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蕭衡鍾》美日菲南海演訓 區域衝突更難解

美日在南海舉行反潛演習,日本親潮級潛艇參與。(澎湃新聞)
美日在南海舉行反潛演習,日本親潮級潛艇參與。

文/蕭衡鍾

中國在今年二月頒布了《海警法》後,授權中國海警可以對侵犯領海的船隻發動攻擊,讓南海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升溫,加上中國持續強化在南海建造人工島來做為軍事基地的部署,區域緊張情勢倍增,面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立場,日本是菲律賓尋求援助的主要對象,而日本也有意願強化與菲律賓的安全合作。因此美國在背後撐腰下,日本對於中國在南海強勢舉動的表態似乎也變得更加明確,最近幾個月與美國和盟國加強在南海的聯合演習。

南海頻頻演訓 菲律賓漸趨強勢

11月14日,隸屬於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直升機護衛艦「加賀號」(DDH 184)和護衛艦「村雨號」(DD 101),才與菲律賓海軍巡防艦「黎薩號」(FF-150)進行聯合軍演,經由友好訓練促進相互了解,雙方表示將持續加強軍事合作,以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針對中國的意味相當濃厚。

在「加賀號」和「村雨號」到訪蘇比克灣當天,菲律賓海軍也派出巡防艦「魯納號」(FF-151)與登陸艦「丹轆號」(LD-601),前往西米沙鄢海域參與代號「DAGIT-PA」的三軍聯演(AJEX)。

到了16日,日本海上自衛隊又於菲律賓西方的南海,首次和美軍進行了模擬攻擊潛艦的共同訓練,這次演訓共派出日本自衛隊的潛艦和搭載直升機的「加賀號」,美軍則出動了「米利厄斯號」驅逐艦(DDG-69),除了四艘日美艦艇外,另還有兩架反潛機也參與了該項行動。

這次演練主要也是為了牽制中國在南海的擴張行動而進行的模擬操演,旨在強化美日雙方於南海的海空共同應對能力。為了模擬真實作戰情境,雙方以自衛隊的潛艦為目標,美日艦艇與反潛機共同在海面上空進行搜索任務,並確認攻擊的流程。

由於潛艦行動一直具有高度機密性,因此這次公開共同演練的消息是一個特例。對此,海上自衛隊幕僚長山村浩在16日的記者會上便強調,美日艦艇在南海的共同反潛訓練是首次實施,顯示不管在哪一片海域訓練都能有順利完成的能力,主要在於展現美日艦艇於相互運用與協同作戰上的高強度。

南海區域安全複合論成形

南海區域周邊國家,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整體國家政經能力及國防水準較為薄弱,單就綜合國力及軍事實力等方面都無法與中國抗衡,以至於部分國家在南海議題上以共同合作的模式對抗中國,或者藉由域外大國、特別是美國的力量來牽制中國在南海的武力威脅,以維護自身利益。

這些因素導致南海問題從周邊國家之爭,演變為美中兩大強國的相互較勁,美國和中國在亞太地區正陷入持久爭奪影響力的競爭之中。因此在南海議題上,主要仍與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戰略競爭」態勢所引發的效應有關。

對美國而言,自從太平洋戰爭之後,過去的整體區域秩序是以美國規範為基礎所倡導的自由秩序,也就是現在美國口中那套「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美國在該地區一直是處於主導的地位,海上衝突和地區爭端並非使用軍事武力,而是透過彼此協商解決問題,共同創造經濟增長與區域繁榮。

然而,現在這個主導地位正被中國所挑戰,美國將中國的作為視為企圖取得南海及相關資源掌控權的舉動,並認為已經威脅到了美國在該地區長久以來所建立起的秩序。因此,美國為了維持其在印太地區的政治地位,在南海問題上,將會比以往更加抵制中國勢力的擴張,以防止美國在該地區失去領導權。

而在政治外交及軍事安全爭議未有良好解決方案下,各國也為了各自利益展開南海天然資源的爭奪戰,使得南海區域安全因素在傳統與非傳統安全複合的情況下,朝向更加複雜且多元的方向發展。例如中國便於2018年8月時提出,禁止南海周邊國以外的國家在南海海域進行石油開採活動,其目的主要就是為了限制美國在此海域的戰略影響力。

因此,從區域安全複合的觀點來看,在美國因素的外罩效應影響下,南海地區的權力分配與善意或敵意的相對關係所形成的因素相當繁雜,美中兩國的情勢在合作與軍事風險上相互複合,僅藉由協商會談恐無法產生立即性的效果,應透過持續溝通來加強政治及軍事互信,進行風險控管,才能避免可能的衝突爆發。

儘管拜登在「拜習視訊會」表示美中是「競爭但不衝突」的,但雙方仍然維持「鬥而不破」及「敢鬥能和」的態勢。整體而言,南海地區的整體安全狀態在美中戰略競合下,仍然呈現善、敵意動態轉變的局勢。

由於區域安全複合論強調要凸顯區域安全關係上的相對自主性,因此台灣在南海的區域安全複合體系中,應該充分展現自主性,適時採用「向中間靠」的戰略新思維,靈巧的運用控制在自己手中的戰略資源,將其視為槓桿操作,在與盟友維持良好關係的同時,也與競爭者保持合作模式,那麼台灣才能在美中競合下保有操作的彈性與空間。

(作者蕭衡鍾為國立聯合大學助理教授,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