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王鼎鈞》朱立倫「求同尊異」登陸海峽論壇破冰?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未來的兩岸工作表現,其中因疫情延宕可能推遲到12月的2021海峽論壇被視為觀察指標。(資料照,姚志平攝)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未來的兩岸工作表現,其中因疫情延宕可能推遲到12月的2021海峽論壇被視為觀察指標。

文/王鼎鈞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0月回鍋就任,黨全代會也於日前召開,新的政策綱領上路,連勝文、黃敏惠、夏立言三位副主席功能分工,百年黨機器再度重開機。

在蔡政府執政之下,兩岸關係進展冰封,對話呈現暫停狀態,台海更陷緊張局勢,前任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未能端出突破困境的對案,國共關係還自陷囹圄,因此,這份新政綱中的兩岸主張,自是聚光燈的焦點所在。

新政綱以「六大主軸、十大領域」擘劃未來的方向,在兩岸的部分,以「深化兩岸和平」為精神,以「增進兩岸互信,追求台海穩定」為工作目標,但是在這上千字的相關文字中,未見「統一」,也不重複前總統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部分心繫兩岸關係發展人士,一時之間摸不著能夠高度概括的核心表述。

原因就出在,政綱強調的是「延續性」,延續過去黨章、黨綱內容,包括2005年「連胡五項願景」以及馬前總統8年主政期間的基本方針,也就是國共所稱的定海神針「九二共識」,也不忘加上我方必然提到的「一中各表」。因此,民進黨對這份政綱的批評也鎖定「九二共識」猛轟,畢竟就綠營的觀點,「九二共識」歷經兩次大選,已遭民意唾棄,並非「全民共識」。

那麼,朱立倫挹注兩岸政策的活水是什麼,其實重點不是要端出什麼新口號。朱立倫在上一次擔任黨主席期間,2015年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時就已提出「求同尊異」論述,當時習近平即以「聚同化異」回應,只是當時未能激起漣漪,也讓人遺忘了朱立倫過去在兩岸上的著墨。

甚至有若干人士解讀,將「求同尊異」視為國共的矛盾,但正面看待,對岸並未斷然否定,觀察習近平發出的賀電以及國台辦的談話,僅是強調要在「一個中國」之下解決差異。

從黨副主席的人事安排,也可看出在朱立倫欲消弭江啟臣任內與對岸齟齬的企圖。夏立言是馬系人馬,曾任陸委會主委,更是「馬習會」的推手,作為開展兩黨關係的聯繫,確實是具有互信基礎的人選。

至於為何有黨代表在全代會上提案成立「反台獨工作小組」,是不是黨內對朱立倫兩岸路線的不信任,這倒不用多做聯想,畢竟政綱已宣示兩岸基調不變,另設工作小組猶如疊床架屋,有無必要性,中常會是否有共識,將會是個問號。

「海峽論壇」成了兩黨重啟對話重頭戲

對於朱立倫未來的兩岸工作表現,接下來有兩個指標可供觀察其成敗。一是因疫情延宕的2021海峽論壇;再者是低迷的兩岸關係,也有朱立倫努力的空間。

若是海峽論壇重行舉辦,國民黨參與的層級與規模,將反映出國共來往的冷熱變化。政綱裡也提到,將透過「兩岸論壇」及各類交流平台,增加多元對話機制,因此,海峽論壇的參與程度,將會是重要的一步。

四個堅持vs. 四個捍衛

蔡英文在國慶講話中,與台灣人民約定「四個堅持」:「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要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認為這是守住主權,守住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底線。

但是民眾看問題卻是很實際,網路媒體Yahoo最新網路民調卻顯示,有超過七成三的民眾認為現在的兩岸關係「很差」、六成六的民眾對於蔡政府兩岸政策「非常不滿」。

朱立倫則以「四個捍衛」回應:「捍衛中華民國憲法;捍衛自由民主的立國精神;捍衛台灣兩千三百萬民眾的安全、和平與繁榮;捍衛中華民國歷史的事實與尊嚴。」這般喊話,看來也很難立刻激起廣大民眾的迴響,「也必須多做些什麼」。

在野黨也可以有作為

剛出爐的美麗島電子報10月國政民調顯示,朱立倫就任國民黨主席後的信任指數,比8月陡降6.7點達42.3點,信任比率較8月下跌7.3個百分點達38.2%、不信任比率較8月增加7.6個百分點達50.2%。

該民調研判,大幅波動是因題敘更動,既往稱「前新北市長」,問卷改稱「國民黨主席」,「泛綠民眾」與「台灣民眾黨」支持者或因朱立倫的身分轉換,而對其信任評價驟降。

但也因具備了黨主席的身分,朱立倫在「擔任總統的適合度」上,從「泛藍民眾」中,多獲取了9.5個百分點認同,顯然泛藍民眾對朱立倫的期待是有所增加的。

雖然中央並非由國民黨執政,但作為最大在野黨,同時也掌理了14縣市,這是國民黨握有的實質力量。如何落實政綱所述,督促民進黨政府恢復兩岸制度性協商,重建爭端解決機制,維護農漁民權益,也因應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浪潮,國民黨現在就要端出相應的舉措和行動,否則將淪為空談。

例如政綱所提,國民黨要扮演起服務台商、台生的角色,尤其在兩岸官方管道中斷停擺之下,如何組織民間資源,解決兩岸民生往來所衍生的問題,從貼近民眾的服務下手,總是會讓人有感的。

說到底,國共兩黨看似走不出死胡同,但是兩岸要開展合作,任一方都不可能昧於現實,僅是自吹自擂。看待朱立倫的「求同尊異」,何不把它當成是敲門磚,是一動態的進程,只要秉持「對等、尊嚴」的原則、走大路、取信於民,或有機會成為「中道力量」,和緩兩岸歧見下的緊張氣氛。

(作者王鼎鈞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