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羅慶生》中國軍事實力可能趕超美國嗎?
文/羅慶生
中國軍事實力可能趕超美國嗎?這或許是個假議題。美國軍事實力強大,現役11艘航母、60多艘核潛艦、1萬多架戰機,軍事資產遠遠超過中國。中國經濟實力強,全球各大經濟智庫估計約在2028到2032年間可望超越美國;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戰略或軍事智庫發表研究報告,認為中國的軍事實力可能趕超美國。
不過,不久前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Defense One」網站發文,指出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已擴展到第二島鏈,國防預算也朝向與美國平起平坐的方向邁進,華盛頓應認知美國已喪失主導優勢,應擬定更富想像力的戰略以為應對。這顯示了某種程度的憂慮。
軍事實力比較的「經濟學」觀點
艾利森是非常著名的重量級學者,曾任職雷根總統的國防特別顧問,也是拜登總統的外交政策顧問。他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s Trap)強調美、中競爭要避免戰爭的論述受到高度重視,是「拜習會」視訊中拜登強調要建立競爭「護欄」的理論基礎。這位備受尊敬的學者應不會危言聳聽。
事實上,近年來美軍高層已有多次提出類似說法。例如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海騰(John Hyten)以「震驚」(stunning)形容中國軍力增強的速度,空軍部長肯德爾(Frank Kendall)承認美、中正在進行高超音速武器的軍備競賽,太空軍副司令湯普森(David Thompson)則指出中國太空戰力「迎頭趕上非常之快」,強調美國如果不調整應變,到2030年就會憂心忡忡。
雖然這些美軍將領的國會證詞往往被解讀為因要求增加國防預算,而誇大中國的軍事實力,但他們的呼籲是有效果的。拜登政府原本擬訂2022財年的國防預算為7150億美元,向國會提交時已增加到7529億美元,而國會審議時再加碼250億美元到777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這表示美國的將軍們已經說服政客:中國軍事趕超的威脅是真的,必須要重視,即便仍有許多人不以為然。
對這個爭議性議題,經濟學的觀點或許可以提供另一種思考方式。美國的經濟規模(GDP)比中國高,這是「存量」的概念;但中國GDP增長率比美國高,則是「增量」的概念。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比美國快,是全球經濟智庫認為中國經濟可望超越美國的原因。
同樣的道理,美國軍事資產「存量」雖然遠大於中國,但中國的「增量」卻大於美國。中國軍力增長速度已讓美軍高層感到「震驚」,如果情況不改善,在2035到2050年間,中國軍事實力確實有機會趕超美國。
然而,美國的國防預算一向是中國的3、4倍,中國的軍事「增量」怎麼可能高過美國?這個忽略其他面向的觀察也正是讓美軍高層「震驚」的原因。傳統觀察者有「匯率」迷思,透過匯率比較美、中國防經費,而忽略了雙方貨幣「購買力」其實是不對等的。
國防經費比較的「匯率」迷思
從最新數據來看:中國2021年國防預算為1.35兆元人民幣,以1美元兌6.5人民幣匯率換算為2077億美金,相較美國2022財年的7779億美元,美國軍費約為中國的3.7倍。
不過僅觀察總額無法釐清全貌,還要看分項。推動軍事實力增長的關鍵是軍事投資,不是預算總額。
中國國防預算區分為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裝備費等三大項。裝備費就是用於武器研發與採購的經費。2010年前,這三項預算分配基本相當,各約佔三分之一,人事費有時還略高於裝備費。這幾年則裝備費猛增,已占4成以上,2021年約852億美金。
美國國防預算編制方式和中國不同,大項區分為國防部基本開支、海外應急行動,以及撥給能源部(核打擊武力)、國土防衛部等機構的支出。海外應急行動講白了就是戰費。列為基本開支的6903億美元,才相當於不打仗、無核武國家的國防經費。其中武器裝備的研發、鑑定預算為1120億美元,佔總額的16%。
相較美軍僅僅研發經費就高達1120億美元,解放軍武器費包括研發與製造才852億美元,似乎相形見絀;但其實不能這麼看。首先,中國軍工發展策略強調「軍民融合」,甚至是深度融合。軍民兩用的產品,研發費用是記在民營企業帳上,即便有補貼,也不一定是防務部門買單。
其次,雙方武獲成本不同。美國造一艘軍艦的經費,中國或許可以造2艘或3艘,例如中國最新055萬噸級驅逐艦造價64億人民幣,約9.8億美元,而美國最先進的朱瓦特級驅逐艦平均造價則高達44億美元。雖然朱瓦特是因為大幅減少採購數量,共同支出平攤,單位造價才顯得那麼驚人,但美國造船工業沒落,造船費用為中國造船的數倍,則是公認事實。
因此用匯率換算比較美、中軍事投資容易失真。早期西方軍事觀察者分析中國的國防表現,總覺得與公布經費不相襯,懷疑有大量的隱藏性預算,其實是用匯率比較的結果。如果用購買力平價(PPP)換算,就會不一樣。
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所計算2020年的PPP,1美元購買力約等於4.2元人民幣,而不是匯率的6.5元。以此計算中國2021年國防預算應相當於3214億美元。武器費則相當於1318億美元,高於美軍研發預算的1120億。加上軍民融合的部分,中國軍事投資並不比美國低。
這解釋了中國軍事「增量」為何會比美國高的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受美國本身發動20年反恐戰爭的影響。20年來美國軍事科技研發過於偏重反恐而忽略了制空與制海,以致大量戰機與戰艦仍是上世紀產品。新款戰機與戰艦則不合用,被迫減少製造數量甚至提前退役。大量資本支出就如此打了水漂。美軍現在全力轉向,但要重新啟動,彌補停滯20年的空白,美國科研能力雖強但仍很吃力。再加上造船工業的弱化,何時才能扭轉軍事增量的劣勢,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評估軍事實力和預測戰爭勝負是兩回事。戰爭像股市或氣象一樣是個複雜現象,不能線性分析,也無法事先預測。評估中國軍事實力可能趕超的意義是關乎嚇阻。美國當前印太戰略的軍事主軸就是嚇阻,也就是憑藉強大軍事實力展現的可信嚇阻力,阻止中國在西太平洋冒險。海峽兩岸軍事失衡,是台海可能出現危機的根本原因;而美、中軍事實力的競爭,也將是影響西太平洋安全形勢的關鍵因素,必須密切注意。
(作者羅慶生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