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蕭衡鍾 》美對台軍售加速升級 挺台抗中?
文/蕭衡鍾
在美國2019年通過總額80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中,包括了66架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製造、配備的新一代F-16 C/D Block 70戰機,目前預定交機時程為2026年年底前,台灣如果接收這批新戰機,到2026年含舊機型的F-16總數量將超過200架。
而根據路透社的獨家報導,匿名的美國官員表示,美國內部正在尋求加速交付這批嶄新戰機給台灣的方法,以強化台灣防務部門在回應中共解放軍海空繞台演訓上的能力,但目前還沒想出解決辦法,美國國務院則拒絕就此事作出評論。
在「挺台抗中」上美國早已做出了選擇
路透社消息稱,因應任務變多、戰機耗損也越多,台灣曾私下向拜登政府表達希望加快交付F-16 C/D Block 70戰機的需求,但目前拜登政府尚未要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改變交付時程。
就威脅程度來看,加速交付新戰機的動作,將取決於拜登政府是否認定台灣的防禦需求會比其他美國盟友和夥伴的需求來得更為緊急。過去,台海的和平穩定是美中雙方的共同財富,在國家利益的考量下,美中均願意維持和擴大這樣的局勢,但如今,美國亞洲政策的轉變已是顯而易見的了,拜登政府正全力遏制中國勢力的擴張。
儘管中國已有所讓步,已經答應在幾年之內完全平衡雙方的貿易逆差,全力購買美國商品,但對於華為等大陸高科技企業技術的禁運似乎未見放軟,而如此做法只會讓美國企業,甚至是日本、歐洲遭受到巨大的損失,那為何美國還要如此釜底抽薪的作法,答案很明確,就是要阻止中國的崛起與發展,因為在阻止了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科技發展後,解放軍的軍事發展自然停滯。
從軍事戰略部署來看,美軍船艦頻繁通過台海及進入南海地區倡導其「自由航行」,加上美台外事機構更名的風聲屢屢傳出、美國公然替台灣鞏固友邦,跟協助台灣拓展其國際空間等動作,都足以說明當前美國正以不同方式或手段,來尋求突破或改變國際上的「一個中國」現況。因此在「挺台抗中」的路線上,其實美國早已做出了符合其國家利益與戰略利益的選擇。
透過友台法案的制定,一方面是強化美台交流的合理化跟常態化,另一方面則是在對中國表態,例如川普政府任內所通過的友台法案數量之多,在美國立法史上還是第一次。現在不只是拜登政府更加重視台灣,而且從國務院到參、眾議會更是形成了一股越來越堅定的共識,朝向「聯台制中」的方向持續前進。
因為雖然美國在美台關係上不致違背其對於中國的「一中政策」,但美台關係確實已經越發緊密,頻頻探觸中國的底線、挑戰「一中原則」的框架,而且在印太戰略的框架下,美國若想重返印太、鞏固其在東亞區域的主導權,自然不能缺少台灣這個位處第一島鏈中心點的堅定不移盟友。
美國對台軍售思考模式的轉變
就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因果關係來說,是因為有了美國的地緣政治與地緣戰略需求,才有了美台關係的「堅若磐石」。所以美國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將台灣推上國際舞台,通過加入國際組織的炒作、公開的「挺台」呼籲與聲明,以及簽訂互惠協定和提升美台軍事交流的實質合作等方面,讓台灣成為美國在東亞第一島鏈不可缺少的戰略夥伴,同時也讓兩岸問題擴大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依照《台灣關係法》,美國有責任與義務維持台灣海峽的穩定與平靜,故應提供台灣足夠的防禦性武器,只是以往美台雙方的軍售原本是在美國模稜兩可的態度下進行的。
這一方面來自於國會親台、友台力量的施壓,例如若有軍工產業設立在國會議員的選區,那麼透過企業積極遊說,往往能提升對台軍售的機率,因為在《台灣關係法》下,美國行政部門的對台政策需要受到國會監督,自然也就影響到了行政部門在對台軍售上的決策。
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智庫來影響軍售決策,美國行政部門常透過智庫獻策,以了解台灣安全對於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重要性,像是老布希政府時期便可看到智庫獻策對於對台軍售的影響。
若從利益角度來看,美中之間最為敏感話題就是台灣問題,長期以來,美國都將台灣當作與中國博奕的籌碼,也就是工具與棋子的角色,除藉由台灣的地理位置在西太平洋持續制衡大陸外,也透過對台軍售來滿足美國的國家利益與戰略利益。
如今,美國更頻頻以「兩岸軍力嚴重失衡」的理由,公然出售給台灣多項具有攻擊性質的武器,超出了《台灣關係法》的範疇,從川普政府到拜登政府所批准同意軍售給台灣採購的武器品項中,不難發現多有助於台灣在制空與制海戰力、以及預警作戰能力的提升。
甚至在《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中更表示,依據《台灣關係法》,美國應大力支持台灣通過外國軍售、直接商售與工業合作獲得先進的防禦性武器,並把焦點放在「不對稱戰力」與「水面下作戰能力」上面。
「不對稱作戰」是美軍所提出的一種作戰理論,是相對於「對稱作戰」而來的,這個軍事術語是指採取非傳統或非正規的方法,避免和敵人強點對抗,在衡量雙方相對態勢後,發揮己方優勢並選擇敵人弱點加以痛擊,以獲得預期軍事或政治目的。因此,美台之間已有簽署協議,允許台灣研究機構人員訪問美國國防設施和實驗室,以助於提升台灣自製飛彈、軍艦、軍機的能力。
根據美國海軍研究協會(U.S. Naval Institute)的會議記錄便指出,台灣已在美國的協助下開始建造潛艦。從軍售到技術轉移來看,美國願意提供製造攻擊性潛艦的紅區裝備與技術合作,這與以往的美國對台軍售模式有著明顯差異,其目的除了欲提升台灣的自衛防禦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在於遏制中國勢力擴張,反制解放軍以「遠海長航」突破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現代化發展。
(作者蕭衡鍾為國立聯合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本文為國戰會專稿,授權匯流新聞網與洞傳媒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