,很快的被傳播開來。

作為評論的第三方,而且是透過「俄烏戰爭」的背景,鐵口斷言下一場戰爭將在台海間上演。被指涉的大陸與台灣,雙雙快速反應,並進行澄清與否認,這是兩岸自2016年以來難得的景象,但在澄清的說明上,彼此卻有不同的說法。

簡約的比較,大陸是以主權、內部視角來否認「烏、台間的可比性」,台灣則以自立性、外部視角去否認「台灣的脆弱性」。既然彼此都否認今日烏克蘭是明日台灣的界定,也就談不上大陸會透過傳媒塑造「認知競爭」的問題。

科技戰爭民眾更痛苦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指的是俄烏戰爭將在未來台海之間重演。俄烏戰爭爆發至今,傳媒上所呈現的只是戰場狀態,很少去討論戰爭爆發的原因,因為只要觸及這個問題,發動戰爭的邪惡者,不一定是傳媒現在的描述者,但也因為如此,外界很少能與戰爭進程,同步吸取教訓,遏制當下可能爆發戰爭的熱點。卻又惟恐天下不亂的去預測,甚至去推行自我實現的戰爭,並美其名「和平是打出來的」。

俄烏戰爭,並未如外界預期的「迅速決定」,戰爭時間拉長,讓戰爭的衝擊力,由烏克蘭戰場中心,不斷的向外擴散,因為戰爭張力,是由戰爭力量的結構所決定。這場戰爭是由軍事與非軍事的對抗力量所組成,軍事對抗聯繫著美國與北約,並局限在烏克蘭區域發展;非軍事手段,則是由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動員全球力量,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封鎖或脫鉤,是一場典型的混合戰型態。

這種型態的戰爭,已經不能以有限戰爭來定義,時間拉得越長,戰爭的傷害溢出軍事戰場之外也是必然的,如今歐洲已經面臨難民、通膨、能源問題,深刻影響著一般國民生活,正應驗了古語,「城門失火,殃及魚池」,民眾以為是制裁俄羅斯,沒想到也制裁了自己。

台灣民眾對俄烏戰爭的領悟

烏俄戰爭雖然帶來了歐洲團結,但這種團結卻是根源於歐洲無法戰略自主,法德一直在求和,求和卻不可得,但是底層民眾卻因承受著戰爭所帶來的傷害,戰爭拖得越長,承受的痛苦越久,戰爭沒有贏家。

戰爭中的軍事對抗,會不會跟隨美國與北約設想,僅是一場局限在烏克蘭的有限戰爭,其實美歐國家自己也無法保證,因為戰爭一旦開啟,便為戰爭的規律所綑綁,歷史早就有答案可循,如果西方國家不是忽視歷史教訓,那就是有意在即將到來的國際結構調整當下,讓戰爭持續燃燒,搶佔有利的基點。拜登不是一直強調,美國仍要領導世界,21世紀仍是美國的世紀嗎!

俄烏戰爭發生至今,台灣態度也很清晰,加入了美國的一方,援助了烏克蘭需求,脫鉤了俄羅斯市場,實際參與了這場外圍性質的制裁,台灣民眾必有所感,這恐怕比媒體的認知作戰,還要來得更現實,更有所領悟。15日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共同發表了烏克蘭戰爭與台海安全的民調結果,相信台海衝突,美國會派兵來台支援的比例僅有26.1%,而且人民渴望兩岸和平交往,不要挑釁或刺激中國大陸,俄烏戰爭的效應,確實反映在民眾的心理,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除魔金鑰匙在於怎麼觀察烏克蘭

民調受眾是普遍性的認識,不會區分「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蘊含的意義,因此在調查這一個問題時,只是一種「是與否」,直覺反應的選擇,心理上對於台灣成為戰場的可能,認為是不可思議的。這也是一般民眾只能從媒體中,在為保證西方能獲得戰爭取勝的立場,所形塑的資訊做出直覺反饋,民眾根本無法理解,戰爭深層的原因。

理解明日烏克蘭,是去除明日台灣魔咒的金鑰匙。西方國家並不想停下這場戰爭,因為封存俄羅斯的歐洲身分目標尚未達成,而在未來國際政治結構轉變的當下,維護西方啟蒙時代價值的理想目的還高高被懸掛著。事實上,西方國家也很清楚這場戰爭,也只能犧牲一個烏克蘭,削弱俄羅斯國力,讓他在西方封鎖狀態下往西伯利亞去發展,但現在西方國家又再慫恿中國大陸出來調停,勸說普京結束這場戰爭,西方其背後的一石二鳥動機,不需多言。但我們現在要回頭看看,台灣會不會重蹈烏克蘭覆轍。

台灣在澄清川普的說詞,執政團隊提出了地緣戰略、軍事地理、全球科技供應、軍事能力,四個方面去詮釋川普不當的譬喻。在這四點澄清中,地緣戰略具有外部性質與其他三點不同,這卻是關鍵所在。

