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羅慶生》習近平一定有第三任期嗎?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該決議將習近平的歷史地位拉到與毛澤東、鄧小平等量齊觀的高度。但中共黨內沒有人說過習近平將有第三任,延任說只是揣測。(新華社)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該決議將習近平的歷史地位拉到與毛澤東、鄧小平等量齊觀的高度。但中共黨內沒有人說過習近平將有第三任,延任說只是揣測。

文/羅慶生

中共19大6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該決議將習近平的歷史地位拉到與毛澤東、鄧小平等量齊觀的高度。西方媒體與學者幾乎一面倒地認為,這是替習近平總書記的第三任期鋪路,增強其延任的合法性與必要性。

但這看似沒有懸念的說法其實有風險,中共黨內沒有人說過習近平將有第三任,延任說只是揣測,萬一沒有,西方媒體與學者的專業性將被打臉。雖然這種跌破專家眼鏡的事經常發生,也算不了什麼,但美國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是以習近平長期執政為前提,如果中共20大正常換屆,將衝擊美中競爭格局。因為這意味著西方陣營專家學者的集體失能,既不瞭解中國,也不瞭解中共,抗中的正當性與政策有效性將遭質疑。

從中國歷史的解讀

西方學者所以一面倒的認定習近平將長期執政,是因為2018年中國修憲,刪除了國家主席和副主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的條款。如果習近平不是要長期執政,為何要刪除這條文?同時,中共19大也沒有如前兩任選出接班人,在國家副主席、軍委副主席職務上培養聲望。從這些跡象推論習近平有意延任,並非不合理。

但就此認定,拋棄其他可能性,就過於西方思維。中共19大6中全會公報中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現在的中共已經不是早期信仰馬列主義的中共,而是向中國政治傳統靠攏。中國政治思維和西方不同,從中國歷史,或許可以找到不一樣的看法。

中國政治數千年來一直有兩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一個是接班人也就是「太子」問題,另一個則是中央與地方的對立。我們從這兩方面切入解讀習近平的作為。

中國透過「太子」制度預立儲君,優點是皇帝如果突然駕崩,政治不會混亂,缺點是其他有能力的皇子會想奪權。最有名的就是唐代「玄武門之變」,英明神武的李世民殺了「太子」哥哥,還把皇帝老爸趕下台。另外就是清代的康熙朝,九子奪嫡,拉幫結派,彼此惡鬥。雍正後來乾脆不立太子,把傳位詔書放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免得麻煩。習近平本人在「儲君」時期曾遭薄熙來、周永康等「新四人幫」企圖奪權,取消預立接班人慣例合理,並不意味著想延任。

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配是另一個老問題。中國地方大、人口多,很多政策要因地制宜,中央集權可能治理不善,地方分權又削弱中央權威。國父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主張是「採均權制度,不偏於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不過這是理論,實務上權力很難平均分配。

習近平任內曾發生過「秦嶺違建別墅事件」。破壞環境生態的違建別墅,從2014年習近平第1次批示處裡,一直到2018年第6次批示後才解決。地方對抗中央的能力不容小覷。習近平雖然透過各個「中央工作領導小組」集權,權力是歷任總書記中最大的一位,但集中的是中央的權力,對地方權力仍有鞭長莫及的困擾。地方有時甚至會批評中央決策,所以才有「不得妄議中央」的要求。地方對抗中央最常見的方式是陽奉陰違、以拖待變,等領導人換屆,問題自然解決。所以不排除習近平擺出延任姿態,以避免治理跛腳。

當然這些推論也是揣測,只是提供另一種可能性的思考。不過,從技術上來說,習近平即便想延任,也沒有那麼簡單。

中共的選舉制度

中共是個政黨,選舉制度其實和台灣政黨或社會團體,例如XX協會、XX學會一樣,黨(會)員(代表)大會選出中央委員(理事),再選出政治局常委與總書記(常務理事與理事長)。因此習近平第三任期需要通過20大黨代表選舉這一關,依據中共黨章,是無記名投票。

雖然中共會議經常照表操課,行禮如儀,讓各方認為投票只是形式,但那是錯覺。會議之前,書記處已經和意見領袖們有過無數次的討論、協調或利益交換,各方對會議議題、決議與候選人名單都有共識,才會有開會時的和諧。這個過程,現在中共術語稱為「民主醞釀」。即便如此,投票時仍會出現一些零星的反對票,只是無關大局。

