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羅慶生》冬奧朋友圈擺陣 美國落居下風意味著什麼?

從冬奧出席的國家領導人可見,中亞五國原本只有哈薩克總統與會,最後卻全員到齊。這表示對中亞有高度影響力的俄羅斯在最後關頭施了一把力。這份名單並不是中國的朋友圈,而是「中國+俄羅斯」的朋友圈。(新華社)
從冬奧出席的國家領導人可見,中亞五國原本只有哈薩克總統與會,最後卻全員到齊。這表示對中亞有高度影響力的俄羅斯在最後關頭施了一把力。這份名單並不是中國的朋友圈,而是「中國+俄羅斯」的朋友圈。

文/羅慶生

雖然說「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但政治人物為了政治利益總是忍不住想操弄一下。美國帶頭「外交抵制」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同樣也是如此,只不過這次踢到鐵板。在中國反操作下,北京冬奧開幕典禮較預期風光,美國抵制失敗。不僅如此,由於美、中檯面下動作激烈,使得原本簡單的「參不參加開幕典禮」議題成為影響力競賽。美國受挫象徵著國際政治已出現微妙轉變,兩個國家集團間的對峙隱然成形,而美國並沒有佔優勢。

從「新冷戰」的觀點可以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變化。「冷戰」原本是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大集團對峙,彼此嚴重對抗但沒有發生戰爭的概念。川普總統時期,美國保守派曾有對中發動「新冷戰」的論述,主張聯合各國孤立中國。拜登總統上任後表示無意推動,「新冷戰」論述於是逐漸平息。而這次北京冬奧各國分幫畫派,則顯示了另一個新的「新冷戰」格局。和之前不同的是,這次不是美國聯合盟邦向中國打「新冷戰」,而是中、俄聯合起來對美國打「新冷戰」。兩個相互對峙的國家集團正在集結中,而美國吹的「集結號」似乎不如中、俄響亮。

美、中的朋友圈

雖然美國並不樂見新的「新冷戰」形成,但會出現分幫畫派的局面卻是美國自己造成的。當美國以新疆人權為由呼籲各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這個爭取朋友的競賽就開始了。在本質上,這和美國高中女生的影響力競爭並沒有太大差別:一位同學辦生日趴邀請班上所有同學參加,另一位則操作大家都不要去,期望場面冷清以凸顯對方沒有朋友,是個失敗者。只是大國競爭的賭注大,贏家聲望提高,輸家則逐漸流失在國際上呼風喚雨的能力與地位。

北京冬奧的開幕典禮就是雙方朋友圈競賽結算的日子。加入美國這一邊,明確表示外交抵制的國家,除美國之外有5個:英國、澳洲、加拿大、丹麥與立陶宛。其他不參加開幕式但也不承認外交抵制的國家有8個:紐西蘭、日本、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瑞典、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8國雖不承認抵制但至少表態不去,較其他未表態裝沒事的國家更為積極,因此可算是對美國的「精神加盟」。結算起來,呼應美國的國家共13國。

參加開幕典禮的國家就比較多。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第74屆大會主席、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等就不算了;國家領導人出席的國家有30多國,包括俄羅斯、巴基斯坦、新加坡、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柬埔寨…,其中至少有8個國家沒有運動員參賽。值得注意的是:

1. 在烏克蘭危機聲中俄羅斯總統普丁仍親自與會,還與習近平簽署一堆合作協議與一份具有戰略意義的《聯合聲明》。

2. 中亞5國全數到齊。這對中國很重要。因為這些「突厥國家組織」主要成員國的參與等於打臉美國「新疆(維吾爾)種族滅絕」的指控。維吾爾屬於突厥語族,突厥國家領導人蒞臨冬奧開幕會場,表示支持中國在新疆人權議題上的立場。

3. 巴基斯坦、埃及、卡達、沙烏地阿拉伯…等伊斯蘭國家參與盛會同樣也有打臉美國的意味,因為維吾爾人信仰伊斯蘭教。巴基斯坦總理在被記者問及維吾爾的宗教危機時表示,他們曾經派人到新疆調查過,發現新疆的伊斯蘭信仰並沒有受到壓迫。

4. 與會的歐洲國家領導人有5位,包括波蘭總統、塞爾維亞總統、盧森堡大公、摩納哥親王與波黑部長會議主席。其中波蘭和盧森堡屬歐盟成員國。法國體育部長與韓國國會議長也參加了開幕式。這表示即便是美國盟邦,也有部分選擇站隊中國。

這表示美國輸了嗎?是的。但不是從數量差距——挺美國家數量雖少但經濟實力整體更大——而是從影響力的角度。美國希望大家都不要去但仍有少數朋友堅持去,而中國希望到的朋友則該來的都來。只是美國雖小輸這一回合,並沒有輸到脫底褲,美國影響力仍然存在。

這從哪裡看出來?從原本宣布受邀與會的希臘總理與捷克總統,最後都沒有去,顯見美國檯面下的施壓還是有效果的。而且這份名單較中國之前宣布的更長,中亞五國原本只有哈薩克總統與會,最後卻全員到齊。這表示對中亞有高度影響力的俄羅斯在最後關頭施了一把力。這份名單並不是中國的朋友圈,而是「中國+俄羅斯」的朋友圈。美國在烏克蘭的操作使俄羅斯更願意與中國合作。而只有中國加俄羅斯,才能結合雙方各自擅長的經濟與安全議題,吸引或聯合更多國家,對美國打新的「新冷戰」。

美國的反攻

「中+俄」對峙「美國+」的新冷戰格局已初步形成,未來如何發展還要繼續觀察。小輸一局的美國現在正力圖反攻,努力推動「印太經濟架構」,希望透過經濟合作擴大「美國+」的陣營。歐洲大國也都還在觀望,雖然沒有表態加入美國這一邊,但也沒有站隊中國。歐洲國家傳統上屬於美國陣營,但與中國的經濟互賴逐漸加深,未來如何選擇,還要看事態發展與議題本身。

中國的朋友圈也沒有完全動員。北京冬奧邀請的朋友具「反制美國新疆人權指控」的策略性,聖火傳遞最後一棒由維吾爾族選手負責點火,可看出中國對此議題的精心安排。在疫情仍未受控下,出席者不是愈多愈好,而是該來的要來。所以非洲國家領袖未受邀,突厥國家與伊斯蘭國家等新疆人權事主,則是座上貴賓。

大國競爭是馬拉松式的長跑,一時勝負並沒有那麼重要。但美國這次以新疆人權為由「外交抵制」冬奧,卻是挑錯了戰場與議題,讓深具影響力的國際奧委會自動站在中國這一邊。有關新疆人權的指控,美國也未拿出可信證據,只是不斷地重複與強調,美國公信力在非西方國家已遭質疑。拜登政府想抗中,卻缺乏戰略。

去年底就該出爐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到現在還未見蹤影,3月發布的「暫行指南」則既不全面,也不完整。沒有戰略指引方向與重點,或許是現在美國抗中,最大的問題吧?

(作者羅慶生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