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蔡裕明》美俄情報大戰:俄烏戰爭脫離劇本演出

本來,按照俄國的戰略計畫,一支強盛且經過轉型的俄國軍隊將可以在短時間內壓制規模較小的烏克蘭部隊。結果,美國情報能力改變了這一切。圖為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圖/路透社)
本來,按照俄國的戰略計畫,一支強盛且經過轉型的俄國軍隊將可以在短時間內壓制規模較小的烏克蘭部隊。結果,美國情報能力改變了這一切。圖為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

文/蔡裕明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兩天之後,俄國國會議員尼科諾夫(Vyacheslav Nikonov)表示,「敵人將被擊敗,勝利將屬於我們。我對此毫不懷疑」。他的祖父是莫洛托夫(Vyacheslav Molotov),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就瓜分波蘭與東歐,並與納粹德國的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進行談判。此外,普丁的盟友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也曾表示,在烏克蘭的戰事將速戰速決。

本來,按照俄國的戰略計畫,一支強盛且經過轉型的俄國軍隊將可以在短時間內壓制規模較小的烏克蘭部隊。並且,烏國政府將會內潰並且總統將會流亡至其他國家,莫斯科可以扶持傾俄的烏國政府。但是俄國的美好計畫並未發生,莫斯科如何與為何作出錯誤的決定?俄羅斯是否有評估到全球厭「俄」的程度以及面臨之制裁?美國又如何利用情報化解跨大西洋的雙邊關係?

俄羅斯的情報失靈

顯然的,俄羅斯無視烏克蘭民眾的戰鬥意志,以及全球警覺俄國在「近鄰」地區的勢力擴張。並在俄烏之戰當中,莫斯科顯然低估烏軍的作戰能力與抵抗意志,高估俄軍的作戰能力、後勤補給與作戰計畫。

克里姆林宮的決策圈向來以黑盒子著稱,外國情報機構也很難一窺俄國的情報機關。但是,在俄烏戰爭前,美國與情報機關已有觀察到,普丁的決策圈子已有縮減狀況,亦可能是普丁讓情報失靈的主因。

與許多情報機構一樣,俄國的聯邦安全局(FSB)也設有進行政治分析和情報的部門,以協助決策者進行重大決策。但俄國的情報機關囿於高壓的決策者,不見得能夠接受分析員不同的意見,並且俄國的情報機關多出現情報員與分析員「世襲罔替」的狀況。

最後,本來新聞媒體也能夠扮演制衡決策者或提供決策所需情資。然而,莫斯科「審查」俄國境內的新聞報導,關閉獨立媒體與社群網戰,甚至禁止使用「戰爭」或「入侵」一詞,因此可以看到俄國情報單位的情報分析能力,從評估俄國所可能遭受的制裁到烏克蘭作戰能力,一切都與實際狀況相去甚遠。

在俄烏之戰前,莫斯科評估烏國民眾不滿烏國總統澤倫斯基的施政,包括,食品與能源價格、腐敗以及不信任政府機關等。但一夕之間,澤倫斯基運用手機與媒體,成功變成「抗俄」的英雄。與此同時,俄國的情報單位也未能評估俄軍入侵烏國後的局勢演變。

美國成功的情報作為

在歷經美軍於阿富汗倉促撤軍的情報失敗後,美國的情報機關在從俄烏危機轉變為俄烏戰爭上,成功預判莫斯科的戰略計畫,準確預測並向全世界傳達俄國入侵烏克蘭的意圖。從去(2021)年11月迄今,拜登不斷與北約盟國分享普丁可能的軍事動向與部隊部署的狀況,避免普丁以「假戰」,或仿效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當中「小綠人」的形式入侵烏克蘭。這讓從中央情報局到美國各個情報機關,重新獲得新的聲譽。

即使俄國面臨到制裁與全球的抵制,也不能阻止普丁於2月24日對烏克蘭發動攻擊。然而,華府藉此強化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並對莫斯科形成統一戰線,並隨情勢而升高對於俄羅斯的制裁,讓俄國現今處於騎虎難下的兩難局面。

