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蔡裕明》解放軍的災難外交與兵力投射
文/蔡裕明
太平洋島嶼國家的東加王國(Tonga)鄰近海域於2022年1月15日發生海底火山爆發,引起芮氏規模7.4地震與海嘯。該場火山爆發所造成的海嘯,不僅摧毀東加鄰近海邊的村莊與度假村,也造成首都努瓜婁發(Nukuʻalofa)覆蓋火山灰,東加的官員也立即向國際社會求援。中國的國際救援能力也在此事件中備受關注。
東加於1998年與中國建交,並於2018年加入中國所主導的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加發生海底火山爆發後,中國解放軍空軍出動運-20(Y-20)鯤鵬重型軍用運輸機,分別於1月27日和31日兩批次運送救災物資協助重建。此次是運-20首次針對境外、航程最遠進行物資運送。據新聞媒體所述,總共運送涵蓋食物與飲用水等達33公噸的救災物資。此外,解放軍海軍也派出海軍艦艇071兩棲船塢登陸艦「五指山艦」,以及091綜合補給艦「查干湖艦」運送救災物資,其中五指山艦還擁有醫療救護能力。
在外交意義上,解放軍以運-20運輸機與海軍軍艦執行人道救援的外交行動,除實踐災難外交意義外,也擴展中國在太平洋島嶼國家的專業形象。而在戰略的意義上,更是一場成功「兵力投射」的演練,解放軍的海空軍可在短時間投射至「第二島鏈」,更可以威脅到美國通往澳洲與印太地區航線,也挑戰美國以「整合嚇阻」為基礎的印太戰略。
解放軍兵力投射能力之預估
根據詹氏資訊集團(Janes)的資深分析師Chad Peltie於2020美國國會的聽證報告指出,解放軍正經歷快速的現代化,包括進攻性力量投送和後勤平台。在進攻性力量方面,到2035年解放軍將擁有開展陸上行動能力,包括非戰鬥人員疏散行動(noncombatant evacuation operations, NEO)、人道主義援助/救災(HA/DR) 和有限的平叛行動,而無需地面部隊進行武器和補給單位,並且解放軍也有可能開始將無人機等資產結合其兵力投射部隊。除海軍的兵力投射能力外,運-20可改善解放軍的戰略空中運輸,以便應對海外突發事件。
運-20於2013年進行首飛,讓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後第四個有能力自主研製和重型軍用運輸機的國家。它的發展代表著中國朝著能夠以航空運輸和空中加油的形式,發展更強大的空中力量投射能力,也為後來中國研發空中預警機和支持遠程打擊戰鬥機的運油-20空中加油機奠定基礎。
運-20最大載重達66公噸,可搭載解放軍絕大多數的戰鬥與支援車輛,包括解放軍最重的坦克58噸99A2型。由於運-20對於非標準的機場具有相當的適應性,甚至可以起降在「簡易機場」。這項優勢讓解放軍空軍的戰略空運可以快速應對邊境或海外突發事件,並可利用民用機場來投射運-20。在2020年對抗新冠肺炎時,解放軍曾出動運-20運輸機運載醫療物資與資源前往武漢協助疫情。
在海軍方面,解放軍的071型綜合登陸艦可搭載重型登陸裝備、大型氣墊船和中型艦載直升機,並有利於解放軍實施兩棲登陸作戰。解放軍的071型綜合登陸艦於2007年11月首次投入使用,類似於美國的海軍陸戰隊,能夠獨立部署戰鬥武器與裝備。目前中遠海運控股公司在南太平洋已設置許多據點,提供民用船舶的日常服務,未來中國海軍軍艦可能可以利用這些港口進港補給。
對於太平洋島嶼國家的災難外交
在東加發生海底火山爆發並遭重創後,包含中國、日本、澳洲、紐西蘭、法國、英國、美國等國家紛紛協助救災或運載救援物資前往東加,除展現人道救援能力外,亦實踐所謂的「災難外交」。
災難外交更為關注與災難有關行動,例如災前的預警、減災、災時的救災與災後的恢復與重建等。東加與中國擁有密切的外交合作關係,也是中國在南太平島嶼國家最大的債務國之一,其對於北京的財政依賴可以追溯至2006年暴動後重建之貸款。
中國對於太平洋島嶼國家的「金援外交」已引起澳洲、紐西蘭與美國等國家的關注,太平洋島嶼國家也開始重視與中國的合作所帶來的經濟乃至於政治風險。例如,2006年東加暴動當中影響首都努瓜婁發超過25%的中國商店,同年,索羅門群島的暴動也影響霍尼亞拉(Honoria)的唐人街。
因此,中國此次對於東加的災難外交,除延伸北京的勢力外,亦可擺脫因為債務外交所帶來的負面形象,美國及盟國與夥伴國家疑慮北京利用債務來確保這些具有戰略意義的太平洋島嶼國家的影響力。
應警惕中國持續政軍擴張
根據聯合國對於「巨災」(great natural catastrophes)所做的定義,所謂的巨災意旨受災的地區無力獨立復原,並且:需要來自於跨區域或跨國境的協助、數以千計的人死亡、許多人無家可歸、重大的經濟損失以及龐大的保險損失。2022年東加的海底地震所引發的海嘯,以及東加本身全國所造成之衝擊,適符合巨災的界定。對於台灣而言,除持續關切與評估北京災難外交與解放軍的國際救災事務外,應更為關切中國對東加之救災行動與戰略意涵。
首先,解放軍已初步擁有在南太島嶼地區的兵力投射能力。中國此次在短時間內決定派遣運-20重型運輸機以及兩棲船塢登陸艦前往東加馳援,可以看出解放軍已擁有從海上與空中改變地面條件的能力,中國方面的媒體也指出,「運-20面對的是爆發地震、火山、跑道被毀等實戰狀況」。並且,在去(2021)年11月底曾經出現運-20運輸機加入擾台情況,並且日本媒體曾報導去年11月中旬時,中國兩艘071型登陸艦曾在花蓮外海停留。換句話而言,解放軍除以軍機與軍艦擾台進行演練外,也透過災難援助的方式驗證兵力投射能力。
再者,解放軍已在印太區域擁有初步的遠程作戰能力,也足以挑戰美國的印太戰略。解放軍除透過反海盜、撤離僑民與軍事演習驗證兵力投射,現更增加結合外交的方式展現北京在印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當解放軍的兩棲登陸艦持續服役後,解放軍將有能力結合其他兩棲登陸艦與支援艦艇。這些部隊將可以被派往面對區域衝突,作為武力展示或嚇阻潛在競爭對手、保護中國在海外的投資或公民、一帶一路倡議當中的基礎投資建設、維護海上戰略通道的安全,甚至奪取中國近海地區具有戰略意義或有爭議領土之能力。到目前為止,美國壟斷著海軍的港口訪問、聯合訓練演習、救災與人道援助等項目,解放軍將進一步發展這種外交或脅迫的能力。
顯然解放軍已更進一步進入轉型時期。在轉型過程當中,解放軍將更有自信解決領土爭議與維護周邊安全問題,並願意承擔多項責任,特別在多樣化軍事任務或非傳統安全領域方面。台灣現除與美國強化海上的執法合作外,也需進一步提高海上執法與海軍作戰能力,以及探究台灣可以在美國整合嚇阻的印太戰略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蔡裕明為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