烏克蘭的迎狼拒虎之策

美國與北約深耕烏克蘭最起碼8年,這還不包括第一次橙色革命時,美國現任歐洲與歐亞事務的副國務卿,且具有烏克蘭人身分背景的奴蘭(Unland),在2005年出任北約代表時的經歷。在這次烏克蘭西部「國際與維和訓練中心」被炸,給出了直接證據。足見烏克蘭內部政治,烏克蘭人已經將北約力量引入,政治權力也難以自主,這場戰爭澤倫斯基的權限相當有限,談判只是一種手段,何時能成為目的,真的不可知,這些人不會將烏克蘭人的生死放在心上,烏克蘭人情何以堪。

俄烏戰爭的近因,卻又源自於澤倫斯基的治理政策,澤倫斯基上台之後,推出了清洗俄羅斯文化與對俄羅斯裔打壓的政策,烏東軍區的國民衛隊中,又有大量的崇拜納粹黨衛隊的極端武裝力量,軍區指揮官根本難以指揮與節制,用了暴力手段清洗烏東俄羅斯裔,且在2月24日開戰前幾天,還加大對盧甘斯克、頓內茨克這兩個地區的炮擊,撕毀了2015年「德、法、俄、烏」共同確立的明斯克協議,頗有主動求戰的意謂。造成前述兩個地區的緊張,讓俄羅斯難以置身事外,烏俄陷入了安全困境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了戰爭災難,這也是開戰原因的一種。

雖然北約對烏克蘭軍隊進行北約式的軍事訓練,仍難阻滯俄羅斯推進節奏,美國與北約又唯恐戰火焚身,拒絕派兵進入烏克蘭,戰爭卻又形成了,烏戰烏克蘭(人)化的悲慘局面,這勾起了台灣4、5年級生的記憶,美國在軍事徹離越南戰場時,所說出的越戰越南(人)化的歷史悲劇的重演。烏克蘭苦盼的共同安全,仍遙不可及,但戰爭已經沒有回頭箭,烏克蘭迎狼拒虎的政策,讓自己陷入兩頭困局。

地緣戰略夾帶著凶險性

接下來要問,俄烏的安全困境可不可以避免?答案是否定的,戰爭是由地緣性與戰略企圖所決定的,烏克蘭一旦加入地緣戰略操作者的戰略企圖,就已經陷入戰爭的宿命。這是甚麼道理呢?

前面說過,地緣一詞包含著地理與空間兩個概念,戰爭行動是一種地理概念,但戰爭企圖卻是一種空間的設想,但這部分大都是隱密著,因為涉及擴張與生存衝突的貪欲,一般民眾是看不到的,但這卻可以從地緣學者的身上找到答案。

布里辛斯基在其《大棋局》一書中指出:「烏克蘭是歐亞棋盤上一個新的重要地帶。沒有烏克蘭,俄羅斯就不再是一個歐亞帝國。少了烏克蘭的俄羅斯,仍可爭取帝國地位,但所建立的將基本是個亞洲帝國。」意思也就是說,要讓俄羅斯成為亞洲國家,歐洲的邊界確立在烏克蘭的國境。這也是北約不斷東擴,承諾讓烏克蘭進入北約的原因。正好烏克蘭也一直想加入北約,不但先行讓渡了內部治理的權力,又實施刺激俄羅斯政策,以為如此,一旦有事,北約會加入烏克蘭戰局,但如今烏克蘭借助外力的期望破滅,烏克蘭人又無法自主停戰,戰火的蹂躪,何時才是盡頭?

但這能怪美國與北約的狡詐嗎?越戰越南化的決策者季辛吉,早在2014年便忠告烏克蘭,烏克蘭在為自己生存與發展時,不能成為任何一方的前哨,可惜,烏克蘭的菁英並沒有把季辛吉的話聽進去,真令人惋惜。

台灣能打敗魔咒嗎?

明日烏克蘭,今日台灣的戰場設定,只不過是西方盤算著,透過這兩場戰爭,卸掉俄羅斯與中國大陸的國力,甚至裂解過於龐大的土地與資源,讓美國夢得以無礙實現,讓西方啟蒙傳統得以成為國際唯一的政治文化。台灣成為烏克蘭,只不過是交易藝術的川普,說出美國心裡的話而已,也不必大驚小怪。

重要的是,台灣有沒有犯了烏克蘭的錯誤,在還沒有獲得共同安全的保證之下,便急急忙忙作出迎狼拒虎的政策,結果反被大野狼驅策與老虎進行廝殺,這種政策可以賦予烏克蘭陷阱稱號,台灣會不會自己走進這個陷阱,這才是重要的關鍵。

新加坡外長維文的說詞,或許可以提供我們參考,面對俄烏戰爭他對新加坡提出的教訓是,對外政策要保持睦鄰而不選邊,要強化自身的軍事能力,(各政黨)要防杜內部政治受第三方控制的可能。烏克蘭全犯了,烏克蘭陷阱的典範在眼前,台灣實不必在意川普說甚麼,而是台灣應該要在意自己怎麼做,才能避免烏克蘭陷阱!

(作者張明睿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秘書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