從俄烏戰爭前到目前為止,美國適時的釋放情報化解俄羅斯的「假旗行動」。這不是美國的新戰略,而是以政治戰對抗俄國的混和戰略。政治戰除發射精準飛彈或派遣海軍陸戰隊外,還包括國家權力投射並運用意志來對抗競爭者乃至於敵人的方式,它需要全方位的情報與外交,從秘密行動、間諜與反情報行動,到強制性外交與經濟制裁,以及對於這些工具的混合運用。其中也包括秘密情報與衛星情報快速的分析、解密與公布,來削弱普丁本想利用假訊息與操控媒體作為戰爭工具,合理化俄國侵烏之理由。

隨著俄烏戰爭之持續,美國正對俄羅斯實施媒體戰,凸顯俄軍的戰爭罪行以及違反人道的舉措,並抵制莫斯科在烏克蘭的宣傳。顯然的,美國以從過去重視恐怖組織與恐怖分子的反恐戰爭,轉向重視俄羅斯與中國的權力擴張,情報機關也重建在俄羅斯的情報資產、追蹤與分析俄軍的行動路線、駭入俄國的商業衛星或軍用衛星、提高攔截通信之能力,甚至從俄國的社群媒體等公開來源擷取情資。

戰爭促成國家關注民意

從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Danica Haines)於去年11月訪問北約開始,華府即與盟國分享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相關情報,來化解伊拉克與阿富汗當中的情報失靈問題。而隨著美國與北約國家分享越多的情報以及俄國的戰爭真如美國所預測,歐洲國家改變川普時期對於美國的看法,情報共享已結合美國與歐洲國家,共同對於俄國實施一連串的經濟制裁行為。美國並認為,面對俄羅斯的混合戰略,需要對全球提供真實的訊息來對抗俄國的假新聞。

俄烏戰爭也正在影響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美國在3月初曾經公布一份情報,指出中國要求俄國不要在北京冬奧結束前入侵烏克蘭。美國也在近日公布情報顯示,中國將對俄羅斯提供軍事與經濟援助,其中也將包含支援軍隊糧食與補給,涵蓋無人機在內的軍事裝備。

美國與中國在3月14日的會談當中,美方談判代表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警告莫斯科和北京之間的關聯。海恩斯在先前的聽證會上也表示,儘管全球面對俄烏戰爭威脅,但「中國仍然是情報界無與倫比的優先事項」。她更進一步警告,北京方面正在進行「史上最大規模核武能力的擴張,……努力達到或超過美國的太空能力,並持續進行網路間諜威脅」。

3月11日時,美國中情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Joseph Burns)也判斷,中國高估俄羅斯對烏克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能力,莫斯科高估來自北京的支持,而美國則高估俄羅斯的軍事實力。美國更想藉由公布中國與俄國的合作情報,穩固印太地區的四邊安全對話(QUAD)與澳英美三國聯盟(AUKUS),再再證明關注與遏制中國的緣由與正當性,並提醒北京也面臨情報失靈的問題,以及美國掌握情報的能力。

美國學者克來恩(Ray S. Cline)於1975年提出國家權力的評估方法。他將難以直接量化的國家目標與國家戰略意志的重要性,等同於國家人口與土地狀況、經濟實力以及軍事實力。去年年底烏克蘭曾經進行民調,當時約有1/3的烏國民眾願上前線作戰,但在今年2月底俄國入侵烏克蘭後,有民調顯示7成烏國民眾相信烏軍將打敗俄軍,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更獲得9成的支持度。

台灣民眾以往忽略國際事務,但從新冠肺炎至今許多國際事件紛紛影響台灣政經情勢,民眾也積極關切全球地緣政治的變化。台灣內部許多民眾自願支持烏國難民,筆電大廠華碩也表示對俄國市場的出貨已停滯,並將捐款馳援烏國民眾,也因「民氣可用」,總統府也表示將把役期延長納入評估方案當中。一份最新的民調顯示,有高達7成的民眾願意支持延長兵役。

英國戰略大師李德哈特(B. H. Liddell Hart)在《為何不向歷史學習》當中提到,近代國家的政府在戰爭中大都是從不考慮戰後的結果。普丁在入侵烏克蘭之前,沒有估算到最糟糕的可能性與應變方案,美中俄三國皆忽略烏克蘭的民意,進而出現誤判局勢的狀況,而這更可以給兩岸領導人從中學習的經驗。

(作者蔡裕明為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