台灣人民團體選舉其實也類似,現場提名選舉的不多,通常是秘書處協調各方提出理事「參考名單」,然後會員投票。除非有人暗中操作,通常不會翻盤。而中共在意「民主醞釀」,就是因為曾經被翻盤過。1935年遵義會議,經過3天的激烈討論與表決,原來的總書記被罷黜,毛澤東取得軍事領導權。

習近平如果選第三任,還會像前兩任得到黨代表們的全力支持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習近平雖然民間聲望很高,但在中共黨內,希望他下台的其實還真不少。

習近平是改革者,設立工作領導小組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既然是全面又深化,那只要是習近平認為不對的,都列入改革清單,包括社會風氣。習主政前的江、胡時期,雖然社會較自由開放,但也是冒險家樂園,基本上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欺矇拐騙為正常。所以在反貪腐、整飭吏治後,近年重心轉向保險業、演藝圈、互聯網、補教業、遊戲業、房地產…,就連「雙十一」的網路買賣,也不准先抬價再打折。以前「央媽」是戲稱中央的人民銀行,現在已經是「央媽們」。

中國歷史上所有改革者,都會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彈,代價不輕。戰國時代的商鞅,推動改革雖然促成秦國強盛,但在老闆秦孝公死後遭到報復,死後還被車裂。

習近平以「國君」身分推動改革,當然和商鞅不同,他的處境比較像清朝的雍正。雍正改革主要有兩項,一個是「火耗歸公」,另一個是「攤丁入畝」。火耗是民間碎銀融鑄成官錠時繳付的差額,原本是地方官員的福利,雍正將其充公。雖然增發「養廉銀」補貼,但金額和原本的「灰色收入」當然不能比。「火耗歸公」讓地方官員不滿。

「攤丁入畝」則讓地方仕紳不滿。仕紳多是退休官員或其子孫,依靠田產收租過日。「攤丁入畝」把原本的人頭稅(丁稅)併入田賦。無田產者不用納稅,很棒;但有田產的仕紳稅負卻增加很多,當然不滿。再加上「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知識分子反彈很大,雖然不便反抗,但在民間加油添醋,將雍正描繪成得位不正、刻薄寡恩的壞皇帝。直到現在清宮檔案逐漸整理出來,人們才知道雍正其實是個認真、勤政的好皇帝,對大臣很體貼,藝術品位也很高。

現在中共對流言蜚語的控制能力,比雍正時期不知強了多少倍,但公開不說,私底下談論或腹誹,卻是難免。中共基層對習的改革太猛,已經有些質疑與不安。

習近平延任缺乏道德性,也給反對者充分的理由。中共慣例,換屆選舉後新、舊任班子要一起到大會會場亮相,一則向黨代表介紹新常委,二則新班子要向舊班子表示感謝。2002年中共16大,新上任的胡錦濤是這麼說的:「…現在為了黨的事業的繼往開來,他們中的許多同志又帶頭從中央的領導崗位上退下來,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寬闊胸懷和高風亮節…」。意思是常委沒有法定的任期限制,但他們仍願意退下來,了不起。關鍵字是「高風亮節」。

2012年中共18大,新上任的習近平是這麼說的:「…為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胡錦濤同志….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帶頭離開了黨中央領導崗位,體現了崇高品德和高風亮節…」。這話當時在場或看電視轉播的黨員們都親耳聽到,習近平如果選第三任,容易被嘲諷為沒有「高風亮節」。

說起來或許有些諷刺,習近平批評西方民主制度不是真正的民主,中共民主制度才是「全過程民主」,但如果按照西方民主制度由全體選民投票,以習在民間的高聲望,應該可以高票延任。但中共的選舉制度就不容易。當然習近平可以硬幹,但要冒得票率低的風險。

如果理解習近平可能不會有第三任,對19大6中全會的《歷史經驗的決議》就會有不同的解讀。評價功過通常是任務結束而不是在任務中,肯定習近平的歷史地位,就表示習近平的任務要結束了。習在任期尾聲的6中全會作這些安排,或許是要確保他的政策路線可以長久持續,不會被繼任者輕易改變。這樣解讀,或許比「增強延任合法性與必要性」更為合理。

(作者羅慶生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